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代书香——江南豪门太仓王锡爵家族(八)

 云雪颂 2022-04-17

王锡爵家族望出自太原,是太原王氏的一个重要分支。太原王氏南渡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辈出,是当时著名的豪门世家,王昶、王浑、王湛、王济、王承、王恭等都是这个家族的著名代表人物人物。但是,后来由于这个家族祸起萧墙,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失去权力庇护的族人飘零四方,太仓王锡爵家族的先辈就是这起祸乱的幸存者之一,据王世贞记载:“王氏望出太原,自嘉定之南乡寺沟割而系太仓州籍,遂为州甲族。” 王谦为王锡爵家族太仓始迁祖,王谦以上世系沿革由于资料堙没而不可考。

文章图片1

太仓王锡爵家族牌坊

王谦曾任福建莆田县县丞,虽然只是一个九品小吏,然而却为官“以廉惠称”。 王谦传子王侃,王侃传王铣(谱称“自然公”), 王铣次子曰王涌(谱称“友荆公”)。王涌颇有才干,勤俭持家,积聚了不少财富,成为远近有名的财主,号为长者。王涌娶妻徐氏,生子王梦祥。 相传当徐氏即将临盆时,王涌梦见一岐角鹿驮着图籍进入产房,当晚孩子出生,遂给其子命名为梦祥。

文章图片2

王锡爵故居

王梦祥,字奇征,无论是名还是字,都是其父为了纪念上述好梦而取的。王涌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很大希望,而王梦祥也从小聪明伶俐,及长,拜同里儒生张俸为师,18岁为诸生,继而入太学,两次参加乡试而不售。当时,王梦祥有一邻居名叫王永,是乡里大族,且与其父王涌名字同音,为祸乡里,御史派人抓捕未获。王永以重金贿赂官府,官府遂把王涌抓走当替罪羊,当官府审理此案时,由于王永用钱买通了官府上下人等,对王涌非常不利。王梦祥为替父伸冤,四处奔波,家道中落。正当王梦祥走投无路之际,山东登州王御史巡按到苏州,王梦祥投牒辩冤,这桩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王涌被无罪释放。

文章图片3

王锡爵故居

这桩无妄之灾,使王梦祥意识到要想不被人欺负,只有培养子孙做官,于是就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培养两个儿子王锡爵、王鼎爵身上,而王锡爵兄弟也不负父望,走上了科举入仕的道路。王梦祥子孙在明清时期有11人进士及第,王锡爵与其曾孙王掞为内阁大学士,成为显赫一时的权贵之家。弟王梦周,字坚吾,能文好山水,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官宜兴儒学教谕。另一弟王梦臣,侄王元爵(王梦臣子),字尊驭,官内阁中书舍人。

王锡爵(1534-1611),字符驭,号荆石,王梦祥长子。王锡爵为其父小妾所生,据载:“ 太仓公之生母沈太夫人,本农家女。先是,奉常先生梦一绿龙,赭其爪,蟠于庭柱,觉而异之。寻有输租者挈一幼女至,绿衣红袖,绕柱如龙状。先生感梦留意,及笄而后纳之,遂生相国。”

文章图片4

万历内阁首辅王锡爵

王锡爵中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会试第一,中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右春坊右中允、右春坊右谕德、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少詹事、詹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官终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大臣。万历四十二年(1614)卒,年七十七,谥文肃,天启初,赠太傅。王锡爵为政之余,勤于著述,主要著作有:《左传释义评苑》20卷、《诗文集》32卷、《王文肃奏草》23卷、《王文肃集》50余卷(附录 2卷)以及墓表、碑铭、行状等。子王衡。

文章图片5

明内阁首辅王锡爵

王鼎爵,王锡爵弟,字家驭,号和石,“少依兄受经,坚苦自力。”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进士及第,授刑部主事,转礼部,移疾归。病除,补礼部主客司郎中,当时,其兄王锡爵任礼部右侍郎,避嫌改南京吏部,累官至河南提学副使,不数月即归,丁外艰。服阙,病卒,年五十。

文章图片6

王鼎爵

王衡(1556-1609),王锡爵子,字辰玉,少有文名,读书数行俱下,万历五年(1577)其父王锡爵因夺情事得罪张居正,时年十三岁的王衡和归去来辞以寄父,王锡爵叹曰:不去,将为孺子笑。遂即日归里。王锡爵为大学士秉政后,王衡中万历十六年(1588)顺天乡试解元,曹官高桂、饶伸疏奏朝廷有私,万历帝下诏在午门外磨堪复校,王衡才思敏捷,人皆叹服。为避嫌,王锡爵不让其参加会试,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王锡爵罢相已久,才参加会试,结果会试第二,廷试亦第二,如其父。授官翰林院编修,是岁奉使江南,因请归养父,万历三十七年(1609),先其父卒,年四十九。

