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挫裂伤

 zhanxing 2017-02-16

折叠 编辑本段 症状体征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悬殊甚大,轻者可没有原发性意识障碍,如单纯的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头颅挤压伤即有可能属此情况。而重者可致深度昏迷,严重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1.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伤后多立即昏迷,由于伤情不同,昏迷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数天、数月乃至迁延性昏迷不等。长期昏迷者多有广泛脑皮质损害或脑干损伤存在。一般常以伤后昏迷时间超过30min为判定脑挫裂伤的参考时限。

2.生命体征改变  多有明显改变,一般早期都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浅快,这是因为受伤后脑功能抑制所致,常于伤后不久逐渐恢复,如果持续低血压,应注意有无复合损伤。反之,若生命征短期内迅即自行恢复且血压继续升高,脉压差加大、脉搏洪大有力、脉率变缓、呼吸亦加深变慢,则应警惕颅内血肿和(或)脑水肿、肿胀。脑挫裂伤病人体温,亦可轻度升高,一般约38℃,若持续高热则多伴有下丘脑损伤。

3.头痛、呕吐  头痛症状只有在病人清醒之后才能陈述;如果伤后持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一度好转后又复加重,应究其原因,必要时可行辅助检查,以明确颅内有无血肿。对昏迷的病人,应注意呕吐时可能误吸,有引起窒息的危险。

4.癫痫  早期性癫痫多见于儿童,表现形式为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发生率约5%~6%。

5.神经系统体征  依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而不同,如果仅伤及额、颞叶前端等所谓“哑区”,可无神经系统缺损的表现;若是脑皮质功能区受损时,可出现相应的瘫痪、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以及局灶性癫痫等征象。脑挫裂伤早期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新的定位体征时,即应考虑到颅内发生继发性损害的可能,及时进行检查。

6.脑膜刺激症  脑挫裂伤后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有脑膜激惹征象,表现为闭目畏光,蜷屈而卧,早期的低烧和恶心呕吐亦与此有关。颈项抵抗力约于1周左右逐渐消失,如果持续不见好转,应注意有无颅颈交界处损伤或颅内继发感染。

折叠 编辑本段 用药治疗

脑挫裂伤的治疗当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尽量减少脑损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密观察颅内有无继发血肿、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生理平衡及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除非颅内有继发性血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需手术外,一般不需外科处理。

1.非手术治疗  同颅脑损伤的一般处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伤后72h以内每1~2小时1次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改变。重症病人应送到ICU观察,监测包括颅内压在内的各项指标。对颅内压增高,生命体征改变者及时复查CT,排除颅内继发性改变。轻症病人通过急性期观察后,治疗与脑震荡相同。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昏迷时间长,合并颌面骨折,胸部外伤、呼吸不畅者,应早行气管切开,必要时行辅助呼吸,防治缺氧。

(3)对症处理高热、躁动、癫痫发作,尿潴留等,防治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等。

(4)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①卧床:如无明显休克,头部应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及减轻头部水肿。

②严格控制出入量:通常给予每天1500~2000ml,以等渗葡萄糖盐水和半张(0.5%)盐水为主,不可过多。但在炎夏、呕吐频繁或合并尿崩症等情况时,要酌情增加入量,达到出入量基本平衡,以免过分脱水导致不良后果。另外,每天入量应在24h内均匀输入,切忌短时快速输入。

