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应该“补”什么?我们可能把顺序搞反了!

 长沙7喜 2017-02-15

点  学龄前补习班越来越热门,其中有“幼升小”的刚需推动外,也不得不说是由一些家长的走入误区的焦虑所推动。学龄前孩子应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能完全由家长的“愿景”决定。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扩大知识的接触面,再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深入学习,而开始的学习形式,也最好从更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开始。


文 | 吴微   编辑 | 李臻


女儿一岁半的时候,Forrina碰到一个很多家长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艺术探索,成年人都能找到几乎和世界同步的文艺资源,但是一旦想帮孩子寻找和成年人视野匹配的“玩”的内容,能入这类家长法眼的微乎其微;市面上最成熟的,是那些“提前学”的学科式补习班,这从理念上,就和Forrina想要的背道而驰。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Forrina自己是艺术行业出身,所以深知在孩子幼年时期,给他们见识些好东西有多重要。所以当孩子开始会为这个世界的光影音乐停留注意力时,Forrina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儿童剧,准备带孩子接受“熏陶”。

 

但找了一圈下来,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竟没有能让她女儿坐的住的儿童剧。

 

既然找不到,不如自己来做。

 

Forrina有底气这样想,是因为她之前10年都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工作,主要职责就是引进剧目。每年Forrina都会流连于爱丁堡艺术节这样的主流艺术节和剧场,然后将优质的剧目请进中国。

 

她决定如法炮制,去世界级的艺术节上搜罗那些最经典、最有创意的儿童剧,将之请进中国,让跟她女儿一样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真正前沿的艺术资源。


▲孩子们在剧场内和光影做游戏


3年下来,这所叫做“小不点大视界”的亲子微剧场(以下简称“小不点”剧场)已经引入46部国外经典儿童剧

 

年前,外滩君受邀参加了她们的新年剧目发布活动,并在活动中采访了创始人Forrina和“小不点”剧场的艺术教育总监Flora,跟她们聊了关于如何“用戏剧来做儿童教育”这个话题。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和Forrina对儿童戏剧的浸润日久,她们对“戏剧”的认识,也从最初“给孩子看点好的”发展成现在的“不止给孩子看点好的”。


其中差别不仅限于文字游戏,“戏剧这种形式丰富、综合,最富有表达性,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它天然是一种最优的教育载体。” Forrina说,在剧场内外,她们开发了很多形式的workshop,并逐渐发现,戏剧能给孩子的,除了美与创造力的教育,还能更细化,进入到学科教育的领域。


▲在戏剧工作坊中,家长和孩子一起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

 

“实际上国外早就是这么做的。” Forrina对我说,她曾去悉尼歌剧院参观,发现那里很多演出的导览,都细致地与学校不同年级的知识点做了关联,今年夏天,她们还准备去丹麦,去考察北欧更先进的跨学科教育。

          

1
学龄前的孩子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

 

Forrina:现在都在说21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每个学校会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但培养的无外乎是那四种能力,就是4C(合作能力、创造力、批判思维和沟通能力),万变不离其宗。

 

而且你会发现,这些能力已经融入到小学的各种学科里面去了。老师会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分组完成任务、表达、表演等等能力,并且这些活动开始得越来越早,有的幼儿园中班都开始了。

 

我曾经去学校里参观这类活动,很多都是跨学科的——原先都是分得很清楚的,学科制的,现在都混在一起,比如用艺术的方式学数学,用艺术的方式学科学,学任何学科。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其实这是很适合孩子学习习惯的。

 

小孩子没有那种概念:我学的这样是语文,我学的那样是数学……主题式学习的效果对他们是更好的——其实现在芬兰已经是在这样设计学校课程的了。

 

戏剧这种样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游戏的状态。这又是很适合孩子的一种学习状态。让小孩子正襟危坐写功课,这个学习效率其实是不高的。

 

孩子可能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记住知识点,甚至很好地通过考试的,但是通常忘记也很快。所以这不是一生式学习的方法,一生式学习的方法一定是自主性的,想学才能记得住。


