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 | 形意拳基本拳理(二)

 武宗 2020-06-20
三体式

三体式,是根据形意拳的立拳之理,精心编排而成的形意拳最基本的一个动作,是形意拳最重要的桩功。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

三体,三才之象也。三才即指天、地、人;上、中、下。三体即指头、手、足;上盘、中盘、下盘。以头象天,以手象人,以足象地,寓其万物变化之根本。头、手、足讲的是人体的外表形态,看得见、摸得着,是三体外形的体现,引申其意,本质上,讲的是人体内的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指的是人身之的真气;液体指的是人体之中的津精血液;固体讲的楚人体五脏、六腑、肌肉、骨骼、皮肤、经筋组成的机体。

形意拳三体式贯穿于形意拳运动的始终,有动功和桩功三体式之练法,演练要求严格,内意丰厚。所以,不仅要修其外表,壮筋实骨,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修内思想,调理身心,贯通经脉,让气血通行于周身,达到内壮外坚,洁内华外之目的。

   

(一)三体式的动作规格

以左顺势三体式为例。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脚尖向前,后脚脚尖外展45°,两脚均全脚掌着地,后脚脚跟与前脚尖在一条线上两脚距离约一小腿长(或两脚半左右)。两腿弯曲,高架前腿弯曲约160°,后腿弯曲约150°;中架前腿弯曲约150°,后腿弯曲约140。;低架前腿弯曲约140°,后腿弯曲约120°。重心落于两脚之间,略偏后。膝略内扣,大腿微内收。左臂前臂伸直,肘微屈,手呈形意掌,掌心斜向前,掌指向上,高与鼻平,略伸腕,整个左手臂呈一圆弧状置于左胸前。右臂屈肘,手呈形意掌,掌心斜向前,掌指斜向上,微伸腕,拇指一侧贴于腹中部,上步靠近肋腹部。上体斜向前,含胸拔背,两肩保持水平,下颌微收,目视前手食指、中指指端(图2-1)。

(二)三体式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1.头部要求:头要向上顶,百会上领,竖项,微含下颌,不歪不斜,保持中正。口要合闭,牙宜轻扣,舌尖抵住上腭。两眼正视食指、中指指端,余光俯视鼻尖与脚尖,精神集中,面部自然镇定。

2.肩部要求:首先两肩放松,保持水平。前肩要顺,后肩要撑,两肩均宜沉、宜合和宜按。沉肩中按肩,按肩中合肩,使沉劲、按劲和合劲合而为一。

3.肘部要求:肘部为藏劲、变化之处,宜垂宜合,内含向下的沉坠劲,紧护于两肋。前不离心胸两肋,后不离两肾命门,横搁竖裹紧磨身,拧劲、合劲合一劲,运时柔来达时刚,刚柔并济互为根。

4.手臂要求:左臂肘部下垂,整体成弧形。似曲非直,似直非直,内侧要有向下的沉劲和向前撑劲,左手食指向上挑劲,拇指尽力向外撑开,虎口成圆形,掌心内含;略仲腕,右臂靠在腹部右侧,右手五指也要撑开,塌腕。

5.躯干要求:含胸,胸部略向内含,与前臂内侧成一弧形,似直非直,似圆非圆;拔背,胸的后部即背部要上拔,以防塌胸,背部肌肉尽力向西两则伸展,两肋肌肉舒展;塌腰,腰部要向下松沉,形成与背部的互拔之势;实腹,腹部要自然放松,不要故意鼓腹,有意识地向丹田沉气,做到气沉丹田。三体式站定后,心胸部不可正身向前,必须与前进方向成45°(图2-2)。这样躯干才能看阴有阳,阴中藏阳,看阳有阴,阳中寓阴,似斜非斜,斜中有正,似正非正,正里藏斜,阴阳兼有,否则,过阴过阳均宜犯力尽劲竭和力不及物之弊病。

6.髋部要求:髋宜合收,略下坐,要有沉劲、顺劲和挺劲,但不能向前顺髋,和腰部脱节。髋的方向基本与上体的方向一致。臀部不宜向外突出,应向内收敛,肛门应向谷道内提。尾闾中正内收,使尾闾、丹田、两肾形成三点相合、相抱合一的劲气。要圆裆缩胯,两胯略向后收缩,圆裆以撑胯,产生内外争衡之劲,以固下肢根节。

7.膝部要求:两膝微向里扣,前膝屈弓不要超过踝关节,向后撑劲;后膝屈弓不宜太大,一般在150°左右,髌骨与前手,后足应在一条直线上,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大约是45°,应具向前撑挺的劲力。

8.脚都要求:两脚均宜全脚掌着地,五趾微扣,前脚脚掌要有踏劲,后脚要有蹬劲,气贯涌泉穴,如脚下生根,坚不可摧。

除以上要求之外,形意三体式从整体来看,还要做到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也是脚与手合、膝与肘合、胯与肩合,同时还要眼与手合、头与足合等等,只有身体处处相合,协调一致,才能意到气到力到,节节贯通。其次,做到手尖、足尖,鼻尖三尖相对,时时处处保持身体中正,不俯不仰,不偏不倚,面部自然放松,两目炯炯有神,以意领形,以形传神,体现出形意拳的神韵之美。

