第一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内伤伤辨惑论》
[组成]朱砂 五钱(15g)另研,水飞为衣 黄连去须,净,酒洗,六钱(18g) 炙甘草(16.5g) 生地黄一钱半(4.5g) 当归二钱半(7.5g)
[用法]上药除朱砂外,四味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以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3-4g),津唾咽之,食后(现代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次6-9g,临睡前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朱砂研细末水飞,以药汤送服)。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侬,舌尖红,脉细数。
[方解]本方证乃因心火亢盛,灼伤阴血所致。心火亢盛则心神被扰,阴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等症;舌红,脉细数是心火盛而阴血虚之征。治当泻其亢盛之火,补其阴血之虚而安神。方中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清热,重可镇怯,既能重镇安神,又可清心火,治标之中兼能治本,是为君药。黄连苦寒,入心经,清心泻火,以除烦热为臣。君、臣相伍,重镇以安神,清心以除烦,以收泻火安神之功。佐以生地黄之甘苦寒,以滋阴清热;当归之辛甘温润,以补血,合生地黄滋补阴血以养心。使以炙甘草调药和中,以防黄连之苦寒、朱砂之质重碍胃。合而用之,标本兼治,清中有养,使心火得清,阴血得充,心神得养,则神志安定,是以“安神”名之。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而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失眠,惊悸,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胸中烦热较甚,加山栀仁、莲子心以增强清心除烦之力;兼惊恐,宜加生龙骨、生牡蛎以镇惊安神;失眠多梦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精神忧郁症引起的神志恍惚,以及心脏早搏所致的心悸、怔忡等属于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
4.使用注意 方中朱砂含硫化汞,不宜多服、久服,以防汞中毒;阴虚或脾弱者不宜服。
第二节 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
《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去芦 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五钱(各15g) 当归酒浸 五味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 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 生地黄四两(120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6~9g),临卧,竹叶煎汤送下(现代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小丸,用朱砂水飞9~15g为衣,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或用桂圆肉煎汤送服;亦可改为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本方证多由忧愁思虑太过,暗耗阴血,使心肾两亏,阴虚血少,虚火内扰所致。阴虚血少,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阴虚生内热,虚火内扰,则手足心热、虚烦、遗精、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内热之征。治当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黄,入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故能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君药。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助生地滋阴补血,并养心安神,俱为臣药。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以生血,并能安神益智;五味子之酸以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合补血药使补而不滞,则心血易生;朱砂镇心安神,以治其标,以上共为佐药。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为使药。本方配伍,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治,心肾两顾,但以补心治本为主,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心肾阴血亏虚所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失眠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以重镇安神;心悸怔忡甚者,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功;遗精者,可酌加金樱子、煅牡蛎以固肾涩精。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复发性口疮等属于心肾阴虚血少者。
4.使用注意 本方滋阴之品较多,对脾胃虚弱、纳食欠佳、大便不实者,不宜长期服用。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炒,二升(15g) 甘草一两(3g) 知母二两(6g) 茯苓二两(6g) 芎穷(即川芎)二两(6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方解]本方证皆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而致。肝藏血,血舍魂;心藏神,血养心。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心失所养,加之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故虚烦失眠、心悸不安。血虚无以荣润于上,每多伴见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乃血虚肝旺之征。治宜养血以安神,清热以除烦。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共为臣药。与君药相伍,以助安神除烦之功。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大量之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
本方与天王补心丹均以滋阴补血,养心安神药物为主,配伍清虚热之品组方,以治阴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虚烦失眠。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行血之川芎,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之虚烦失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后者重用生地黄,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为伍,更与大队养血安神之品相配,主治心肾阴亏血少,虚火内扰之虚烦失眠伴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心肝血虚而致虚烦失眠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虚烦失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血虚甚而头目眩晕重者,加当归;白芍、枸杞子增强养血补肝之功;虚火重而咽干口燥甚者,加麦冬、生地黄以养阴清热;若寐而易惊,加龙齿、珍珠母镇惊安神;兼见盗汗,加五味子、牡蛎安神敛汗。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心肝血虚,虚热内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