相传当王衡病重之时,其父王锡爵曾在于谦坟前为其祷告祈梦,据清人记载:“于公见梦曰:'公是当朝宰相,奈何问余?’太仓(王锡爵)曰:'非为朝事,余一生清苦,认真不作亏心事,而儿病如此,是何罪业?’于曰:'公记得吝一单名帖失活二十七人之命否?’太仓默然,醒而追忆,有海商漂至,巡兵执以为盗,众皆怜之,请太仓往解,不应。又请一单名帖致兵道,终不应。二十七人者皆死。太仓矜名节,故知其冤而不为救。然力可为而不为,神固己罪之矣。” 这段记载虽含有迷信的成分,但其出发点却是劝人向善,是有积极意义的。王衡“诗文俱名家,尤长经世略,注意边务,论者多惜其未用。” 子王鸣虞、王赓虞、王赞虞(时敏)等。

王时敏(1592-1680),王锡爵孙,王衡子,原名王赞虞,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归村老农,别号西田、偶偕道人、懦斋等,以祖荫官至太常寺少卿。

文章图片7

王时敏(1592-1680)

王时敏作为世家子弟,少时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史载:“时敏系出高门,文采早著。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明季画学,董其昌有开继之功,时敏少时亲炙,得其真传。锡爵晚而抱孙,弥钟爱,居之别业,广收名迹,悉穷秘奥。于黄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爱才若渴,四方工画者踵接于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于时,为一代画苑领袖。”

文章图片8

王时敏(1592-1680)画作

文章图片9

王时敏(1592-1680)画作

王时敏曾师从著名画家董其昌,是娄东画派一代宗师,其著述主要有:《王烟客先生集》、《奉常家训》1卷、《偶谐旧草》1卷、《偶谐续草》1卷、《西庐诗草》1卷补2卷、《西庐诗余》1卷、《遗训》1卷、《尺牍》2卷、《别行家书》1卷、《西田集》。著名画家王翚、吴历均为其弟子。子九:王挺(字周臣,诸生,曾任内阁中书舍人,有文名,著有《不盲集》)、王揆、王撰、王抃(字鹤尹)、王摅(字虹友)、王持(字平载)、王扶(字匡令,贡生)、王掞、王抑(字诵侯,康熙十六年举人)。

文章图片10

王时敏画作

王时敏诸子大多才华横溢,能世其家,清初,江南文坛“娄东十子”中,就有王氏兄弟四人(王揆、王撰、王抃、王摅),据时人记载:“王奉常(时敏)公九子,发者五分。自崇祯乙卯至今乾隆壬午,甲榜八人,乙榜十五人,副榜五人,而芝廛先生后居其大半。康熙丙子科,中丞公兄弟同登,先生惊忧不已,若过分者。然天道亏盈而益谦,宜其久而未艾也。” 太仓“太原王”氏自王时敏以下,世代以诗书画传家,是闻名全国的书画世家。王撰,字异公,“画守家法,得其具体。”

文章图片11

王时敏画作

王揆(1619-1696),王时敏次子,字端士,号芝廛,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进士及第,以推官用不出。康熙十七年(1678)诏举博学鸿儒,历辞不赴,通籍四十年未仕,著有《芝廛集》。

王掞(1645-1728),王时敏第八子,字藻儒,又字藻如,号颛庵,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掌院学士熊赐履所器。迁官左赞善,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右春坊右赞善,出为提督浙江学政,进侍读学士,转内阁学士,调户部左侍郎,迁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晋刑部尚书,转任工部尚书,移兵部尚书,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雍正六年(1728)卒,年八十四。

文章图片12

王掞(1645-1728)

王掞“外温和而内刚正,单寒后进以文求谒,接之霭如。而要人炙手可热者,屏勿与交。退食之暇,不废丝竹。一面之知,或推食解衣予之,而脂膏之地未尝染指。固有色厉内荏、言清行浊,寒士不能登其堂,而不免曲节于贵幸,故人不能分其惠,而不免受金于暮夜者,此公之罪人也。” 主要著述有:《西田集》4卷、《西田诗》1卷、《西田奏议》、《春秋传说汇纂》38卷、《新纂鄞县志》24卷、《钦命传教约述》等。子二:王奕清、王奕鸿。

王原祁(1642-1715),王揆子,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康熙九年庚戌科,与八叔王掞一起考中进士,授直隶顺德府任县知县,擢刑科给事中,转户科给事中,迁礼科掌印给事中,升右春坊右中允,转左中允,进左春坊左庶子,擢侍讲学士,晋翰林院侍读学士,充书画馆总裁,迁翰林院掌院学士,充万寿盛典长图总裁,官终户部左侍郎、万寿书画局总裁。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官,年七十四。

文章图片13

王原祁(1642-1715)

