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馀笔麈》探寻“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

 等待MYLOVE 2017-02-20

《砚馀笔麈》探寻“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

《砚馀笔麈》探寻“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

《石头记》第五回说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房里做了一个游历太虚幻境的春梦,梦中所饮之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所饮之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不但史料未见有载,现实生活中也无迹可寻,在其他小说也不曾发现过这样的描述,本文试从古代雅人趣事中作出对“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的探寻。

“千红一窟”茶。曹雪芹在《石头记》书中说,该茶是“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放春山遣香洞”虽然是个虚构的地名,茶叶因采集季节不同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以春茶质量最好,唐代陆羽《茶经》卷上“三之造”记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就是指的采摘春茶,曹雪芹在《石头记》书中说“千红一窟”茶是“出在放春山遣香洞”,“放春山遣香洞”这个虚构的产茶地名含有“春”字,指的应该就是一种春茶。茶叶的冲泡用水很关键,《茶经》卷下“五之煮”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曹雪芹在《石头记》书中说“千红一窟”茶是“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仙花灵叶”有异人间,其上凝结的“宿露”固然无找难寻,然而俗花俗草凝结的“宿露”还是可寻的,这样来想曹霑曹雪芹杜撰的“千红一窟”茶应该跟一种俗花宿草“上所带宿露而烹”有关。

《砚馀笔麈》探寻“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

古代即有露水入药的医药文献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第五卷“水之一·露水”记载,“藏器曰:用弱《续齐谐记》云:司农邓绍,八月朝入华山,见一童子,以五采囊盛取柏叶下露珠满囊。绍问之。答云: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也。今人八月朝作露华囊,象此也。又郭宪《洞冥记》云:汉武帝时,有吉云国,出吉云草,食之不死。日照之,露皆五色。东方朔得玄、青、黄三露,各盛五合,以献于帝。赐群臣服之,病皆愈。朔曰:日初出处,露皆如饴。今人煎露如饴,久服不饥。《吕氏春秋》云: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为水即重于水也。时珍曰:秋露造酒最清冽。姑射神人吸风饮露。汉武帝作金盘承露,和玉屑服食。杨贵妃每晨吸花上露,以止渴解酲。番国有蔷薇露,甚芬香,云是花上露水,未知是否”,“藏器”即撰写《本草拾遗》的唐代陈藏器,“用弱”即唐代薛用弱,著有《集异录》,《续齐谐记》系南朝吴均所作,二书被明代陆采辑录为《虞初志》,陈藏器所说的“用弱《续齐谐记》”所依据应该有误,或唐代即有署名薛用弱的《集异录》与吴均《续齐谐记》合订本而被陈藏器错误引用。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一“水部·荷叶上露”记载,“夏日黎明日将出时,将长杓坐碗于首,向荷池叶上倾泻之,以伏露为佳。秋露太寒,花上者性散,有小毒,勿用。味甘,明目,下水臌气胀,利胸膈,宽中解暑。大力丸用之。(原注:莲叶象震卦,荷上露或亦入肝而滋益肝脏欤。)按:露本阴液,夜则地气上升,降而为露。其性随物而变,《居易录》有碧玉露浆方,于中秋前后,用五倍子新青布一二匹扯作十余段,每一段四五尺,五更时于百草头上,或荷叶稻苗上者尤佳。先用细竹一根,掠去草上蛛网,乃用青布系长竹上,如旗样,展取草露水,绞在桶中,展湿即绞,视青布色淡。则另换新布,阳光一见则不展,所取露水,用瓷罐洗净盛贮,澄数日自清,晚间用人乳一酒杯,约一两半,白蜂蜜一酒杯,人参汤一酒杯,多少同乳,人参须上等,四五分不拘,总入一宫碗内,将露水一饭碗搀入宫碗,共得七八分,和匀,以棉纸封口,用碟盖好。次日五更,烧开水二大碗,将宫碗内露隔汤顿热,睡醒时缓缓温服之。蓝所以杀虫,露去诸经之火,参补气,乳补血,蜜润肺。治一切虚损劳症有奇效。可知露本养阴扶阳,又得荷叶之清气,故能奏功如此”,《居易录》是清代王士禛的笔记,“碧玉露浆方”记载于该书卷二十。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姑射神人吸风饮露。汉武帝作金盘承露,和玉屑服食”的说法有着秘密的神话色彩。古代传说中,认为神仙服用露水,《庄子·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风饮露”,“汉武帝作金盘承露”记载于《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记载,“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该承露盘后毁于魏明帝下令搬迁至洛阳的途中,在北京北海公园内的琼岛北山腰处还立有一处承露盘,系清代铸造,铜铸仙人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之上。汉武帝用宿露“和玉屑服食”并非为了治病,而是希望延年益寿祈求长生不老,服用宿露的汉武帝终究还是驾崩死去,“金盘承露”一事只是给后代留下了一个美好的传说,散记在历代文人笔下,东汉班固《西都赋》中说“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三国曹植作《承露盘颂铭》,毌丘俭作《承露盘赋》,西晋潘岳《西征赋》中说“擢仙掌以承露,干云汉而上至”,唐代诗人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说“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杜甫《秋兴·蓬莱宫阙对南山》诗中说“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李贺还因曹魏迁移承露盘一事写有《金铜仙人辞汉歌》。

