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肺内孤立性结节高危CT征象!

 panyunbo 2017-02-16

把握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高危CT征象,对临床处理肺内孤立性结节是莫大的帮助。



编辑 | 慢慢

者 | 任福欣

来源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肺内孤立性结节(SPN)常常使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避免良性结节的病人接受侵入操作(包括手术),又不能让切除的较早期肺癌发展为更晚期甚至不可切除的阶段。可切除的恶性SPN中,5年生存率达80%,而进展期肺癌5年生存率却低于5%,故SPN的正确处理意义重大。


什么是肺内孤立性结节


肺内孤立性结节最大长径不超过3cm的肺内单个类圆型病灶(需除外肺不长和肿大的淋巴结)。狭义上是指圆形、直径1-3cm、边界清晰、周围为肺组织、无支气管阻塞征象、无肺内淋巴结转移的肺部病灶。直径超过3cm时称为肿块,多为恶性。


CT检查为术前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主要诊断。它不仅可以观察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自身信息,包括大小、形状、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和强化曲线特征。还可以观察肺内孤立性结节与周围支气管、血管、胸膜的关系以及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及特点,观察有无远处转移。



注:其他检查缺点↓↓↓


  • 胸片:易漏诊,难以判断病变性质

  • 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型结节价值不大

  •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小结节的穿刺困难,假阴性率高

  • 痰、胸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够高

  • 实验室检查:除特殊感染诊断外价值不大

  • 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但也应重视肺外特征

  • 超声、磁共振:作用有限,不首选

  • PET-CT:价格昂贵,敏感性达95%,但特异性只有81%;假阳性多见于感染或炎性进程,假阴性多见于BAC、类癌、小于1cm的肿瘤。



结节的大小和形状


较小的结节更有可能为良性。日本的相关研究正式:多角形、三维比值大于1.78的结节,多为良性。大的三维比值说明病灶的形状是扁平的(是“片”不是“块”),这是良性的特征。(PS:三维比值=(最大)横径/长径)


小于1cm的结节约为85%为良性;

小于2cm的结节约为60%为良性;

大于3cm的肿块多为恶性肿块。



结节的形态


分叶征:结节各个方向生长不均衡,又受到支架结构的制约,所以在结节表面形成凹陷(切迹),凹陷(切迹)的深浅即分叶的深浅。


出现深分叶很大程度上是恶性,弦距与距长之比大于2/5为深分叶。肺癌病灶常见深分叶征象。浅分叶和无分者以良性结节多见。错构瘤及结核球可呈浅分叶。



结节的边缘


(1)毛刺征


自结节边缘向周围伸展呈放射状排列的、无分支的、直而有力的针刺样结构,近结节端略粗。肺窗可见,纵膈消失。它是肺癌的高危CT征象。


(2)棘状突起


棘状突起:结节灶边缘的棘形(小三角形)突出,其顶端尖锐或钝圆。纵膈窗观察,肺窗可延伸为毛刺。棘状突起是分叶基础上想歪浸润肿瘤组织,故可以看作是分叶征的一部分,同样是肺癌的重要征象。



结节的密度


(1)磨玻璃密度灶


在CT肺窗图像中高于肺实质的密度又没有掩盖血管和支气管(纹理)的高密度改变。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可见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或细支气管肺泡癌等,也可见于炎症渗出、出血或肺泡积血。


根据纵隔窗是否可见实性成分可分为:单纯性磨玻璃灶(pGGO)和混合性磨玻璃灶(mGGO)。


  • 单纯性磨玻璃灶:肺窗示为云雾样密度影,纵膈窗病灶未显示。病灶内可见细小血管与空泡或支气管充气影。


  • 混合性磨玻璃灶:肺窗示云雾样密度影与较密实的结节灶并存,恶性可能性更大。


(2)结节内钙化灶


  • 良性钙化:弥漫状、中央型、分层状、爆米花状。主要见于肉芽肿性疾病和错构瘤。‘


  • 恶性钙化:偏心性、无定形或砂粒状钙化常提示恶性。


良、恶性结节钙化特点:



注意:在已知有原发肿瘤存在的情况下,其钙化类型不一定适用于以上规律。如:骨肉瘤或软骨肉瘤的病人,多表现为弥漫性;中心性和爆米花样钙化也可见于肿瘤或接受过化疗的病人。


(3)脂肪密度


结节内见脂肪密度提示良性结节。CT值可达-40~-120HU,测量时应用薄层扫描,厚层时可能由于容积效应把结节中的小空洞或小空泡误诊为脂肪。50%错构瘤在薄层CT见脂肪密度,胆固醇肺炎有时也可见脂肪密度。


(4)空气支气管征


支气管影直接进入结节或在结节内包含有支气管影,呈上、下层连续的长条状或分子状小透亮影。主要见于肺癌,多见于高分化腺癌。良性肿瘤和炎性假瘤则少见此征象。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需与肺结核球的裂隙空洞鉴别:CT增强裂隙周围干性物质不强化,空洞和支气管空气征周围组织强化。


(5)空泡征


结节内1-2mm的点状低密度透亮影。可见于50%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病例中,偶见于良性结节。


(6)空洞


较为常见,可见于肺部的各种结节病灶。


癌性空洞:厚壁、偏心、壁结节、厚薄不均

结核空洞:近支气管、壁薄而光滑、卫星灶

炎性空洞:壁较厚、内壁光滑、可见气液面

转移瘤空洞:内壁较光滑,洞壁可厚薄不均

韦格肉芽肿空洞:壁较薄,多无分叶和毛刺



结节的周围征象


(1)血管集束征


结节周围血管呈非正常形态(近远端管径等粗)、非正常走行(弯曲走行向病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


I型:增粗血管引向肺内孤立性结节;

II型:多支血管引向肺内孤立性结节;

III型:正常血管延伸并进入肺内孤立性结节;

IV型:结节周围的血管稍受压或无明显变化。


其中,I型和II型多见于恶性结节,III型和IV型在良、恶性结节中均可出现。


(2)脐凹征


肺部球形病灶的边缘只有一个切迹,X线投影呈脐样凹陷。CT可显示凹陷处往往有集束的血管相连。则是肺部恶性肿瘤的较为可靠的征象。


(3)支气管截断征


支气管在病灶边缘或进入病灶后截断,管腔断端可平直、圆钝或呈锥状狭窄,支气管壁局部增厚,不对称,以病灶为中心逐渐变薄。则是肺部恶性肿瘤的较为可靠的征象。


I型:支气管突然截断;

II型:支气管锥形变窄;

III型:支气管走行病灶内,形态自然;

Iv型:支气管受压变窄;

V型:支气管走行病灶边缘,改变不明显或稍扩张。


其中,I型、II型和V型多见于恶性结节,III型多见于良性结节,IV型在良、恶性结节中均可见。


(4)胸膜凹陷征


自结节边缘达胸膜面的线状、索条状致密阴影,脏曾胸膜面小三角形或小喇叭状影(水样或软组织密度),底部在胸壁,尖向结节,线状影相连。典型的胸膜凹陷征得两端呈脐凹状,见于肺癌。胸膜凹陷征是周围型肺癌的常见影像学征象之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结节的倍增时间


指肿瘤的体积或细胞体积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类圆形病灶直径增加25%来计算,即1.25的三次方≈2)


良恶性结节的倍增时间不同,可作为鉴别标准。


恶性结节的倍增时间大多为40~360天;良性结节为小于1个月或大于16个月。短期观察结节的生长率对结节定性有帮助。不同类型的肺癌其倍增时间不同——小细胞癌倍增时间约为30天,鳞癌约90天,大细胞癌约为120天,腺癌约为150-180天。


CT是对肺内孤立性结节最好的非侵入性检查,把握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高危CT征象,做成高质量的影像诊断,对临床处理肺内孤立性结节是莫大的帮助。


附:




何收听详细课程?

 

下载“医生站”App,在“讲座→视频”中搜索《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高危CT征象》,即可收听。


如何观看医生站网页版?


直接输入网址:http://web.,或搜索“医学界”,即可进入医生站网页版。大屏讲座,等你来听!


如何下载医生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