▲在舞蹈中,苏格兰艺术家让孩子感知数学

 

我们曾经和国外的现代舞编舞艺术家合作,用艺术的方式教小朋友数学。


很多人觉得数学就是数数,就是计算。其实不然,数学的启蒙包含了很多。我们用编排舞台剧和做游戏的方式邀请小朋友们参与,他们一边完成着舞蹈动作一边用身体感受形状、大小、数量、空间等等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里,我们用韵律和节奏的方式教会小朋友们乘法的简单的立体几何概念,生动又有趣让小朋友对数学兴趣大增。

 

有一位苏格兰舞蹈家,她在用游戏的方法编排舞台剧的时候,实际上教给了小朋友“乘法”的概念。

 

她先是给一组孩子一个三个音节的水果单词-banana;然后给另一组四个音节的水果单词-avocado,两组一边念这些单词,一边根据音节的节奏拍手或拍拍身体,熟练之后,banana组做四次这样的节奏练习,avocado组做三次,然后两组孩子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同时停了下来。

 

孩子不会觉得这是数学,却通过游戏体验到数量上的关系。


▲儿童剧的一个典型形式:影子戏


戏剧的方式还可以教孩子物理。


比如很典型的就是“影子戏”,它可以告诉孩子影子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会放大,为什么会缩小;什么材质的东西会投出黑影,什么材质会投出有颜色的光斑……在一种类实验的环境中,孩子会自己生出一套认识世界的理论体系,并且会将知识点记得非常牢固。


2
戏剧这种形式能唤起孩子主动学习的愿望


外滩教育:我去年实际上也参加了你们的新年剧目的发布会,我记得当时你们说,做“小不点”剧场,是要让孩子看点好的。但今年,你们说的是,让孩子不只看点好的。我觉得这中间看似细微的差别,其实有蛮丰富的意味,那就是你们在引进剧目的“审美”目的,又更深入地看到了一些学科的内容。


Forrina:我觉得在做“小不点”的过程中,获得了双重成长,一是对儿童戏剧了解越深入,越看到它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其实有更多承载学科教育的空间;


还有就是我也跟着我女儿一起成长,从3岁到五岁,开始进入到“学校学习”这样一个体系。


所以在审美素养和艺术熏陶之后,我开始考虑一些实际的事情,比如说,有时候我会想,我今天带她来看一场戏,我到底给她带来了什么?

 

当然,这中间“软”素养的东西,我是懂的,因为我本身是艺术教育出身,我在一场各方面都很优质的表演中,看到其中知识性或创意表达或思维上的东西,我可以回家演化成小游戏,来帮孩子强化她可能吸收的东西,来延伸她在剧场中获得的体验。


但的确很多家长实际上是不知道的,除了觉得可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熏陶之外,还有什么是可以给孩子的呢?

 

实际上有很多。

 

比如说创造力。


我们现在常说要培养小孩子的创造力。这个创造力要怎么去激发它,培养它?实际上就是你看到很厉害的东西,然后想,其实我也可以做,至少可以试着自己做一做。这种想试一试的念头,就是创造力的开始。

 

比如说我们剧场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奥小姐的光影世界》。这部戏其实很简单的,是一个纸偶故事。那么我回家就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做一做自己的纸偶戏。

 

我们可以一起用纸头做角色,再做一些街景,根据不同的光影来做游戏,让小孩子讲自己的故事,可以玩很长很长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不仅激发了创造力,还有自信力。


▲孩子拿着自己做的纸偶,玩得不亦乐乎

 

我女儿实际上是一个很害羞的小孩,不太愿意把想法都说出来,我为了鼓励她,就跟她商量好,在表演游戏中要“你一句台词,我一句台词,要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哦。”

 

小孩子很容易被这样好玩的事情吸引,当然就说好。就能跟我一起说很久,把自己的想法都编进去。

 

再比如通过这样一个剧场游戏鼓励她画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女儿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


