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仓东门老街上有一座牌楼名曰“四代一品坊”,朝东匾额刻“祖孙宰相”,朝西匾额刻“两世鼎甲”,是清代康熙年间为当时的大学士王掞所立。“两世鼎甲”是指王锡爵与其子王衡都考中榜眼。王锡爵是明朝万历帝的内阁首辅,其曾孙王掞为清康熙年间内阁大学士,祖孙先后在明清两代官至大学士,所以人称“祖孙宰相”。按清朝官例,王掞一品大员大学士可荫授两代以示皇恩,所以王掞的父亲王时敏官至太常,也为一品。因此王锡爵、王衡、王时敏、王掞祖孙四代都是一品大员,这就是“四代一品坊”的来由了。 王锡爵(1534~1614)字元驭,号荆石,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太仓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一品大员。万历十二年至十八年(1584~1600)任文渊阁大学士;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至二十二年五月(1593~1594)任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任职时间前后共5年多。卒后,赠太保,谥文肃,赐葬,敕建专祠。
王衡出生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卒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其父王锡爵为万历年间的大学士、内阁首辅,其子王时敏乃名满天下的大画家。可能他的老子与儿子都名头太大了,反掩了他的名声,连现在的太仓人也不太知道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了。其实,王衡在明代时,知名度是很高的,《明史》卷二二八有其事迹记载。《中国文学大辞典》里也有他的条目,在明清戏剧史上,他更是不可不提的一位杂剧大家。
王时敏(1592年—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首辅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 由于父亲王衡早逝,王时敏自幼由祖父王锡爵抚养。崇祯初以荫官太常寺卿,故被称为“王奉常”。王时敏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笔者认为王时敏不但是为人熟知的大画家,更是一位教育家,因为王时敏是“娄东画派”的创始人,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可见其为“娄东画派”所作的贡献。另外在当时以作诗闻名娄东的“娄东十子”中,王时敏的儿子王揆、王撰、王抃和王摅占其四席。最为成功的是王时敏的儿子王掞成为了大学士,可见王时敏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就非常人所及啊。
王掞(1644~1728)清朝官员。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西田主人,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祖孙为两个朝代大学士实为罕见,传为一段佳话。王掞与王翚为莫逆之交,王翚曾多次为王掞作画,以颛庵或颛翁为上款的王翚作品都为精心之作。
本文转自一栗山房 版权归一栗山房所有 ★江苏聚德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正在火热征集中! 拍卖征集主要范围
中国书画类: 近现代书画、新文人画、名家书法、当代水墨、朱新建作品等 古董珍玩类:瓷器杂项、玉器、历代名砚、古典家具、庭园石雕、文房雅玩、金铜佛像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