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效霞:《针灸甲乙经》书名卷数考异及“甲乙”本意考

 岚岫斋 2017-02-19


关于《针灸甲乙经》的书名和卷数,从历代史志及书目著录、别书称引与现存各种版本书名来看,颇不一致。如:《隋书·经籍志》载:《黄帝甲乙经》十卷。注:音一卷,梁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载:《黄帝三部针经》十三卷。注:皇甫士安撰。《新唐书·艺文志》载:《黄帝三部针灸经》十二卷。《宋史·艺文志》载: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经》十二卷。注:即《甲乙经》,又林亿《黄帝三部针灸经》。《通志·艺文志略》载: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经》十二卷。《魏书·崔彧传》《五行大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素问王冰注》《太平圣惠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圣济总录》《针灸资生经》《医心方》等书在称引本书时或作《甲乙》,或称《甲乙经》。在现存各种版本中,前后称谓亦不一致。如明五车楼本,前后共有5名:内封作《甲乙经》,林亿等新校正序页题作《黄帝针灸甲乙经》,序文则称《甲乙经》,皇甫谧序页作《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目录及正文页均作《针灸甲乙经》

综观上述所引,可以看出:本书之繁名有三:一曰《黄帝针灸甲乙经》,二曰《黄帝三部针灸经》,三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名亦有三:一曰《甲乙》,二曰《甲乙经》,三曰《针灸甲乙经》。由于《晋书·皇甫谧传》所记其所撰著书籍中,没有提到这本书,现存皇甫谧为这本书作的序文中,也不曾交代书名,故其原著,究竟是何名?现已难确考了。

本书卷数,隋以前有10卷和12卷两种传本流行。唐以后,惟《旧唐书·经籍志》作13卷,其他如《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志略》及本书现存所有版本均为12卷。《旧唐书·经籍志》记作13卷,可能是将《隋书·经籍志》所注“音一卷”包括在内了。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旧唐书·经籍志》称《黄帝三部针经》十三卷,始著谧名,然较梁本多一卷。其并音一卷计之欤?”因此,本书卷数当为12卷,因为皇甫谧在该书序文中明确指出:“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本书书名含义,以最繁琐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例,冠以“黄帝”者,是因为该书是将《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删其浮辞,除其重复”集为一部而成的,而这三本书都是依托黄帝之名的缘故;“三部”,指的是《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这三本书;“针灸”,是指书中所论以针灸为主要内容;“经”,是因为古人往往把具有一定法则,又为一般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书籍都称作“经”,意在表明其重要性和权威性,如同《黄帝内经》《诗经》《易经》、“五经”、“九经”、“十三经”等“经”字一样。至于“甲乙”,由于皇甫谧本人在序文中未做解释,致使后世歧说纷纭。

首先对“甲乙”二字进行说解者,当推日人丹波元坚。他说:“此书命以《甲乙》,未有详解。按:杨玄操《难经·序》:昔皇甫玄晏总三部,为甲乙之科。《外台秘要》引此书,其《疟病》中云:出庚卷第七;《水肿》中云,出第八辛卷。又《明堂》及《脚气》中,并引丙卷。然则玄晏原书,以十干列,故以‘甲乙’命名。《隋志》:《黄帝甲乙经》十卷,可以证焉。今传本及玄晏自序,作十二卷,盖非其真也。《魏都赋》:次舍甲乙,西南其户。李善注:甲乙,次舍之处。以甲乙纪之也。《景福殿赋》:辛壬癸甲,为之名秩。吕延济注:言以甲乙为名次也。此其义一尔。”详其本意,是说《甲乙经》原书以十天干作为分卷序数,故以十天干起首之“甲乙”二字冠于书名之中。

近年来,学术界又出现了两种新的解释:一者认为《针灸甲乙经》书名“甲乙”二字,按现代解析是指基础、早期、通俗、常识等的意思,是对全书概括性的标明。其依据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古代记序数的十干,现代一般可把它理解为1、2、3、4、5、6、7、8、9、10,甲乙相当于l、2,即序数的开始。皇甫谧认为该书为学医者特别是针灸科医生早期必读的基础书。欲行针治病必先掌握此书中的基本理论,故把该书命名为《针灸甲乙经》;中国古代把一日一夜分为5个阶段,即朝主甲乙,昼主丙丁,四季土主戊己,晡主庚辛,夜主壬癸。朝即是早晨,主甲乙,昼即白天,主丙丁,晡即黄昏,主庚辛,夜即黑夜,主壬癸。这里朝即早晨寓旭日初升的意义,因皇甫谧把该书视为学医者早期必读的理论书籍,故把该书命名为《针灸甲乙经》;古代也有人用甲乙两字作诗歌集的名字的。如公元900年左右,罗隐将其一生创作的诗歌结集成书,叫作“甲乙集”,是因为其诗作非常通俗易懂,平民百姓能一目了然。这和《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认为该书是学医者特别是针灸科医生必读的基础知识十分吻合;明朝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藏懋循所撰的《元曲选序》说:“予家藏杂剧多秘本,顷过黄从刘延伯借得二百种,云录之御戏监,与今坊本不同,因为参伍校订摘其传者若干,以甲乙厘成十集,藏之名山,而传之通邑大都。”其中的“甲乙“两字,可作为“一般”、“基本的”、“约定俗成”等意义解析。最后的结论是:可以将《针灸甲乙经》可以理解为“针灸基础知识”、“针灸常识”、“针灸必读”,或称“针灸ABC”。另一个新见解认为“甲乙”二字还可以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解为“生”、“活”义。其理由是:五行中的“木行”对应天干的“甲乙”、五脏的“肝”、五色的“青”、五方的“东”、五时的“春”、五化的“生”……而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季节(而相反的秋天则是萧条刑杀的季节),命为“甲乙”就意味着“生命”旺盛,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健康。甲乙对应的颜色为“青”,即“绿色”,而绿色是生命活力的象征,称为“甲乙”是为了使病人恢复健康,使其“生”,使其“活”。 所以,“甲乙”二字解为“生”、“活”,为使动用法,《甲乙经》就是使人活,使人生,使人远离疾病,保持健康的经典著作

