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脉 ‖ 诊脉的方法

 医贵仁心 2017-02-21

诊脉的方法:

诊脉的方法主要有: 时间、平臂、布指、平息,举按寻、五十动等几点。


1.时间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     


早晨病人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宁静,诊脉选择这个时间最好;但并不是说其他时间就不能诊脉。《脉诀刊误》以为: “若诊病脉,则不以昼夜。”


进行脉诊时,应让病人先休息一下,使气血平静,然后开始脉诊,这样脉象就比较正确。



 2. 平臂

诊脉时,病人的位置不论坐卧,手臂宜向左右侧引伸平放,这样血脉的流行较顺,不致影响脉象。《医存》说: 病者侧卧,则在下之臂被压,而脉不能行;若复其手,则腕扭而脉行不利;若仰其手,则血下注而脉滞;若举其手,则气上窜而脉弛;若身复则气压而脉困;若身动则气扰而脉忙。故病轻者,宜正坐直腕仰掌;病重者宜正卧直腕仰掌,乃可诊脉。



3. 布指

诊脉下指要讲求方法,首先以中指端按到高骨(桡骨茎突)关脉部位,跟着把食指放在中指之前,从关前至鱼际的适中距离的寸脉之上,然后放无名指于中指之后尺脉部位上。病人臂长布指略疏,病人臂短布指略密,以适中为度。部位取准后,三指用同样的力量按诊三部脉象;也可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诊关部则微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部则微微提中食两指。先单按或先总按均可。当三部脉有独异的时候,必须逐步推寻,以便明确这一部的不同脉象。


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右手,右手按诊病人左手。




4. 平息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平息就是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数病人脉的至数(即次数)。古人以自己呼吸去测病人脉搏的至数,所以脉的迟数,都以一息几次来计算,今天有秒表对诊脉有一定帮助。但平息的意义还不止此,平是平调的意思。前人说: 诊脉时应慎容止、专念虑、调鼻息,一定达到专念虑(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才能调鼻息。《内经·脉要精微论》记: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计算之外,要做到虚心而冷静,全神贯注,以诊脉象。




5. 举按寻

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


滑伯仁说: “持脉之要有三: 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附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诊家枢要)




6. 五十动

古人候脉的常法,必满五十动,才能察知五脏之气。


持其寸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而一代者,五脏无气。

”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篇》   


仲景也十分重视五十动的问题,曾在《伤寒论》自序中批评那些仓卒持脉,随便作出诊断的医生: “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古人候脉每候必五十动的意义,一方面借以了解五十动中有无促、结、代脉;另方面说明诊脉必须持久,不能草率从事。








12

哲眼看中医

 

匹夫结志, 固若磐石

采山饮河, 纵情游闲

陶冶情操, 非求禄位

不贪天下, 安然无惧

求医之道, 本心为善

淡泊自在, 医道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