(三)三体式对“内”的要求

形意拳之“内”的理论,主要是吸收道教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虚的内丹术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经络学说精足、气足、神旺的论述,形意前辈不断总结,将之运用到形意拳术中,产生了形意拳练内的功夫,如无极势、虚无含一势、太极势、三体式等一些不动势桩法和洗髓经动功等等,概括为现在听说的内功。因此,形意拳对内的要求脱不开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和道教内丹术的要求。

内,相对于外而言。形意拳所言之内,概括起来包括意、精、气、神、劲五方面的含义。意指的是人身之内的真意;精,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精;气,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气;神,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神;劲,指的是人体之内的真劲。意有内意、外意之别,精有先天精、后天精之分,气有内气、外气之异,神有元神、心神之分,劲有内劲和外力之别别。

祖国医学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其中气是基础,视为动力,精视为根本,神视为主导。《类证治裁》中说:“神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宝,形者神之宅。”《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气,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概足,神自旺矣。虽神自精气而生,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形意拳三体式在拳谱中也叫三才式,是行气练气的一种姿势练时以心行气,以心发令,以气奉令而行,形成一种意念,先意动而后形动,同中国气功一样要求以气为体,以神为用,要体用结合,体用并重。

形意拳非常重视“内”的修炼,集中体现在三体式中。其中,外以朴实矫健、严密无华、身正不懈、完整和顺、不僵不柔等为风格特点,内以精、气、神兼备,练气养精微击出,以意运气、意气消长、精神所融为特点。内外结合,统领着形意拳的风格特色。在形意拳三体式的练习中应做到:

1. 意至心生,以意领气

意,分为内意和外意。内意是指头脑思维过程中的意念和意识。外意是指在内意的驱动下,表现在肢体外形上的运动动向的表现。内意即为真意。

内意在形意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统帅和导引内气在人体经络中进行循环流注,贯通四肢百骸;另一方面起着对形肢体运动动向的指挥调动。形意拳方法出于三体式,因此在三体式桩法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内意,从人静开始,去除杂念,调整呼吸,稳定情绪,如置身于无人之境,用意念将大地之气之精华引入丹田,以意调气,以意领气,逐渐将气引入五脏六腑,遍布全身,贯通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在动功三体式中,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内意对肢体的指挥和调动作用,根据形意拳的动作要领和变化规律,在内意的统领下,将各种信息及时予以汇总处理,逐步缩短时间,提高其准确度。实践中即为动作快捷灵敏,狠准得法,内意、外意高度统一,达到意透、气至、力达的运动效果。

2.气沉丹田,以气催力

气的涵义颇广,概括言之,一谓物质,一谓功能。以人体而言,气即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功能表现,诸如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等都属于涵养周身的精微物质,而内气、外气、五脏六腑之气等等,则属于人休的功能表现。

内气,又叫真气、元气、正气、纯阳之气,是指练功中下丹田华池间产生的一种热感,是每个人均具有的气。其产生和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娘胎带来的父母的真气;二是指人后天由饮食和大气之中,吸收人体所必要的营养成分,经过化合作用而产生的真气。故形意拳练习中,尤其是在专练三体式时,强调要用腹式呼吸,呼吸要求细、长、匀、慢,以便汲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深沉于丹田之中,滋精养气。另外练功期间,要少房多睡,营养充足,这样才能精足气盛,神气饱满,内气充盈,内劲增大。

内气是内劲的发源之本。因此说内劲就是由于真气、血液这两种流体在人体经络血脉中流行运动中产生的。人体中的血液和津液,都是在气的率领和催动下进行流动的,流则必动,动则真劲生,这是自然规律。形意前辈在三体式练习中之所以非常注重气沉丹田,就是为了培养真气、真劲。当真气产生、增多、充盈、循行,并贯通了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之后,就能够任意带领和催动血液在人体的经络血脉中"神缩往来,洋洋流动,周流不息,循环不已,上下四方,无所不有,无所不生。当真气由丹田循行于任督二脉,贯注到上肢的两手和下肢的两足时,不但可使其得到营养和滋润,而且可促使其肌肉发达和内劲增大。三体式练习中,要求要舌抵上颚,接通任督两脉,躯体中正自然,不俯不仰,经脉畅通,则精、气、神充盈健旺,内劲自然连绵不断,圆活灵巧,在内意的调节指挥下,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内劲与外力高度统一,达到劲力充足、顺达的要求,以及老师傅们所讲的“以巧破千斤”的巧妙境界,真正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相合、合而为一的美妙境界。

外功三境界:易筋、易骨、洗髓。内功三境界:练气化精、炼精化气、御气还神。一层一境界,戒骄戒躁,一曝十寒。功夫始于勤练,成于坚持

武 宗|天下武术宗成

微信ID:ikunf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