上引诸家关于“甲乙”二字的训解,丹波元坚的观点是不无道理的。因为《隋书·经籍志》载有“《黄帝甲乙经》十卷”,他所见到的经宋臣校勘的宋版《外台秘要》所录《甲乙经》卷数有的是以天干名之的。如我们今天看到的《东洋医学善本丛书》所收的南宋绍兴年间刊本《外台秘要》,《卷第五·温疟方五首》所引《甲乙经》条文后有“出庚卷第七”;《卷第十九·论阴阳表里灸法三十七首》“灸脚气穴名”下有“《黄帝三部针灸经》丙卷:阳辅二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前三分,与此不同”、“《黄帝三部针灸经》丙卷:犊鼻二穴,在膝髌下骭上侠解大筋中”、“《黄帝三部针灸经》丙卷:曲泉二穴,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而得之”;《卷第二十·水肿方一十三首》“黄帝问曰……必致痈脓”后有“并出《甲乙经》第八辛卷”;《卷第三十九·论疾手足腹背灸之多少及补泻八木火法》有“《甲乙》丙卷云:灸疮不发者,灸故履底令热好熨之,三日即发也,得发则病愈矣”。还有证据表明,在唐代以前的一种“十二卷本”,前十卷是以十天干命名的,后两卷则以地支子丑名之。如《新修本草·卷四》“铁精”下附“铁落”云:“《甲乙》子卷阳厥条言之。”在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一·阳厥大惊发狂癇》有“夫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人服以生铁落为后饭。夫生铁落者,下气候也”,可以证之。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如《东洋医学善本丛书》所收《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九》,《不宜灸禁穴及老少加减法》云:“《甲乙经》:头维、下关、承光、脑户、气冲、脊中、浮兔、乳中、地五会、风府、泉腋、瘖门、天府、经渠、白环腧、鸠尾、迎香、石门女子、丝竹空、承泣、耳门、人迎,瘛脉、少商、尺泽、阴市、阳关《甲乙经》、少海、小海、睛明、关冲。右三十一穴,并禁不宜灸……出第三卷中。”查今本《针灸甲乙经》,在“少海”之上27穴中,除无“迎香”、“少商”、“尺泽”外,俱在“卷之三”。《肺人肺者脏也两傍一十八穴》云:“《甲乙经》:肺出于少商……入于尺泽……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四》。《大肠人大肠者肺之腑也两旁四十二穴》云:“《甲乙经》:大肠出于商阳……入于曲池……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肝人肝者脏也两旁二十二穴》云:“《甲乙经》:肝出于大敦……入于曲泉……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胆人胆者肝之腑也两傍一百四穴》云:“《甲乙经》:胆出于窍阴……入于阳陵泉……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脾人脾者脏也两旁四十八穴》云:“《甲乙经》:脾出于隐白……入于阴陵泉……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胃人胃者脾之腑也两旁九十二穴》云:“《甲乙经》:胃出于厉兑……入于三里……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心人心者脏也两旁一十六穴》云:“《甲乙经》:心出于少冲……入于少海……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小肠人小肠者心之腑也两旁二十六穴》云:“《甲乙经》:小肠出于少泽……入于小海……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心包人心脉也两旁一十六穴》云:“《甲乙经》:心主出于中冲……入于曲泽……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五》。《肾人肾者脏也两旁五十四穴》云:“《甲乙经》:肾出涌泉……入于阴谷……出第三卷中。”见于今本《针灸甲乙经·卷之三·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东洋医学善本丛书》所收之《外台秘要》,可能与丹波元坚所看到的《外台秘要》是同一个版本,但上引这些其所说“出第三卷中”的文字,却与现存12卷本《甲乙经》卷数相符。因此,说《外台秘要》所引《甲乙经》是10卷本,并以十天干为分卷序数,尚有疑问。把书名中“甲乙”二字的含义解释为原著本为以十天干为序的10卷,以前两卷(甲卷、乙卷)概括之的说法,也就不能使人完全信服了。

     “甲乙”有编次之义,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针灸甲乙经校释》认为“甲乙两字似有撰次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编纂的《针灸甲乙经校注》亦坚持这种认识:“结合本书为撰次《素问》《针经》《明堂》三书之义,甲乙作编次解,亦通。”在没有其他更令人信服的证据和解释之前,姑且以此为宜。



张灿玾,徐国仟主编.针灸甲乙经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915.

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41.

方金森.《针灸甲乙经》甲乙两字之我见[J].中医文献杂志,2002,(2):34~35.

姜燕,马新平.《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题名解[J].中医文献杂志,2007,(4):23~24.

山东中医学院校释.针灸甲乙经校释·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6.

张灿玾,徐国仟主编.针灸甲乙经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9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