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2000多年前,西方人原来是这样称呼中国的

 徒步者的收藏 2017-02-19

【文化】2000多年前,西方人原来是这样称呼中国的


谁也无法想象,在2000多年前,跨越沙漠与群山的阻隔,中国的丝绸第一次出现在西方人面前时,他们是怎样的震撼与赞叹。从此,“赛里斯”便成了这种轻柔、舒适丝织品的新称号,也成了那个遥远东方国度的代名词。



(一)


最初使用赛里斯一词,是用于称呼来自中国的丝织物——丝绸。丝绸织物在罗马贵族中风靡一时,甚至有人称之为撬动罗马经济的奢侈品。从公元前1世纪起,赛里斯一词便零星出现在古典著作中。


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地理学》中有一些赛里斯的记载,“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羊毛纺成漂亮而纤细的织物,马其顿人用来制造座垫和马鞍。这种织物很像是足丝脱掉的皮织成的赛里斯布一样”。


古罗马浮雕,罗马人用丝织品做靠垫


古罗马诗人普罗佩提乌斯《哀歌》中写道:“图卢斯阿,登上绯红色卧床,能使可怜的年轻人辗转反侧于卧榻,华美的丝物怎能给他安慰?”


古罗马壁画中,身着丝绸外衣的女性


赛里斯是如何生产的?罗马人展开了浪漫而大胆的想象。


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诗人维吉留斯在他的《田园诗》里这样写道:“叫我怎么说呢?赛里斯人从他们那的树叶上采集下了非常纤细的羊毛”;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老普林尼《自然史》中描述,“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塞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在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两道工序。”


这是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左右,西方人对这一东方织物的普遍错误认识。直到100多年后,公元2世纪时的希腊历史学家包撒尼雅斯《希腊志》中的描写,我们才能了解到西方人对于丝的进一步认知:


“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它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希腊人称之为“赛儿”,而赛里斯人则以另外的名字相称。这种微小动物比最大的金甲虫还要大两倍。在其它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珠相似,完全如同蜘珠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在第四年之前,赛里斯人一直用黍作饲料来喂养。但到了第五年——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笨虫活不了多久了,改用绿芦苇来饲养。对于这种动物来说,这是它们各种饲料中的最好的。它们贪婪地吃着这种芦苇,一直到胀破了肚子。大部分丝线就在尸体内部找到。”


至少这会儿人们知道了,丝并不是从树上采摘下来的羊毛。


《捣练图》中的女子用铁器熨烫丝织品


(二)


源于丝绸的巨大魅力,西方对赛里斯人的形象也充满了遐想。由于东西方遥远的路途和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很少有人真正见过赛里斯人,作家学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大多来自道听途说和旅行者的夸张描述,于是出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奇异表述。


还是那位公元前一世纪的历史学家斯特拉波,他笔下的赛里斯人拥有悠长的寿命,“人称赛里斯人可长寿,甚至超过200岁”、“有人声称赛里斯人比能活一百三十岁的穆西加尼人还要长寿”。


巴泽雷克墓中发现的斯基泰骑士壁画。巴泽雷克大墓位于俄罗斯阿尔泰山西麓。其中还发现了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纪的中国铜镜和丝织品。这表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方和西北方的游牧民族承担着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


老普林尼则认为“赛里斯人欢迎旅客们,他们的身材超过了一般常人,长着红头发,蓝眼睛,声音粗犷,不轻易与外人交谈”。


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作家梅拉在其作品《地方志》中有对赛里斯人的描述,“赛里斯人是一个充满正义的民族,由于其贸易方式奇特而十分出名,这种方式就是将商品放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买客于他们不在场时才来取货。”


这些作家眼中的赛里斯人,可谓和真正的中国人毫无相似之处。但他们却毫不吝啬,将“长寿”、“高大”、“正义”这些美好的描述赋予了赛里斯人,因为丝绸在古罗马的风靡极其昂贵的价格,赛里斯人作为丝绸提供者的身份也被无限放大。


敦煌壁画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三)


那么西方人眼中的赛里斯在哪呢?


西利乌斯·伊塔利库斯的描述最为离奇,“赛里斯人居住在东方,眼看着意大利(火山)的灰烬漂白了他们长满羊毛的树林。天哪!这真是蔚为奇观!”显然与中国真正的位置相去甚远。




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波


斯特拉波的《地理学》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方位,“印度的地势呈菱形,其北端是高加索脉,从亚洲一直延伸到它最东方的边缘,这一山脉把北部的塞种人、斯基泰人和赛里斯人同南部的印度人分割开了”。从地图上来看,高加索山脉甚至还在里海西侧,斯特拉波的这番猜测也过于失败与保守。



老普林尼的文字记载:“我们通过里海和斯基泰洋后,我们的航线一直向东,在那里沿着海岸航行,这里遇到了第一个港口,通过斯基泰海呷后就到达了斯基泰人居住的地方,斯基泰人是一些野蛮人,他们以人肉为食,周围的土地并没有耕种然后在穿越了半个向东北方向延伸的海岸后,我们就到达了赛里斯人居住的地方。”


这段叙述虽然包含着许多错误的地理知识,例如没有认清里海只是一个内海,但却给出了一个较为准确的答案:赛里斯国位于亚洲东海岸中部。



中国的名称在西方世界历经过多次演变,赛里斯这个称谓不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丝绸这一当时最著名的交易品而得名,充满了物质诱惑与时代特征。


今天来看,赛里斯的阐释可谓是破绽百出,但它对中国充满的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期许,将会被历史继承。

撰文 | 周梦爽   编辑 陈陆寒  主编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