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祖谦裔孙聚居缙云西岸和迁徙闽、苏、广、台踪迹考

 梁园处士 2017-02-15

西岸,古称西皋,位于缙云县西北25里,地处武义江上游新建溪西岸,河阳古民居北部,面积1.4平方公里,3001000余人。今属新建镇新合村。耕地428亩,山地1088亩,除种植水稻外,出产蚕桑、柑桔、杨梅、蜜桃、枇杷等。村民主要由吕、张、舒、赵、徐、李等姓组成。宗谱记载:张、舒、赵、李、徐等姓,清代先后从凝碧、东山杨、新建等地迁入。而吕姓入迁最早,人口最多。

西岸《河东吕氏宗谱》载,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吕祖谦六世孙吕太生“据家藏谱牒,因叙世次”初修;由于族中直系有吕蒙正、吕夷简、吕公弼、吕公着、吕希哲、吕本中、吕朋中、吕大器,吕祖谦等宋朝高官文士,在浙江省是一个十分显赫的望族。此谱《统宗图·外纪系图》以伯夷为第一世,唐吕梦奇(六十九世)为河东北宅一世祖;宋吕祖谦嫡长孙、永嘉县尉吕似之(八十世,)为缙云一世祖。后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民国和1994年共15次修撰,今尚存咸丰、同治、光绪、民国和1994年的六代版本,是缙云县保存最完善的宗族谱牒之一。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原籍寿州(今安徽凤台),生于婺州(金华),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他与朱熹、张拭齐名,时世称“东南三贤”。因其伯祖吕本中人称“东莱先生”,故吕祖谦为“小东莱”。绍兴三十一年(1161),恩袭右迪功郎,授严州桐庐县尉,主管学事。三十二年(1162),他的妻子韩复去世,所生男夭折。孝宗隆兴元年(1163),四月,先考中博学宏词科,接着又中进士。孝宗特授左从政郎,改差南外敦宗院宗学教授。乾道二年(1166)十一月,他的母亲去世,归葬婺州。由于为母亲守丧,他只得以教授学子为业。乾道五年(1169),他再娶韩氏之妹,并到严州任所。乾道六年(1170),升任太学博士,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次年(1171)五月,第二任妻子韩元吉次女韩螺又去世,所生女夭折。乾道八年(1172),父亲因病告归,并在这年二月去世。在墓地明招山守丧的三年中,他仍以教授学子和著述为事。淳熙三年(1176),守丧期满,因李焘的推荐,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并兼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这时,他已疾病缠身。淳熙四年(1177),继娶国子祭酒芮烨之女为妻。淳熙六年(1179)七月二十八日,妻芮氏又去世,这一年他42岁。越二年,淳熙八年(1181)七月二十九日病故,享年44岁。葬武义明招山。仅遗一子延年,系芮氏所生,年仅三岁。一女年最长,名华年,后归于潘景良。

吕延年(11791236)字驭仲(又字伯愚),受业叔父祖俭。嘉定七年(1214)以父荫补将仕郎,官临彰县主簿,宝庆元年(1225)建德知县,绍兴府推官,后居庐州合肥县大槐乡,娶寿州王通判妥女,铨中迪功郎临安府判宫,改太府丞知嘉兴府,改信州,两易温州,迁大理丞。生二子,长叫似之,次叫守之。

吕似之(12031278)字以诚,以祖恩补宣教郎,改温州永嘉尉,宋末徙居处州缙云县登俊坊。生三子(克顺、克显、克类)一女,为缙云始迁祖。

吕克顺(12341304)字慎甫,太学上舍生,生一子高,早世。吕克显(12361298)字荣甫,太学上舍生,生二子,俱早世。吕克类(12381311)字仁甫,又字公宪,官永宁路教授,仕至河南转运副使,宣奉大夫。生三子:升、□、元善(缙云县尉)。从缙云登俊坊徙居新建。

吕升(12771349)字伯良,号松壑先生,官处州路经历,后迁金华路总管知事。元初由新建徙居西岸。与文学家浦江柳贯、义乌黄晋、苏伯衡善,尝建松壑亭于玉泉山之上,与黄晋游咏于此。生二子(太生、太明)二女。西岸吕氏,而后又逐渐分居新建、丹址、雅村、杜村、张公桥、丽水沙溪等地,现今己繁衍27世,有裔孙900余人。