③脱水利尿治疗:目前最常用药物有渗透性脱水药和利尿药两类。

A.渗透性脱水药有:甘露醇、甘油制剂、二甲亚砜(DMS0)、浓缩血浆、人体血清白蛋白等。

B.利尿药有:利尿酸钠、速尿、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乙酰唑胺等。

甘露醇:常配制成20%溶液,成人每次0.25~1g/kg,每4~12小时1次。该药毒性和反跳作用小,降压效果显著,为目前最常用药物。注入速度,一般100~120滴/min,紧急时,可从静脉快速推注。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在给药后15~30min出现,其作用维持90min~6h。甘油果糖:静脉注射250~500ml,每8~12小时1次。浓缩血浆及人体血清白蛋白:为胶体脱水药,不仅可发挥脱水效能,且可补充蛋白质。浓缩血浆系将一单位干燥血浆,用半量稀释液溶解后输注;人体血清白蛋白,常用量为10g,2次/d,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利尿酸钠和速尿:均为强有力的利尿药物,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肾小管对钠、钾、氯的重吸收,从而产生利尿作用,脑水肿伴心功能不良或肺水肿的病人,更为适用。利尿酸钠,成人剂量25~50mg;速尿,成人剂量20~40mg,肌内注射或用10%葡萄糖水20ml溶解后,由静脉缓缓注入。上述两药,均使大量电解质由尿中排出,故用药期间,要注意电解质变化,随时予以纠正。双氢克尿噻和氨苯喋啶:两药作用机制均为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离子的重吸收,但前者增加钾排出,后者有钾潴留作用,故两药常合并使用。双氢克尿噻,成人每次25mg,3次/d;氨苯喋啶50mg,3次/d。

折叠 编辑本段 饮食保健

(1)胡桃首乌炖猪脑

胡桃仁、何首乌各15克,天麻6克,猪脑1副,调味品适量。将天麻切片,首乌布包,猪脑去筋膜备用,锅中放清水,天麻,胡桃,首乌,文火炖沸后,下猪脑,煮至脑熟,去药包,调味服食。可以脏补脏,以形活形,养血补肾,育阴填精,适用于老年人五脏亏虚,髓海不充引起的心悸,失眠,记忆下降,痴呆、健忘等。

(2)鱼头炖冬菇汤

鲢鱼头1个,冬菇、肥肉,调味品各适量,人参粉3克。将鱼头切为两半,放入葱、姜、料酒腌2小时把肥肉片,鱼头,冬菇同放盆中,加清水,食盐适量,上笼蒸至30分钟左右,再放入黄瓜丝,葱花,香菜,味精姜末,香油参粉即成。可聪脑明目益智,适用于肾阴不足,髓海不充所致心悸,失眠,步态不稳,视物模糊,痴呆等。

(3)猪脊髓甲鱼汤

猪脊髓 200克,甲鱼1只,调味品适量。将甲鱼用沸水烫死,去甲壳,内脏,头、爪,猪脊髓洗净备用,将甲鱼肉与葱,姜同放锅中,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煮至甲鱼肉待熟时,下猪脊髓、煮沸、再下胡椒,味精、精盐、料酒等,煮熟服食。可补气血,填肾精,强腰脊,聪脑目,对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等,有良好的补益食疗作用。

折叠 编辑本段 预防护理

早发现,早治疗。

折叠 编辑本段 病理病因

暴力作用于头部,在冲击点和对冲部位均可引起脑挫裂伤。脑实质内的挫裂伤,则因为脑组织的变形和剪性切力所造成,见于脑白质和灰质之间,以挫伤和点状出血为主,如脑皮质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即为脑挫伤,如脑实质破损、断裂,软脑膜亦撕裂,即为脑挫裂伤。严重时均合并脑深部结构的损伤。

对冲性脑挫裂伤的发生部位与外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向和颅内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以枕顶部受力时,产生对侧额极、额底和颞极的广泛性损伤最为常见,而枕叶的对冲性损伤却很少有。这是由于前颅底和蝶骨嵴表面粗糙不平,外力作用使对侧额极和颞极撞击于其,产生相对摩擦而造成损伤。而当额部遭受打击后,脑组织向后移动,但由于枕叶撞击于光滑、平坦的小脑幕上,外力得以缓冲,很少造成损伤。

折叠 编辑本段 疾病诊断

1.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鉴别  颅内血肿病人多有中间清醒期,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神经局灶体征逐渐出现,如需进一步明确则可行CT扫描。