她原先很爱画画,但是突然不要画了,她跟我说,妈妈,我觉得我画得不好看,没有你画得好看。那我会告诉她说,画画实际上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表达自己。


所以我反而会鼓励她画得跟别人不一样这件事,用各种方式鼓励她去画出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们做自己的影子剧院也能激发她去不断地画,比如你的角色中有一只长颈鹿,那你首先要画出长颈鹿、剪下来,然后才能去投影。

 

甚至学数学


认真学数学是很枯燥的,但是我们可以数一点好玩的东西。在用纸做街景或环境的时候,草是最容易做的,做好之后我会跟女儿一起数小草,这就可以数很久了,然后还可以简单设计一些加加减减,小孩子不知不觉就会跟着你的小设计去做这些练习。

 

所有的这些表达、画画以及数数,在孩子看来都是跟她的游戏相关联的,她在游戏中会有自己的一个想法和目的,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来尝试实现这些想法,有些不成功,但有些成功了,就会很开心,这种方法的搭配组合是什么?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创造力。


在这种游戏式学习的状态中,知识是必要工具,而不是僵硬的知识点。


▲和孩子一起做盒子,图中黑衣者是Forrina


我还会用剧场的形式去引导孩子的阅读习惯。


其实每个孩子最开始的阅读习惯都不一样,比如我女儿,她其实不太喜欢独自阅读,所以我们设计了一种形式,在亲子共读的时候,我读一页她读一页,这样互动地读完整本书,其间她也可以即兴表演,或者舞蹈。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会引导到最后的结果,她变得喜欢阅读,她会为了她的“剧场”去找故事,去积累素材,去观察生活。

 

所以,戏剧这种形式内容太丰富了,可以涵盖的元素太多了。我有时候会跟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我们艺术圈看教育圈,觉得你们太BORING了,内容太单一了,而戏剧几乎无所不包,形式还这样有趣。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特点是非常综合、非常立体,如果你去创作一个剧,那么它一定跟音乐有关、跟视觉有关、跟装置有关、跟语言(中文的、英文的)有关、跟表演有关。


当小孩处于这样一种环境之中,家长的角色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我将他带到这样一个环境里面之后,实际上他在哪些点上被触动,哪些地方可能强化,是需要我们去观察的,然后用孩子更感兴趣的方面去引导孩子。

 

戏剧这种方式,孩子年龄越大,可以玩的花样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也会越多。


而且我觉得要鼓励孩子表达,让孩子有一些输出的东西,比如说让孩子设计游戏,或者是用画画的方式去创作剧评,或者是用自己的道具去做一个角色形象……


除了我们很功利地说要将戏剧作为一种工具,去获取知识以外,我们也通过戏剧去设想,我们当下的年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实际上需要一种十分有效的、可视化的,别人可以懂的一种表达方式——最重要的是有效表达。

 

比如说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情,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说,说完了你没兴趣,这就是一种无效的表达,但可能在另一个地方,一个有趣的海报让你产生兴趣,让你看进去了,这就是一个有效的表达;我做了一个戏剧,拍一段视频,让你觉得有兴趣,这也是一个有效的表达,现在表达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我曾经给一些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还有一些小学生设计过工作坊,我跟他们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通过各种各样方法表达出来,没有什么正确答案,并且正确答案也不是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你把你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

 

所以这也是戏剧得天独厚的地方,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它是最富有表达性的。

 


3
给孩子看点好的,“好”的标准在哪里?


外滩教育:好的戏剧也许是能激发孩子以上诸多学习动力,但所谓好的戏剧,标准在哪里?