吕氏,缙云望族。缙云县志办公室《缙云姓氏志》载,属于河东吕氏有三支:一为壶镇吕氏,宰相吕夷简之后;二为方川吕氏,吕受问之后;三为谷川吕氏,吕蒙正之后,均与金华吕氏同源,又与西岸吕氏有别。《永康姓氏志》载,有青山吕氏,郡河东,始祖吕祖闰,似乎与吕祖谦同辈从兄弟。《河东吕氏宗谱·坟域录》载:吕祖谦曾祖吕好问、祖吕绷中,父吕大器、吕祖谦、吕延年一家五代13穴,皆葬于金华府武义县明招山(今武义县白溪乡下陈村东北)。且“宋东莱先生吕伯恭(祖谦)之墓”十字,是宋代大教肓家朱熹所书。明招山,《浙江古今地名大辞典》说:在清代曾先后修建宋吕东莱和太师吕好问的讲堂,碑刻尚存。讲堂,就是明招寺,今为浙江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西岸吕祖谦后裔,自元至正年间迁居处州缙云县后,仍作嫡传宗子,参加由婺州知府、武义知县主持的祭扫,600多年来从未间断。

祭祀,中国古礼之一。西周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意思是说不为庶人专门制订礼仪,大夫不按一般刑法议罪,另有官刑。按照每人祖先在宗庙内各占一庙的庙数建制,天子祀七庙设一坛一□;诸侯五庙(或三庙)设一坛一□;大夫三庙;士二庙,而庶民不许立庙。宋朝开始,朝廷规定极少数高官可以建立家庙,但控制极严,而一般百姓只能在家屋厅堂内立影堂(画像)祭祀父母。元明时期,宗族和政府任官制度不发生直接关系,不过问私家族谱的兴修,即允许立始迁祖庙。西岸东北一里有涌屏山,四周还有古溪、凝碧、东岸、下洋等村落。山中古有广慈寺一处,相传建于唐会昌二年(842)。宋康定元年(1040)由凝碧后街祖张仁德重修。嘉佑元年(1061)九月二十八日,僧人从爽募施主造井一所,六僧为活。元延佑二年(1315),刚从新建迁到西岸的金华路总管知事吕伯良与东岸杨君实、凝碧张兑、张焕、朱良能、朱良玉等为首,一起合力重修,受到邑大夫(县尹)的称赞。次年(1316)冬,工竣,各将祖宗神主(供奉死者的木牌,亦称木主,俗称斋饭牌和位牌)安顿大殿东西两侧:张、杨在东廊,朱、吕在西廊。从此以后,每到清明、冬至,由四姓子孙前往礼佛祭祖。

嘉靖二十二年(1543),在朝廷大礼仪之争的影响下,为了安顿父母神主,在村内筑屋三椽,初建祠庙于金塘。南明隆武二年(1646),广慈寺大殿后建造小厅后,共同将各自神主从大殿迁出,移入小厅:张杨二姓在东小厅,朱吕二姓在西小厅。清乾隆五年(1740)广慈寺大殿后扩建为四姓祠堂:东边第一间为张氏始祖祠,西边第一间为朱氏始祖祠;东边第二间为杨氏始祖祠,西边第二间为吕氏始祖祠,亦称吕东莱祠。乾隆三十六年(1771),西岸吕姓祠庙在下书院之傍南向重造,并将始祖神主从广慈寺后四姓祠(吕东莱祠)内取出安顿正厅。道光八年(1828)从勘舆家言,倚南面北重建,改称《吕氏宗祠》,前有堂后有室,占地1480平方米。同治十三年(1874)起又规定:每生一男与娶一媳,派出燥谷十斤助入祠堂,永作戏常之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元年(1909)重修中厅。民国八年(1919)部分更新,民国二十年(1931)修建戏台。内置东莱世胄、理学世家、御史中丞、大理寺丞、宣教郎、彤史千秋、明德惟馨八匾,是浙江省吕祖谦后裔的唯一宗祠。