2.轻度挫裂伤与脑震荡  轻度脑挫伤早期最灵敏的诊断方法是CT扫描,它可显示皮质的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超过48h则主要依靠脑脊液光度测量判定有无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CT扫描对脑挫裂伤与脑震荡可以做出明确的鉴别诊断,并能清楚地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程度和有无继发损害,如出血和水肿情况。

折叠 编辑本段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有助于了解脑脊液中情况,可以此与脑震荡鉴别,同时能够测定颅内压及引流血性脑脊液。由于CT的普及,在病人入院急症时腰椎穿刺不再使用,因为腰椎穿刺不但时间长,有一定危险,而且无法作出定位诊断。另外,对有明显颅内高压的病人,应忌腰穿检查,以免促发脑疝。腰椎穿刺仅用于无明显颅内高压的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病人。

其他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多数病人可发现颅骨骨折。颅内生理性钙化斑(如松果体)可出现移位。

2.CT扫描  脑挫裂伤区可见点片状高密度区,或高密度与低密度互相混杂。同时脑室可因脑水肿受压变形。弥漫性脑肿胀可见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侧脑室受压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纵裂池呈纵形宽带状高密度影。脑挫裂伤区脑组织坏死液化后,表现为CT值近脑脊液的低密度区,可长期存在。

3.MRI  一般极少用于急性脑挫裂伤病人诊断,因为其成像较慢且急救设备不能带入机房,但MRI对小的出血灶、早期脑水肿、脑神经及颅后窝结构显示较清楚,有其独具优势。

4.脑血管造影  在缺乏CT的条件下,病情需要可行脑血管造影排除颅内血肿。

折叠 编辑本段 并发症

脑挫裂伤可以和脑干损伤,视丘下部损伤,脑神经损伤、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也可以和躯体合并损伤同时发生。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术后颅内血肿,脑组织膨出,脑脊液漏,术后癫痫发作。

折叠 编辑本段 预后

脑挫裂伤较轻者,意识障碍程度不深,据一般的统计,GCS在8分以上者,90%的病人预后良好。脑挫裂伤严重者,意识障碍程度较深,无自主动作,肌张力低下或增高,深浅反射消失,有或无病理反射,眼球不动,无角膜反射,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下颌后坠,呼吸有鼾声,血压偏高,GCS为5分以下者,90%预后不良。在颅内压监护下,颅内压超过5.3kPa(40mmHg),经治疗后不能降至2.7kPa(20mmHg)以下者,预后亦较差。

折叠 编辑本段 发病机制

脑挫裂伤的病理改变,轻者可见脑表面淤血、水肿,有片状出血灶,脑脊液血性;重者脑实质挫碎、破裂,局部出血,甚至形成血肿。受损组织缺血坏死。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胞质空泡形成,尼氏体消失,胞核碎裂、溶解,神经轴突肿胀。

在重型脑损伤,尤其合并硬膜下血肿时,常发生弥漫性脑肿胀,以小儿和青年外伤多见。一般多在伤后24h内发生,短者伤后20~30min即出现。其病理形态变化可分三期:

1.早期  伤后数天,显微镜下以脑实质内点状出血,水肿和坏死为主要变化,脑皮质分层结构不清或消失,灰质和白质分界不清,神经细胞大片消失或缺血变性,神经轴索肿胀、断裂、崩解。星形细胞变性,少枝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充血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2.中期  大致在损伤数天至数周,损伤部位出现修复性病理改变。皮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损伤区皮质结构消失,病灶逐渐出现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格子细胞,吞噬崩解的髓鞘及细胞碎片,星形细胞及少枝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白细胞浸润,从而进入修复过程。

