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年痛风史,两方合治彻底康复

 昵称UZWbF 2017-02-20

痛风性关节炎大抵属于中医学“痹病”、“痛风”、“白虎历节”等范畴。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认为:“痛风,痛痹之一症也。”而老医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与痛痹并不能完全等同,据其临床表现,多属“热痹”之范畴。

辨证思路

一辨急缓。本病可按发作期、缓解期辨证论治。发作期,关节疼痛剧烈,症状明显,或兼恶寒发热表证,以实证为主;缓解期正虚邪恋,关节疼痛不剧烈,症状多不明显。总之,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证,以风寒湿热、浊毒、瘀血痹阻经脉为标,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筋骨筋脉失养为本。

二辨虚实。本病多虚、实兼见。虚证多为脾肾气阴两虚,或肝肾亏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以倦怠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气短、心烦少寐、小便短黄,舌质淡红,或有细小裂纹,苔薄白腻微黄,脉沉细弱为特征。肝肾亏虚证,以眩晕、耳鸣、心悸、腰膝酸软,舌质淡,脉细弱为特征。本病在早期以实证为主,缓解期则多虚实兼见,甚至以虚证为主,痛疼关节多无红肿,且疼痛不甚。

三辨兼挟。本病之主要病因为湿热,兼挟之邪。一是外邪,如起居不慎,外感风寒;二是瘀血,湿热浊毒影响气血流通而气血瘀滞;湿热浊毒与瘀血俱为有形之邪,常胶结一处,故在辨证方面须掌握其不同特征. 以便了解何者为主,何者为次,而用药有所侧重。如瘀滞甚者,局部皮肤紫黯,疼痛夜重;浊毒甚者,局部皮色不变,但却有肿胀表现;湿热也能引起肿胀,但局部有灼热感等。

病案举隅

某男,65 岁。患痛风病史三十余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近八年来,曾多次测血压偏高,未予诊治。平素喜食海鲜、肥甘厚腻之品,于半月前突见右足踝关节、第一趾跖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自服“双氯灭痛、头孢拉定”等药物,疗效欠佳。刻诊:右足踝关节、第一趾跖关节红肿热痛,触痛明显,活动障碍,常半夜痛醒,伴体倦乏力,头身困重,胃纳尚可,大便时干时稀,小便短黄,夜尿频数。查:左耳廓可见一处“痛风石”,血尿酸528umol/L,血压140/96mmHg。舌质淡暗,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微黄,脉细滑而数。诊为痛风病。证属气虚血瘀,湿浊化热,痹阻经络所致。治宜益气活血,化浊清热,通络止痛。方拟补阳还五汤合四妙丸化裁。处方:黄芪40g,当归15g,桃仁12g,红花12g,赤芍20g,地龙12g,川芎15g,苍、白术各15g,黄柏10g,川牛膝18g,薏苡仁40g,土茯苓40g,萆薢20g,山慈菇15g,炙甘草6g,十剂,水煎服。且医嘱其长期严格遵循饮食疗法的要求。服药后,患者右足踝关节、第一趾跖关节疼痛完全消失,余症亦大有减轻,血尿酸328umol/L,血压138/86mmHg。故缓以图之,原方土茯苓减至30g,萆薢减至15g,山慈菇减至15g,去赤芍,加白扁豆30g,杜仲12g,以固其本。经调理六周左右基本康复,随访半年疼痛未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