吕祖谦六世孙吕伯良在元代从新建迁入西岸聚居七百多年间,为了生计,逐渐分居新建、丹址、雅村、杜村、张公桥、丽水沙溪等地。去年台胞吕松寿先生从福建省诏安县发现打印本(1995)《秀篆吕氏族谱》一册。自称始迁祖吕万春,系吕祖谦后裔,和西岸吕氏一脉同宗。可惜这部谱行第中只书甲子,不录纪年,蕃衍辽阔,居地分散,字里行间似乎存在着房派上揉合之嫌。可此谱自载吕祖谦后裔的有万春、大正和十二郎三人,又云吕祖谦之后“约五世失考”。

用《福建诏安篆秀谱》和缙云西岸《河东吕氏宗谱》互核合校,却真有踪迹可觅。《河东吕氏宗谱》载:吕祖谦五世吕克顺(12341304)字慎甫,太学上舍生,生一子高,早世。吕克显(12361298)字荣甫,太学上舍生,生二子,俱早世。还有太生、太明、太福、太宏、太履、太亨、太成、太宝八人,其中后裔失载的是太福、太成二人。和《福建诏安篆秀谱》中记载巧合。且大正的“大”,古的通“太”,与西岸谱中吕祖谦五世孙本字辈相同。同时,吕太成的“成”字和大正的“正”字音近,故吕太成很有可能就是吕大正,也就是说吕太成字大正。同时,古代以富贵寿考为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福字,在中国历代人们心目中,永远可比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因此,吕太福,很有可能就是吕万春,也就是说吕太福字万春。

吕祖谦六世裔孙吕太生(行本一)字立方,又字立道,号松间道人。由明经授武义、江山教谕。元至大辛亥(1311)生;吕太宏(行本二)字宏道,生卒缺。吕太明(行本三)字从道,又字立文,号云涯,丽水儒学教谕。吕太履(行本四),字任道,元致和己巳(1329)生。吕太亨(行本六),字可道。吕太宝(行本七),字用。很奇怪谱中独缺“行本五”,它很有可能就是吕太福(万春),吕太成(大正)可能为行本八。宗谱排行论辈份讲长幼,这就是说吕太福(万春)、吕太成(大正)二人,出生当在吕太履(行本四),元泰定帝致和己巳年(1329)以后。

如果往后再推二十二年,即正至十一年(1351),吕太成(万春)、吕太成(大正)兄弟可能已成丁(十六岁)。这年五月,刘福通等起兵率红巾军克颍州(今安徽阜阳),全国性反元大起义爆发。十三年(1353)十月,缙云县城大火,庐舍皆尽。十四年(1354)七月,缙云夏不雨。缙云反元义军又起,焚永康、仙居。处州四面形势皆严。正至十五年(1355),九月,缙云箬川(前村)杜仲光、应均输聚众反元。缙云县尉杜伯宗率弓兵镇压。前村王德明和杜伯宗被陷而死。松溪(周村)郑惜,仕元美化乡巡检,值盗起青田,奋身往讨,遂遇害。战火毁赵氏谱牒、文集、遗像。十六年(1356)二月,元将石抹宜孙奉命在处州镇压农民起义军。十七年(1357)三月,杜仲光起义军下胡陈,克永康,进军东阳。朝廷命迈里古思和处州石抹宜孙,南北夹击。石抹宜孙命义兵部长吴成率部讨伐。吴成不进,却大掠民财以归。石抹宜孙测知其意斩之,处州戒严。缙云县尹林彬祖集全县丁壮百余人,驻扎黄龙山寨。四月,迈里古思驻军永康方岩,命余姚州判官黄中出击,大败义军。迈里古思进驻胡陈,并乘胜追击至三溪,杜仲光战败牺牲,余部四散。五月,大旱。十八年(1358)宋龙凤四年,缙云县城火。十九年(1359)宋龙凤五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占金华后,命大将胡大海、耿再成取处州,进军缙云。林彬祖退出黄龙山。耿再成率十八骑驻扎。石扶宜孙、林彬祖组织反击,耿再成凭险据守。缙云义军风涌支援耿再成。元军退,叶琛退守桃花岭,林彬祖守葛渡,陈仲真守樊岭,胡森守龙泉。胡大海、耿再成得缙云曹进得、陈佃、郑葆等万余人,晨皆操练,声势大振。十一月,胡大海攻处州,破元镇抚陈仲真于樊岭(庄)、林彬祖隐黄龙,耿再成连拔桃花、葛岭两寨,并乘胜攻克处州。二十二年(1362)宋龙凤八年二月,朱元璋西讨陈友谅,令衢、婺、处三府兵西上。金华苗军元帅蒋英闻讯叛吴,杀守将胡大海。处州苗军元帅李佑之、贺仁德亦叛。杀耿再成、孙炎,投张士诚,全浙震动。朱元璋命李文忠,遣元帅王佑屯缙云。三月,又命邵荣进军缙云,徐图进取。胡涂从龙泉引军从邵荣讨叛。四月,耿再成子耿天璧,召集父亲旧部扎缙云,向苗军进攻,战于丽水刘山(驿)。逾月,苗军败,李佑之自杀。贺仁德走缙云,被吴军捕获诛杀,收复处州。