3.晚期  挫伤后数月或数年,病变为胶质瘢痕所代替,陈旧病灶区脑膜与脑实质瘢痕粘连,神经细胞消失或减少。

折叠 编辑本段 症状体征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悬殊甚大,轻者可没有原发性意识障碍,如单纯的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头颅挤压伤即有可能属此情况。而重者可致深度昏迷,严重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1.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伤后多立即昏迷,由于伤情不同,昏迷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数天、数月乃至迁延性昏迷不等。长期昏迷者多有广泛脑皮质损害或脑干损伤存在。一般常以伤后昏迷时间超过30min为判定脑挫裂伤的参考时限。

2.生命体征改变  多有明显改变,一般早期都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浅快,这是因为受伤后脑功能抑制所致,常于伤后不久逐渐恢复,如果持续低血压,应注意有无复合损伤。反之,若生命征短期内迅即自行恢复且血压继续升高,脉压差加大、脉搏洪大有力、脉率变缓、呼吸亦加深变慢,则应警惕颅内血肿和(或)脑水肿、肿胀。脑挫裂伤病人体温,亦可轻度升高,一般约38℃,若持续高热则多伴有下丘脑损伤。

3.头痛、呕吐  头痛症状只有在病人清醒之后才能陈述;如果伤后持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一度好转后又复加重,应究其原因,必要时可行辅助检查,以明确颅内有无血肿。对昏迷的病人,应注意呕吐时可能误吸,有引起窒息的危险。

4.癫痫  早期性癫痫多见于儿童,表现形式为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发生率约5%~6%。

5.神经系统体征  依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而不同,如果仅伤及额、颞叶前端等所谓“哑区”,可无神经系统缺损的表现;若是脑皮质功能区受损时,可出现相应的瘫痪、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以及局灶性癫痫等征象。脑挫裂伤早期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新的定位体征时,即应考虑到颅内发生继发性损害的可能,及时进行检查。

6.脑膜刺激症  脑挫裂伤后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有脑膜激惹征象,表现为闭目畏光,蜷屈而卧,早期的低烧和恶心呕吐亦与此有关。颈项抵抗力约于1周左右逐渐消失,如果持续不见好转,应注意有无颅颈交界处损伤或颅内继发感染。

折叠 编辑本段 用药治疗

脑挫裂伤的治疗当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尽量减少脑损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密观察颅内有无继发血肿、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生理平衡及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除非颅内有继发性血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需手术外,一般不需外科处理。

1.非手术治疗  同颅脑损伤的一般处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伤后72h以内每1~2小时1次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改变。重症病人应送到ICU观察,监测包括颅内压在内的各项指标。对颅内压增高,生命体征改变者及时复查CT,排除颅内继发性改变。轻症病人通过急性期观察后,治疗与脑震荡相同。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昏迷时间长,合并颌面骨折,胸部外伤、呼吸不畅者,应早行气管切开,必要时行辅助呼吸,防治缺氧。

(3)对症处理高热、躁动、癫痫发作,尿潴留等,防治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等。

(4)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①卧床:如无明显休克,头部应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及减轻头部水肿。

②严格控制出入量:通常给予每天1500~2000ml,以等渗葡萄糖盐水和半张(0.5%)盐水为主,不可过多。但在炎夏、呕吐频繁或合并尿崩症等情况时,要酌情增加入量,达到出入量基本平衡,以免过分脱水导致不良后果。另外,每天入量应在24h内均匀输入,切忌短时快速输入。

