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三体式内在真义

 正真诚 2022-01-20
形(心)意拳始创时期的桩功叫子午桩,亦称三才势,到戴龙邦大师时为六合乾坤桩,尽集道家丹功于其中。致李老农(飞羽)和车毅斋时代,受太谷元顺昌炼银工人剪元宝步势的启发,以六合乾坤桩与出势为基,结合剪元宝步势而创新桩,初名“坐银剪步”,后改“形意半马步”,最后称之为“三体式”。三体之意,一指躯干、上肢、下节;二指身成三曲,此三曲在内易于血气畅行,劲力互拔,在外易于功防进退。内外可生方法。发展至形意二世之后,车(毅斋)、宋(世荣、世德)、郭(云深)、刘(奇兰)诸派,于出势与形式上略有区别,有的保持古老的虎抱头出势,有的则或虎扑或探掌或劈拳或钻拳或转掌出势。形式各异,架势不一,但内理相同,要求一致,均强调三体式的重要性。李老农(飞羽)宗师有“欲尽形意拳之妙用,必先致力于三体式”之语。孙禄堂教其弟子齐公博时说:“你如果能站三年桩,我保证你能胜过其他师兄弟。”后果如斯。三体式为什么这样重要?怎样练习才能练出功夫?三体式到底是练什么的?从古至今,文论颇丰,道理亦深矣,要求亦细矣,所以我不复赘述,只在具体练习上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真义之一:去拙力,生真力,成整劲 初站三体式,胳膊是胳膊,腿是腿,形散劲更散。散是因为全身为拙力所把持,要去拙力,运动之时切勿用力,定形之后切勿把力。用无极站式,意不要守任何地方,或者意在全身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但这“意”是静“意”,而不是杂念丛生。如果难静,可以从头到脚心中默念“静”或“松”字。心静、体松、宽胸、实腹这八字必须做到。此外注意沉肩以使身臂劲气相接;注意扣肩以使两肩劲力相挂;注意垂肘以使梢根节劲力相传;注意合肘以使两肘劲力相拔;注意坐胯塌腰以使双腿劲力相争;同时注意腰挺以使全身上下劲力相合——但是这些所谓的劲,都是在全身舒松的状态下产生的意而已,绝不真的去用劲,如此站一段时间,会感到各部位的一致的力逐渐产生。比如后脚蹬与前脚之蹋是一股劲,(绝不是单纯的一齐发出),前腿的顶和后腿的撑是一股劲,前手的推与后手的按是一股劲,前肩的按与后肩的跟是一股劲,头上顶与脚下扣是一股劲,此之谓劲力平衡阴阳互技。此时,可以稍稍加劲并做轻微的发力运动,或者加重一点“意”,你会感到饶有兴味。再练一段时间,这种“一股劲”已不单纯在两种部位产生,而是漫天延开去。比如前手之推劲逐渐与前肩、后肩、夹脊、腰胯、后腿形成了一股劲,如此各部分互相连接互相渗透,此时则混元一体之整劲形成矣。这时,可原地由长到短,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地练练双推掌。练时可用意来分成四种:一是以后脚送劲;一是以夹脊送劲;一是以腰送劲;一是以全身发劲。如此以动练静,以散练整,你会感到兴趣盎然。再练下去,你会觉得胳膊是胳膊,腿是腿,但是,这时的这种感觉已不是初练时的那种分散的感觉。初练之时,各部位是凭骨筋相接,而此时则是凭真劲相接了,是散而不散。到了这种地步还得每天抽一定时间站三体式,其原因是真劲在静止或微动中能发挥出来,而在大运动与高速度下则又散了。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拳师在偶尔发劲时整劲雄浑,但一表演复杂的套路或者是对练甚至散手时,整劲便荡然无存,只是简单的上下肢运动了。究其原因,仍是桩功未到家之故。 真义之二:去浊气,生真气,成混元一气. 练此须为太极站法,即先把意守在下丹田,逆腹式呼吸。吸起丹田,呼归丹田。注意舌顶上腭使任督二脉相通;注意提肛敛臀使真气不泄;注意头向上顶易使精气贯通;注意下颌微收以利于沉气;注意松肩以使肩井穴气息畅行,久站丹田结成气团。再加一个意;吸气时以意领气由下丹田循督脉上升至百会,再到鼻柱下方口内齿上方,呼气时以意领气沿任脉下行归到丹田。拳经云:“前任后督,气行滚滚。先吸后呼,一入一出。先提后降,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此为练精化气。然后意守中丹田,中丹田在心脐这间,乃藏气这所,此为练气化神。再后练神还虚,意守上丹田,即意守两眉之间,拳经“一点灵光吊在眉”即言此。行动至此,人之精气神充足。气为劲之源,真气饱满,自然真劲雄浑了。最后意什么地方也不守,只感觉气漾全身,“混元一气吾道成”矣。 另一种练法是自然呼吸,吸时守意于涌泉。呼时守窍于劳宫,呼吸匀长细慢,其目的在于用意使气贯足全身, 以三体练气之时,面对的方向有三种,一种是春东夏南秋西冬北,如中国古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言:吸食四时之真气。其次是白天对太阳,晚上对月亮,吸食日月阴阳之气。第三是面南背北。一者水火既济,二者顺应地球磁场。习练时间子、午、卯、酉时为佳。过去许多形意名家,多在子时行功,以益于贯通周天,滋长真气。 真义之三:与己合,与地合,与天合 这其实是三种层次的感觉,与己合即自身各部位内外相合,全身无一处不是融于混元真劲混元真气之中。 这前面已经讲过了。与地合便是有入地三尺之感,“身如桩木之稳固”或曰“立如松”。许多形意大师站于门槛之上别人推不动,便是与地合的效果。练这一层时,可以采用与上面相反的办法,即吸气时气血上升,开肋开肺打通肩井穴,呼气时气血下沉至涌泉,注意上身虚灵下身沉实,注意脚趾要微扣。久而久之,的的确确会有一种双腿似乎伸长了插入地中与地铸为一体的感觉。所谓与天合,乃是化境。在上面所有的感觉都明显地有了之后,每天把这些感觉依层次练完,然后便什么也不想地站着,呼吸之法是微微呼吸,但却不着意于匀慢细长,任其自然便是。久之会有三种感觉,一是出手或静止之时身体内部如有水或气往外涌出。二是出手之时掌前如有浪阻,掌后如有波涌,全身如在水中,三是偶尔会突然感到全身飘浮无重量或者上身不存在了的感觉,这三种感觉总而言之仿佛是天人合一了。此时行拳,全是“不以目遇而以神遇。”全身虚灵,若重即重,若轻则轻,无还有,有还无,实是虚,虚亦实。 最后抄一段宋世荣大师的三体式论,供大家品味:“形意拳术有道艺,武艺之分,有三体势单重,双重之别练武艺者双重姿势,重心在于两腿之间,全力清浊不分,先后天不辩,用后天之意引呼吸之气积蓄于丹田之内,其坚如铁石周身沉重,站立如泰山一般。若与他人相较,不怕足踢手击……练道艺者是三体势单重姿势,前虚后实,重心在于后足,前足亦可虚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意思与丹道相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