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耕读之者 2017-02-19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何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二千多年以来,《老子》中【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一句,始终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

前人的诸多误解,这里不做赘述。只谈一下,对老子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

1、【希言】

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老子的原话。可见,希,是老子特定的哲学概念,意思是:有声音却听不到的一种存在。

举个例子,太阳发出的声音,人类就听不到,但这并不代表太阳没有声音存在。

太阳核聚变所造成的湍流,震动频率在0.005赫兹左右,而人类最低只能听到20赫兹。

所以,希言,指的就是:有声音却听不到的语言。

那什么是“有声音却听不到的语言”呢?

答案就是物体中的意识。

意识,是一个几乎等同于道的概念,区别在于,道,可以凭空而存在。而意识,必须依赖于物体。

比如我们每个人头脑中和自己对话的语言,有声音却听不到,这就是一种意识。

2、【自然】

自然,不是指大自然。而是指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决定、自我实现。。

3、【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物体中的意识自我发展、自我决定、自我实现。

4、【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飘,不是疾,而是飘忽不定的意思,飘风,指的是阵风,没有方向,飘忽不定的风。

骤,不是暴,而是骤然而至的意思,骤雨,指的是急雨,没有预兆,骤然而至的雨。

如果将其理解为,疾风暴雨,那就大错特错了。疾风暴雨连续好几天的样子,相信大家都曾经见识过。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阵风不会连续刮一早上,急雨不会连续下一整天。

5、【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谁使得阵风急雨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呢?当然是天地的意识。

有意识的物体叫做生命,就算是天地这样的生命也不能久存,何况于人呢?

6、【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所以,意识中做事遵从于道的人,道与之同在。意识中有美德的人,美德与之同在。与道同在的人,道也乐于成就之;与美德同在的人,美德也乐于成就之;与过失同在的人,过失也乐于成就之。不够诚实、不够可靠,就会有怀疑与欺骗。

老子为什么把信的问题,单独列出来讲?

因为衡量的尺度不同。道、美德、过失,可以讲大小,但是衡量信,只能用足与不足。

所以老子这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就是:

物体的意识,自我发展、自我决定、自我实现。意识依附于物体而存在。意识定义生命,生命不可能久存。意识决定了物体的行为规范,也决定了这种行为规范与外界环境发生互动后所带来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反过来也会影响、催化、提升和成就物体的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