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2月18日,雨水。对,雨水,就是那个听起来就温柔似水的节气。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寓指自此降水开始、雨量增多,气温回暖。 雨水湿气重 养肝护脾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但若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春天养好肝,健康一整年。 1.充足睡眠是保障 “人卧则血归于肝”,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药。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每天零点以后入睡,若持续半年,且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患病风险将增加10%。 在不得不熬夜的情况下,晚餐尽可能地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全谷类、瘦肉、豆类及新鲜蔬果,熬夜时要注意补水。 2.规律饮食不可少 规律的饮食、良好的脾胃功能是保肝基础。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 结合春季阳气初生的特点,饮食可多吃些辛甘发散之品,如,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少吃酸收之品,如,西红柿、柑、橙、橘、柚、杏、木瓜、山楂、橄榄、柠檬、乌梅等。 3.情志调适很重要 肝喜条达,恶郁抑。即,抑郁、暴怒易伤肝,因此,力戒暴怒,更忌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4.养肝少吃肝 民间素有“以形补形”的说法,养肝是不是意味着要多吃动物肝脏? 过多食用动物肝脏,不仅会造成机体肝火越来越旺,而且进食的动物肝脏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肝脏,反而会加重机体的负担。 因为,动物肝脏富含胆固醇,而胆固醇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 气温变化倒春寒 春捂防流感雨水节气期间,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气温会忽高忽低,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1. 春捂恰到好处 说到倒春寒,民间素有“春捂”的说法,但是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健康。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 2.流感多发要当心 初春天气多变,气温忽高忽低,是流行病高发的季节,比如最近这段时间多地爆发的禽流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人惊恐,有人不当回事。说到底,禽流感没那么可怕,但也不能不顾不管,加强预防很关键,以下5点请留意。 春困乏力精神差 运动最有效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是很多人都觉得更想睡觉了,尽管自己身体健康,却感觉每天都和没睡够一样,白天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早上刚起床就想睡午觉了,工作学习也提不起劲。 咖啡、浓茶、洗冷水脸……各种方法都试了一遍,就想找一个让自己不困的方法。 1. 增加锻炼 缓解春困最有效的办法是运动!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防止春困。 天气已经转暖了,可以每天做至少 30 分钟、有氧为主的温和运动,像慢跑、游泳、舞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日间久坐造成脑供血不足而犯困,还能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 2. 调整饮食 不要一次性吃得过饱,特别是不吃过多的主食;也不要长时间饿着,导致低血糖犯困。最好能够规律地少食多餐。 3. 改善环境 注意室内多通风,避免空气循环不佳,温度过高或过低。 4. 规律作息 晚上睡眠时间要保证,中午可以设定闹钟,小憩不超过 20 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