 

Forrina: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去年的时候,我给的答案是“好的儿童剧,让父母动情,让孩子动心”,但是今年,我想到一个更好的描述:

 

不好的儿童剧可以让大人看到孩子的幼稚,好的儿童剧可以让大人看到孩子的天赋和潜质。

 

我最近看了一部很坏儿童剧,观剧的现场是这样的,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大人们无聊得想只想快点结束。

 

实际上,你逗小孩笑这件事,是一件超级容易,也是超级低级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在好多家长看来,“让小孩笑”成了一个儿童剧的标准,让他们觉得,儿童剧都是这样的,小孩的东西就是幼稚的,无聊地逗趣是正常的,但其实真不是。

 

一些国际艺术家告诉我,我们永远不会因为一个项目是给孩子做的,而缩减预算,减少调研时间,或降低艺术家的阵制,我们会用无差别的态度,去做一部给两三岁孩子看的戏。


所以这部戏一定会有很多层次,每个人在观剧的时候,会看到不同角度,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戏中看到不同的自己。逗笑孩子真的是很容易的,但是触动孩子、或者激发他们才是“教育”。


孩子们在剧场

 

Flora:一个戏剧导演曾跟我说过她对童书的看法,她说,一个只让孩子喜欢的童书不是好的童书,能让孩子和成年人都喜欢的,才是一本好的童书。儿童剧也是这样。

 

戏剧实际上应该是和教育密不可分的一种东西。我们不是说要让孩子成为戏剧家或艺术家,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探索自己,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获得更好的成长体验。

 

所以在我们看来,戏剧实际上是一个空间,让你不必真正亲身经历就能体验并理解那些更宏大或者更极端的事件和情感,比如战争或和平,比如绝望或原谅。


这样一来,孩子的感觉如看不见的触角到达了这里,于是留下的印象是真实的。这些印象有助于孩子发展出健全的人格。


▲“小不点”的引进儿童剧目:鹅!鹅!鹅!

 

Forrina:在国外,艺术和教育离得特别近,所有艺术家都会觉得要把艺术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介绍给孩子,是一件特别自然、特别应该的事。

 

Flora:我前阵子遇到一个创办华德福学校的老师,也谈到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


他说很多人都觉得华德福是一所“艺术类”的学校,是适合要往艺术家、音乐家方向发展的孩子去读的,其实不然,华德福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而艺术只是学习的手段,老师通过艺术的方法来了解孩子的进度、潜质、状态,乃至健康状况。

 

这个我们做儿童剧场的也很像。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或者音乐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思维方式会变得更理性,艺术式思维方式会减退,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在成年以前的这段对艺术敏感的时期,如果用好艺术的形式,能够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戏剧工作坊中的亲子互动


外滩教育:我很赞同用艺术的方式去学。我了解到,实际上你们也曾和上海的很多学习合作,在学校里做各式各样的workshop,你们感觉是怎么样的?

  

Forrina:实际上效果都不错。不管是中国的孩子还是外国的孩子,创造力都非常好,但我们也看到,其实不适应的反而是老师这一面。即使在一些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老师还是更喜欢要正确答案的。

 

比如有次我们带了两位国外的戏剧演员去一所学校做活动,艺术家的意思也是让孩子自由发挥,去设定一些表演的动作,孩子们刚开始很开心、跃跃欲试,但是老师会忍不住在一边提醒:你们要看艺术家是怎么做的?手是怎么抬的?跟着做看看做对了没有?


然后那种自由创造的氛围一下子就消失了,小朋友开始害怕自己做错,觉得自己表现不够完美,总是忍不住在做校验,动作也就僵硬起来。


“小不点”的引进儿童剧目:早安南美


外滩教育:那你们会如何引导孩子创造?

  

Flora:实际上创新就两件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足够的材料。然后就看你你能不能完全地信任孩子,让他们去做。

 

我们有次工作坊时间预订在45分钟,因为小孩子年龄很小,在5-8岁之间,我们觉得时间不宜太长。但最后的结果是根本停不下来,最后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活动本身其实很简单,英国艺术家给孩子讲了个尼斯湖水怪的故事,然后让孩子自己凭空想象出水怪的样子。


在场地中间,艺术家事先铺满了材料,颜料、纸张、扭扭棒、粘贴纸、包装袋、塑料纸等等,材料特别多特别丰富,然后让孩子随便从材料堆里拿东西,随笔设计自己想象的水怪。

 

