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王田黄石

 johntong 2017-02-15

石王田黄石

2007-11-30 00:00:00   来源:中国古玩网   评论:0 点击:2494

    在福州市北部30多公里的丛山峻岭中,有一个小小的山村,或新或旧的农合,散落在山间的小盆地里。举目四望,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四周的山头上树木稀少,灌木蒿草问,许多黄白色的泥石从山上倾泻而下,显得十分刺眼,这绝不能说是“风景线”,倒是村口难得的几棵大树,被村民视为“风水树’’。据村民说,这里的土地贫脊,种田的收入也很微薄。这里,就是早已闻名中外的寿山村。要是事先不了解,谁能想得到,就在这样平凡的山山水水之中,埋藏着丰富的寿山宝石呢!
    寿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共有100多个品种,以田黄石最为稀罕珍贵。田坑还出产牛蛋石与溪坂独石等,另文介绍于后。
寿山村的上游有两条涓涓溪流,源于坑头占的坑头溪与从高山西侧流下来的大段溪,在上坂大段汇合后,又与源白旗山的大洋溪交汇,从碓下缓缓流过。这里山岩跌宕,水声如琴,至下竹弄后地势突变,深谷断层,瀑布飞流直下,气势十分壮观。而后溪流盘转于下底坪的乱石滩,流经两排巨石对峙的结门碑,进入连江县境。
    沿着这条寿山溪,从坑头占至结门砖,长约八公里,流域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底下,埋藏着珍贵的田黄石,以及牛蛋石和溪坂独石。人们称这个产区为“田坑”。从矿区地图上看,田坑的形状,像一把“如意”,产区分上、中、下三段。前人将坑头溪与大段溪交汇的大段以上,称为上坂;大段至大洋溪交汇处,称为中坂;此后至碓下,称为下坂。现在石农划分坂段的范围已经扩大,他们将原来的中、下坂合称为中坂;从碓下到结门坛,间距最长,划为下坂。结门石覃以下极少发现田黄石。
    令人称奇的是,同样源于高山的大段溪与坑头溪,只有坑头溪流域出产田黄石,大段溪都从来没有发现田黄石,更不用说大洋溪了。石农都说坑头是“宝穴”,吃到坑头水才有田黄石,吃不到坑头水就没田黄石。这说明了田黄石与高山石的特殊关系,简而言之,田黄石主要是由坑头上的高山石演变而成的。
    传统上人们认为中坂出产的田黄石最佳,上坂次之,下坂又次之。然而,近年上、中坂田黄石开?殆尽,石农多往偏远的下坂开采,发现下坂的田黄冻石多、格纹少、色泽艳丽。事实上,矿石在溪中滚动的愈远,陶冶与磨炼的时间愈久,格纹与杂质自然愈少,质地与色泽自然愈加精美。石农说:“上坂田石色淡,中坂田石色黄,下坂田石质好。从前下坂就出过好田黄石,因为中坂出名,石农就说是中坂田石。”
    在田黄石的产区,从黄土地里觅得的田黄石多挂黄皮,白沙层挖掘的田黄石多生白皮,而从黑泥田里挖出的田黄石就多披“乌鸦皮”。有些田黄石在黄土地里生成黄皮后又滚动到黑泥中,再生成了黑皮,形成了双层或三层皮。田黄石石皮的生成和色泽,与周围环境和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