元末(13511362)的战乱,对百姓来说首先是大劫难,同时也应是大机遇。吕太福(万春)、吕太成(大正)兄弟,为了生计离开缙云南下福建谋生,最终辗转在汀州府宁化石壁乡落脚,生五子,秉东、秉信两子在籍。余三子秉仁、秉彝、秉翟同弟同到诏安县而卜筑秀篆,终成闽台远近闻名的一大派。

西岸《河东吕氏宗谱》载:“至正乙巳”年初次修谱,就是元至正二十五年,当公元1365年。查此年,缙云县早已为朱元璋控制地区,应当是吴龙凤十一年。《内纪世系》第四世本字行八人:太生、太明、太福、太宏、太履、太亨、太成、太宝八人,其中后裔失载的是太福、太成二人。而《内纪行传》,只立太生、太宏、太明、太履、太亨、太成、太宝七人,可见吕太福(万春)、太成(大正)兄弟,己经离开缙云西岸而外迁。也许因生死去向未卜,只得仅录其名。《福建诏安篆秀谱》也说:“良公,大正公长子,明初、与弟良簋公由汀州府上杭县迁徙永定县金丰里”,表示明初(1368)已住福建,而他们迁居时间自然略早,当在元末战乱动荡(13511362)时期。

吕祖谦长孙吕似之之弟吕守之,可能有后裔:括苍(丽水)《宝溪吕氏宗谱》载,六世孙吕明伦,字圣学号教山,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由举人授松阳县尉,由缙云迁丽水宝溪(今莲都区碧湖镇保定村)。生四子:忠一德教,居保定岗上市,后裔迁龙泉、福建等地;忠二德信,居保定;忠三德音,分派采溪及白河,又有迁居碧湖、青田;忠四德言,居宝溪下市,任缙云县美化书院山长。又据江苏沛县《东莱堂吕氏宗谱》载,始祖吕祖谦六世孙吕灵与吕云兄弟俩,于明洪武己酉年(1369)迁居沛县前后楼,后子孙分散各地。其中有移入砀山县城东单家庄等地落户。吕灵与吕云,亦有可能是吕守之的儿孙。

西岸《河东吕氏宗谱·内纪世系》第四世“行本五”,有图而不入传。《河东吕氏宗谱·凡例》说:“继异姓为嗣者不图,以绝世也”、“从释老者不图,以斥异教也;”、“凡族人素行不臧(善)大为,先德之玷(污)者不传,示戒也”、“于图犹分注之,天亲无绝也,妇人内行有亏,女不书其所,妻不书其氏,丑之也”、“殇而无后者不图,书其名于父传之下,以其无益于继世也”、“内女非所适而迨者,不书。男子非所娶而娶者,不书,正氏族也”、“有不知其氏与地而略之者,阙也。仍书曰氏家,适缺而其所不不书者者自见矣”。这宁阙存漏的历史现象,不应是修撰者的笔误,当是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产物。(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