《砚馀笔麈》探寻“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

尽管没有人能够服用宿露而长生不老,但在清朝有着一种用露水煮茶的雅人趣事。乾隆写有多首荷叶露水烹茶的诗文,《荷露烹茶》题作“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李相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荷露煮茗》题作“平湖几里风香荷﹐荷花叶上露珠多。瓶罍收取供煮茗﹐山庄韵事真无过。惠山竹炉仿易得,山僧但识寒泉脉。泉生于地露生天,霄壤宁堪较功徳。冬有雪水夏露珠,取之不尽仙浆腴,越瓯吴荚聊浇书。匪慕炼玉烧丹炉,金茎汉武何为乎”,时常随侍左右的近臣纪晓岚也写有一篇《荷露烹茶赋》。

赵学敏是清代康乾年间的杭州人,《本草纲目拾遗》中单独列举了“荷叶上露”条目并详细记载了荷露的采集,从“长杓坐碗于首”这一专用器具的制作来看,显然备作大量采集,“荷叶上露”并非有着极好疗效的常用药物,这种“荷叶上露”的采集应是另有他用。江南文人向来有着荷露煮茶的雅事,嘉庆十一年郭麟叙作序西溪山人所作的《吴门画舫录》记载,名妓徐友兰“以荷露烹茶,与生(即其夫镜卿)共话,而落日帘钩矣”,《本草纲目拾遗》原注所说的“莲叶象震卦,荷上露或亦入肝而滋益肝脏欤”大约就是对江南文雅士人煮茶所用“荷叶上露”的药理分析,乾隆皇帝喜好巡游江南,荷露烹茶一事大约就是南巡之时学来的。《石头记》书中说“千红一窟”茶“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应该因曹家在江南生活过,所以曹霑曹雪芹熟知荷露烹茶这一雅事,甚至喝过荷露冲泡的春茶,而在书中杜撰了这种“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的“千红一窟”茶。

“万艳同杯”酒。曹雪芹在《石头记》书中说,该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明代李时珍《百草纲目》“谷部·曲”条中说“《书》云:若作酒醴,尔惟曲。是矣”,是说“曲”是酿酒的引子,只有放入“曲”才会酿出酒醴。《石头记》书中介绍“万艳同杯”酒的酿制方法却说“凤乳之曲酿成”,凤凰本是虚构的神话动物,怎么可能有“凤乳”制曲酿酒呢?《百草纲目》“谷部·酒”条记载“《饮膳》标题云……未榨曰醅”,就是说醅是指未经过滤酒糟的酒,显然浊酒滤去酒糟的操作也并不需要添加“髓”这种原料,况且麒麟也是神话动物,“麟髓”自然也是无处可寻的,这必然是曹霑曹雪芹杜撰的荒诞之言。

对于酒曲的制作,《百草纲目》“谷部·曲”条有着详细的记载,“时珍曰:曲有麦、面、米造者不一,皆酒醋所须,俱能消导,功不甚远。造大小麦曲法︰用大麦米或小麦连皮,井水淘净,晒干。六月六日磨碎,以淘麦水和作块,楮叶包扎,悬风处,七十日可用矣。造面曲法:三伏时,用白面五斤,绿豆五升,以蓼汁煮烂。辣蓼末五两,杏仁泥十两,和踏成饼,楮叶裹悬风处,候生黄收之。造白曲法︰用面五斤,糯米粉一斗,水拌微湿,筛过踏饼,楮叶包挂风处,五十日成矣。又米曲法:用糯米粉一斗,自然蓼汁和作圆丸,楮叶包挂风处,七七日晒收”,“面曲”的制作方法中就提到了“蓼汁”这种草木汁液。《百草纲目》“谷部·神曲”条还介绍了一种专门药用的“曲”,“时珍曰︰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贾思勰《齐民要术》虽有造神曲古法,繁琐不便。近时造法,更简易也。叶氏《水云录》云︰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面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苍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蛇六神,用汁和面、豆、杏仁作饼,麻叶或楮叶包,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晒收之”,在“神曲”的制作中分别提到了“野蓼自然汁”“青蒿自然汁”“苍耳自然汁”。可见,尽管“万木之汁”酿酒之事并不真实,但在制作药用“神曲”中却需用“野蓼自然汁”“青蒿自然汁”“苍耳自然汁”这三种草木之汁,显然曹雪芹在《石头记》书中杜撰的“万艳同杯”酒就是一种以“野蓼自然汁”“青蒿自然汁”“苍耳自然汁”等制作“神曲”而酿的酒。