最后孩子开始画他们的水怪,越画细节越多,越画功能越多,比如某处有个特别功能,可以发射子弹。总之孩子把自己想得到的都画进去了,画完一个还要画第二个第三个。

 

对于很多习惯传统教育的家长来看,这个艺术家到底在干吗?在混时间吗?他真的是一笔都没教。


但是在激发孩子方面,他真的做得很成功。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开始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但肯定还是有很多家长仍不能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沉浸其中。


“小不点”的引进儿童剧目:北极光

 

另一个艺术家,也是挺名气的视觉艺术家。他让我买两卷长卷,再买一些竹竿,绑住笔,然后远距离去画。

 

我自己试了一下,然后觉得很不得力,好像回到小婴儿的状态在画画。然后我就跟艺术家说,你是这个意图吗?


艺术家说,如果是给成年人做工作坊,就是这个意图,但是给小孩子,不是的。小孩子不会觉得这是在设置了一个障碍或麻烦,而是觉得,这是一个新工具,看起来很好玩,他们一看就想来试一试。

 

很神奇的是,用这样的方法,艺术家让来参加工作坊活动的孩子都愿意去画。


因为的确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画两笔就没兴趣,不愿意画画,或是认为自己不会画所以不愿意开始——在艺术家那样的设计当中,每个小朋友的状态变成了在玩一个新玩具,而不是再一次被要求:去画画。

 

绑了长杆的画笔当然不可控,但孩子们玩得停不下来,画面会很怪异,但同时出奇地有意思,都非常有艺术感。



那这样一个活动实际上最终告诉孩子什么呢?告诉他们至少在今天的画画活动上,他们都是一样的,没有谁不会画画,也没有谁画得更好,当你带着好奇去尝试的时候,你创造出来的东西和旁边的人是一样的。然后不会画画的孩子开始有自信,而之前很会画画的孩子则打开了之前固定的模式。

 

这个艺术家本身也是一个很厉害的艺术家,但他也没有“教”孩子如何画画。

 

在这些工作坊活动中,我也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很多大艺术家在开始主导这样的画画活动时,都会先制造障碍,打破孩子对画画的固有理解。我问过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是为了让孩子自信。

 

我听了豁然开朗,突然觉得好有道理,人之所以不自信,不都是比较出来的吗?让一个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沉浸于玩的状态,哪里会有自信不自信这件事?

 

我自己是希望孩子都经历这样的状态,升学考试她尽管自己去面对,但是沉浸地做一件事的状态一定要有,这样当她长大,至少不会成为一个非常负能量的人。然后在职业或专业的领域她能走到什么样的高度,都随便她自己就好。


 

Flora:我的孩子也是从小带进剧场里玩大的,我也经常用艺术和戏剧的方式在家里陪他玩,也很注意保护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身边很多人会问我,是不是会选择比较小众的或者是偏重艺术教育的学校?但其实他们都挺意外的我让他去了离家最近的主流的私立幼儿园,而且我和他都挺开心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我看来,我觉得主流的学校教育并没有什么不好,一定程度的压力对孩子是一个激发作用,只是注意不要把孩子压得太紧。


实际上主流学校教育的要求本身远远没到把孩子压垮的地步,很多压力是家长给的,家长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你这次考试失败了,你完了。那么孩子就会真的觉得自己完了。

 

所以我对教育的认识是,艺术教育不应该站在主流教育非此即彼的对立面,而是应该作为主流教育很好的补充。


对于小朋友来说,对知识的接触面要广,但开始不要特别艰深,接触的方式也不要特别生硬。


艺术可以点燃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当孩子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特别有兴趣,就会自主去学习。这才是学习的一个正向顺序。


点击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3000+篇优质文章

——————

探校录少年书房家长课数学思想

学英语大考场美高党国际课程

小留学生日记批判性思维

钢琴课酷老师写作课牛娃录排行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