③脱水利尿治疗:目前最常用药物有渗透性脱水药和利尿药两类。

A.渗透性脱水药有:甘露醇、甘油制剂、二甲亚砜(DMS0)、浓缩血浆、人体血清白蛋白等。

B.利尿药有:利尿酸钠、速尿、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乙酰唑胺等。

甘露醇:常配制成20%溶液,成人每次0.25~1g/kg,每4~12小时1次。该药毒性和反跳作用小,降压效果显著,为目前最常用药物。注入速度,一般100~120滴/min,紧急时,可从静脉快速推注。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在给药后15~30min出现,其作用维持90min~6h。甘油果糖:静脉注射250~500ml,每8~12小时1次。浓缩血浆及人体血清白蛋白:为胶体脱水药,不仅可发挥脱水效能,且可补充蛋白质。浓缩血浆系将一单位干燥血浆,用半量稀释液溶解后输注;人体血清白蛋白,常用量为10g,2次/d,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利尿酸钠和速尿:均为强有力的利尿药物,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肾小管对钠、钾、氯的重吸收,从而产生利尿作用,脑水肿伴心功能不良或肺水肿的病人,更为适用。利尿酸钠,成人剂量25~50mg;速尿,成人剂量20~40mg,肌内注射或用10%葡萄糖水20ml溶解后,由静脉缓缓注入。上述两药,均使大量电解质由尿中排出,故用药期间,要注意电解质变化,随时予以纠正。双氢克尿噻和氨苯喋啶:两药作用机制均为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离子的重吸收,但前者增加钾排出,后者有钾潴留作用,故两药常合并使用。双氢克尿噻,成人每次25mg,3次/d;氨苯喋啶50mg,3次/d。

折叠 编辑本段 饮食保健

(1)胡桃首乌炖猪脑

胡桃仁、何首乌各15克,天麻6克,猪脑1副,调味品适量。将天麻切片,首乌布包,猪脑去筋膜备用,锅中放清水,天麻,胡桃,首乌,文火炖沸后,下猪脑,煮至脑熟,去药包,调味服食。可以脏补脏,以形活形,养血补肾,育阴填精,适用于老年人五脏亏虚,髓海不充引起的心悸,失眠,记忆下降,痴呆、健忘等。

(2)鱼头炖冬菇汤

鲢鱼头1个,冬菇、肥肉,调味品各适量,人参粉3克。将鱼头切为两半,放入葱、姜、料酒腌2小时把肥肉片,鱼头,冬菇同放盆中,加清水,食盐适量,上笼蒸至30分钟左右,再放入黄瓜丝,葱花,香菜,味精姜末,香油参粉即成。可聪脑明目益智,适用于肾阴不足,髓海不充所致心悸,失眠,步态不稳,视物模糊,痴呆等。

(3)猪脊髓甲鱼汤

猪脊髓 200克,甲鱼1只,调味品适量。将甲鱼用沸水烫死,去甲壳,内脏,头、爪,猪脊髓洗净备用,将甲鱼肉与葱,姜同放锅中,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煮至甲鱼肉待熟时,下猪脊髓、煮沸、再下胡椒,味精、精盐、料酒等,煮熟服食。可补气血,填肾精,强腰脊,聪脑目,对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等,有良好的补益食疗作用。

折叠 编辑本段 预防护理

早发现,早治疗。

折叠 编辑本段 病理病因

暴力作用于头部,在冲击点和对冲部位均可引起脑挫裂伤。脑实质内的挫裂伤,则因为脑组织的变形和剪性切力所造成,见于脑白质和灰质之间,以挫伤和点状出血为主,如脑皮质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即为脑挫伤,如脑实质破损、断裂,软脑膜亦撕裂,即为脑挫裂伤。严重时均合并脑深部结构的损伤。

对冲性脑挫裂伤的发生部位与外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向和颅内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以枕顶部受力时,产生对侧额极、额底和颞极的广泛性损伤最为常见,而枕叶的对冲性损伤却很少有。这是由于前颅底和蝶骨嵴表面粗糙不平,外力作用使对侧额极和颞极撞击于其,产生相对摩擦而造成损伤。而当额部遭受打击后,脑组织向后移动,但由于枕叶撞击于光滑、平坦的小脑幕上,外力得以缓冲,很少造成损伤。

折叠 编辑本段 疾病诊断

1.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鉴别  颅内血肿病人多有中间清醒期,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神经局灶体征逐渐出现,如需进一步明确则可行CT扫描。

