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糊涂学六 祸从口出

 威灵仙9998 2017-02-16

 糊涂学六  祸从口出

威灵仙/于郑州


      古人在谈及人生和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多次谈到这样一句话,即“君子慎言,祸从口出。”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不要对人对事妄加评说,有些事自己肚里明白就行,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说,实在没办法,几句扯淡,也就过去了。说话多了,往往会有失误,或者攻击了别人,今后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口实,而且从此以后彼此会结梁子,所以最高明的办法是看透而不说透。

    因此,明朝洪应明先生道:“十语九中未必秘奇,一语不中则愆yan尤(罪过意思)并集;十谋就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zi议(说坏话)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噪,宁拙无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慎言慎行。即使十句话你能说对九句话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立刻遭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赏,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佛说“不落言论”,也有一种语言文字无法达意,容易被人误解的无奈。当初,释迦牟尼在莲花池上,面对诸位得道弟子,拈花微笑,而只有一位尊者领悟了佛的意思,遂有禅宗的起源。这个故事总令人感动不已。

    当今,人际关系是那样的难以处理,有时你以好心规劝别人,不料会惹怒别人,轻则伤和气,重则引火烧身。君不见在纪实性报告文学乃至小说中,有些人喜欢对号入座吗?一些学术批评,让内行的人看起来,批评者和被批评者所谈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也是大煞风景的事,很多不入流的批评者煞有见事地评论一些影响很大的作品在某个史实上有失误,这就把自己自愿降低到不如被批评者的位置上,反惹人瞧不起。批评者往往吹毛求疵,达不到被批评者的高度和深度。但无论是原作者还是批评者,岂不都违背了“君子慎言”的古训?世人是如此执迷不悟,如此为名利所引诱,实在是令人寒心。

    孔子观于后稷之庙,有三座金铸的人像,闭口不说话,于是就在它的背上铭刻了“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与道家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有为”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有缺点,有错误,你不妨指出来,让他改正,但前提是你必须深深了解他,他能接受你的批评。不然,你说也是白说,还会结下仇怨。如果你还多言,可真是闲吃萝卜淡操心了。“誉我则喜,毁我则怒”,本是人之常情。聪明的人知道,别人可以以毁誉加于我,我则不可以毁誉加于人。

    唇齿之伤,甚于猛兽之害;刀笔之烈,惨于酷吏之刑。只是一句话罢了,却可以侮辱一个人,并辱其子孙,并辱其祖父,那种伤惨的感情,会积攒数世,不但一般人都会寻机报复,就是天理也不容啊!

    有人动不动就说没有人才,这是妄言。“百步之内,必有芒草。”人各有才,只是有大有小,有一技之长,也算是难得了。人不必有文武全才,有一才也就不错了。我们怎么敢妄言,看不起别人呢?

    用偏见来论说古今的大道理,仗着小聪明来谈说天下的大事,只仅一端不及其余,其实于理不通,于事不周,而又对批评意见听不进去,私逞其强,刚愎自用,这是天下的大害。

    没有善恶之心,常作阿媚之态,工逢迎之计,习善柔之辞,这种人不仅难成气候,最终会害人害己。

    对人过于忠厚,不存戒心,把心里的话都掏出来,逢人便是知己,终会被小人利用。

    俗语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言辞上也应如此。

    当人存有戒心时,就会对别人说的话仔细品味揣摩,一般情况误解的时候多。同样一句话,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会发生不同效果。有一次在我朋友那里吃饭,有个朋友小时候在河南信阳茶厂长大,无意中聊到信阳毛尖茶的栽培技术与成长,由于我经常到各地报价多所以对茶还是略知一二,不经意之中发表了我的看法,这时请吃饭的朋友雇佣的农民也在饭桌上,却说我不对,马上我就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结果河南朋友说我完全正确好像是茶工,然而我朋友种菜的农民工虽然错了却感觉很丢面子,于是那农民说不想再给我朋友种大棚蔬菜了。由此可以看出说话的方式、时间、地点、场合等都很重要,而与人谈话对象的素质、文化更为重要。否则真理会也变成谬误,也会给自己以及朋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缺乏幽默的民族,你偶尔想发发洋昏,说一句幽默的话,不但会让人不快,你也吃力不讨好。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到当说处,一句便有千钧之力,却又不急不疏,此是言之上乘。除外虽十缄也不妨。”这是说,保持沉默比许多废话更有益处和涵养,言外之意沉默是金。

    鲁迅先生曾以愤慨的心情写了一篇杂文,大致意思是,一个人喜得贵子,亲朋好友来祝贺。有一人说:“这孩子真漂亮!”主人满心欢喜给了个笑脸,另一个人说:“这孩子今后一定当大官。”主人乐的合不拢嘴,不停地点头感谢。第三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发大财。”主人高兴的频频举杯。结果最后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于是气氛凝重马上遭到众人愤怒。

    站在糊涂学立场,我以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人太缺乏明智。这话是事实,可是很难听,不合于当时的喜庆气氛,而且这根本就是一句废话。谁都会死,谁都要死,这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还不如真的什么也不说。因此,坦率的过分也是愚蠢。

    倘若你不想说假话,又不想得罪人,那最好是“这孩子哈哈。。。。。。嗯嗯!”

    假如你面对一个长相不漂亮的女人,你盯着她上下打量,最后说:“你真丑!”这可是实话,没有人不说你坦率,但你还是太残酷了些。

    对人说一些好听的话不会是谄媚或逢迎,包括对你的上级。如果你的上司确实有优点,有风度,有气魄穿着得体,你为什么不赞扬一下呢?如果对你朋友说一句“你今天举止很得体”或“你今天反映非常精彩”等等。这一句话尽释前嫌一定会让他高兴的夜不能寐。并对你心怀真诚的感激。

    所以,有时在说话时,残酷的坦率远不如美丽的谎言。说话者需要假装糊涂。


 
欢迎你进入威灵仙的360个人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