《砚馀笔麈》探寻“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

根据酿酒原料的不同,酒类有着众多品种,但却没有以“百花之蕊”为原料酿成的酒。《百草纲目》“谷部·酒”条记载“恭曰:酒有秫、黍、粳、糯、粟、曲、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须曲,而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恭”即唐代主持编纂《唐本草》的苏恭,书中所说的“蜜”就是指蜂蜜酒。尽管酒类品种中没有以“百花之蕊”为原料酿成的酒,但却有蜜蜂采“百花之蕊”所酿之蜜为原料酿成的蜜酒。蜂蜜酿酒有别于传统的粮食酿酒,别有风趣,很受文人追捧,北宋苏轼写有《蜜酒歌》、《以蜜酒送柳真公》等多首与蜂蜜酒有关的诗作,从《蜜酒歌》序中所说“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遗之”来看,苏轼还善于酿制蜂蜜酒。尽管唐代苏恭认为“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但苏轼酿造的蜂蜜酒却是用曲的,苏辙《和子瞻蜜酒歌》中说“山中醉饱谁得知,割脾分蜜曾无遗。调和知与酒同法,试投曲蘖真相宜”,就提到了苏轼所酿蜂蜜酒需要投放“曲蘖”,南宋张邦基《墨庄录》跟更是详细记载了苏轼酿蜂蜜酒的制作方法,“东坡性喜饮,而饮却不多。在黄州,尝以蜜为酿,又作蜜酒歌,人罕传其法。每蜜用四斤炼熟,入熟汤相搅,成一斗,入好面曲二两,南方白酒饼子米曲一两半,捣细,生绢袋盛,都置与一器中密封之,大署中冷下,稍凉温下,天冷即热下,一二日即沸,又数日沸定,酒即熟可饮。初全带蜜味,澄之半月,浑是佳酣,方沸时,又炼蜜半斤,冷投之尤妙。予尝试之,味甜如醇醒,善饮之人恐非其好也”,“东坡”即苏轼的号。

以上分析来看,《石头记》书中的“万艳同杯”酒应该就是以蜂采“百花之蕊”所成之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蜂蜜酒杜撰而成,然而这种为曹雪芹所欣赏的蜂蜜酒并非唐代苏恭所认为的不用酒曲酿制的蜂蜜酒,而是苏轼“试投曲蘖真相宜”所酿的蜂蜜酒。

第三十八回贾宝玉“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己卯(庚辰、蒙府)夹批:伤哉!作者犹记矮(幽页)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脂批中的“作者”就是《石头记》作者曹霑曹雪芹,从这条脂批来看,曹雪芹喜欢自己酿造配制居家常饮之酒,脂批中的“百合花酿酒”是说曹霑曹雪芹曾经亲手制作过一种用百合花浸泡的酒。苏轼苏东坡能够自己酿制蜂蜜酒,喜欢酒的曹霑曹雪芹很可能也模仿过蜂蜜酒的酿制,从《石头记》书中杜撰“万艳同杯”酒时特意提到的“万木之汁”来看,曹霑曹雪芹自己酿制的蜂蜜酒使用的酒曲应该是“野蓼自然汁”“青蒿自然汁”“苍耳自然汁”等草木之汁制作的药用“神曲”。

尽管《石头记》是一部小说,书中的“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也并非真实之物,只是曹霑曹雪芹笔下荒诞不经的杜撰,然而仔细揣摩,“千红一窟”茶有着源起于江南地区而为乾隆所钟爱的荷露烹茶这一雅趣的影子,而“万艳同杯”酒的构思,很可能是曹霑曹雪芹根据一段仿学北宋文人苏轼苏东坡酿制蜂蜜酒的趣事杜撰而成。

写于丁酉年正月二十四

《砚馀笔麈》探寻“千红一窟”茶与“万艳同杯”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