2.轻度挫裂伤与脑震荡  轻度脑挫伤早期最灵敏的诊断方法是CT扫描,它可显示皮质的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超过48h则主要依靠脑脊液光度测量判定有无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CT扫描对脑挫裂伤与脑震荡可以做出明确的鉴别诊断,并能清楚地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程度和有无继发损害,如出血和水肿情况。

折叠 编辑本段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有助于了解脑脊液中情况,可以此与脑震荡鉴别,同时能够测定颅内压及引流血性脑脊液。由于CT的普及,在病人入院急症时腰椎穿刺不再使用,因为腰椎穿刺不但时间长,有一定危险,而且无法作出定位诊断。另外,对有明显颅内高压的病人,应忌腰穿检查,以免促发脑疝。腰椎穿刺仅用于无明显颅内高压的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病人。

其他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多数病人可发现颅骨骨折。颅内生理性钙化斑(如松果体)可出现移位。

2.CT扫描  脑挫裂伤区可见点片状高密度区,或高密度与低密度互相混杂。同时脑室可因脑水肿受压变形。弥漫性脑肿胀可见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侧脑室受压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纵裂池呈纵形宽带状高密度影。脑挫裂伤区脑组织坏死液化后,表现为CT值近脑脊液的低密度区,可长期存在。

3.MRI  一般极少用于急性脑挫裂伤病人诊断,因为其成像较慢且急救设备不能带入机房,但MRI对小的出血灶、早期脑水肿、脑神经及颅后窝结构显示较清楚,有其独具优势。

4.脑血管造影  在缺乏CT的条件下,病情需要可行脑血管造影排除颅内血肿。

折叠 编辑本段 并发症

脑挫裂伤可以和脑干损伤,视丘下部损伤,脑神经损伤、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也可以和躯体合并损伤同时发生。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术后颅内血肿,脑组织膨出,脑脊液漏,术后癫痫发作。

折叠 编辑本段 预后

脑挫裂伤较轻者,意识障碍程度不深,据一般的统计,GCS在8分以上者,90%的病人预后良好。脑挫裂伤严重者,意识障碍程度较深,无自主动作,肌张力低下或增高,深浅反射消失,有或无病理反射,眼球不动,无角膜反射,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下颌后坠,呼吸有鼾声,血压偏高,GCS为5分以下者,90%预后不良。在颅内压监护下,颅内压超过5.3kPa(40mmHg),经治疗后不能降至2.7kPa(20mmHg)以下者,预后亦较差。

折叠 编辑本段 发病机制

脑挫裂伤的病理改变,轻者可见脑表面淤血、水肿,有片状出血灶,脑脊液血性;重者脑实质挫碎、破裂,局部出血,甚至形成血肿。受损组织缺血坏死。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胞质空泡形成,尼氏体消失,胞核碎裂、溶解,神经轴突肿胀。

在重型脑损伤,尤其合并硬膜下血肿时,常发生弥漫性脑肿胀,以小儿和青年外伤多见。一般多在伤后24h内发生,短者伤后20~30min即出现。其病理形态变化可分三期:

1.早期  伤后数天,显微镜下以脑实质内点状出血,水肿和坏死为主要变化,脑皮质分层结构不清或消失,灰质和白质分界不清,神经细胞大片消失或缺血变性,神经轴索肿胀、断裂、崩解。星形细胞变性,少枝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充血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2.中期  大致在损伤数天至数周,损伤部位出现修复性病理改变。皮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损伤区皮质结构消失,病灶逐渐出现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格子细胞,吞噬崩解的髓鞘及细胞碎片,星形细胞及少枝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白细胞浸润,从而进入修复过程。

3.晚期  挫伤后数月或数年,病变为胶质瘢痕所代替,陈旧病灶区脑膜与脑实质瘢痕粘连,神经细胞消失或减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