王原祁为清初江南画坛宗师,其画风秉承董其昌与乃祖王时敏之学,其画以山水见长,“工诗文,尤精画法,臻神品。” 因此,颇受康熙皇帝赏识,相传其“幼作山水,张斋壁,时敏见之,讶曰:'吾何时为此耶?'问知,乃大奇曰:'此子业且出我右!’”。

文章图片14

王原祁画作

王原祁自幼绘画为其祖王时敏亲授,“于黄公望浅绛法,独有心得,晚复好用吴镇墨法。时敏尝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让;若形神俱得,吾孙其庶几乎?'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突过之。每画必以宣德纸,重毫笔,顶烟墨,曰:'三者一不备,不足以发古隽浑逸之趣。’或问王翚,曰'太熟’;复问查士标,曰'太生’。盖以不生不熟自居。中年后,供奉内廷,乞画者多出代笔,而自署名。每岁晏,与门下宾客画,人一幅,为制裘之需,好事者缄金以待。”

文章图片15

王原祁画作

王原祁门下弟子较著者:黄鼎、唐岱、温仪、华鲲、金明吉、王敬铭、曹培源、李为宪、王昱等皆以画著称一时。族兄王昱,字日初,工山水,名亚于王原祁。子三:王、王谔、王誾;孙:王述浚、王述浑、王述淮、王述献、王述俭等。王原祁子孙多以画名,乾隆时期著名学者毕沅评价说:“太原子弟俱能动笔作画,太守(王宸)其尤著者也。”

文章图片16

王原祁画作

王昭被,王摅次子,字葆光,登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进士,授福建龙岩县知县,因卓异行取入都,旋因病归家里居,家中一贫如洗如诸生。兄王旦复,字赓旦,康熙五十三年(1714),与子王羾(字天游,工诗文兼精勾股,官至临江知府)同中举人,治春秋,精于三传,“性淡泊,燕居敝衣,客至不易,人称其介。”

王遵扆(1668-1734),王扶子,字箴六,少孤力学,中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时叔父王掞为大学士,王遵扆寓其所,慎结纳。翌年,授翰林院检讨,移疾归。雍正二年(1724)卒,年六十七。子王俊,字叔彦,康熙五十九年(1720)顺天举人,官至同州知府兼署潼商道。

王奕清(1664-1737),王掞长子,字幼芬,号拙园,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进士及第,选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詹事府詹事,工书,善画花卉。

王奕鸿,王掞次子,字树先,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升湖南延盐驿道,转粮储道,官至四川川东道。

王暮,王原祁长子,字孝征,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与弟王谔一起考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进士及第,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典河南乡试,出为提督陕西学政,入为洗马,升詹事府少詹事,出为广东布政使,迁直隶布政使,调山西,官至广东巡抚。乾隆七年(1742)冬,落职,明赴军台效力。旋召还,归乡里居。卒,年八十六岁。子王述浚,字俊骧,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和州同知,有惠政。侄王述献,幼抚于王暮,官至祁州知州。

王凤仪,王原祁曾孙,王暮孙,字廷和,号审渊,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由宣城知县官至陕西盐法道,工诗善画,能传其家学。

王宸,王原祁曾孙,字子凝,号蓬心,中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由内阁中书授武昌府同知,擢湖南永州知府,以安静治。

文章图片17

王宸画作

王宸是乾隆时期的著名画家,钱泳称其“画宗家法,多用渴笔,苍劲中有气韵,为海内所称。”“王氏承时敏、原祁后,子弟多以画名,而宸为最。” 其画“枯毫重墨,气味荒古。爱永州山水,自号潇湘子,有终焉之志。罢官后,贫不能归,毕沅为总督,遂往依之武昌。以诗画易酒,湖湘间尤重其画。着绘林伐材十卷,王昶称为'画史总龟’云。” 王宸为人洒脱,常常以其画作换酒喝,据载:“太仓王蓬心太守宸,以画作支酒票,嘉善黄霁青观察安涛,因求题图诗者之多,仿而行之,凡索诗,须以酒将意,名'诗酒券’。作歌纪之,有'彼以酒来我诗去,一纸公然作凭据’之句。”

文章图片18

王宸画作

王寰,王原祁曾孙,字定九,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工诗善画,他尝游雁荡山,爱其胜景,不忍离去,寓书从兄王宸,“作图以志焉。”

清乾隆之后,王氏科举成就不彰,但在绘画艺术上仍然后继有人,但鲜有达祖辈艺术境界者,其中较为著名者有:

王麟孙,王宸子,字振之,捐资为咸阳县丞,其山水写意酷似乃父。

王日申,原名应绶,字佩章,王原祁玄孙,王麟孙从兄,工诗善山水及篆刻,与昆山王学浩齐名。

王昀,王麟孙从子,字豹南,浙江候补盐经历,工山水。

王守曾,王日申从子,字建仁,以山水画名重一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