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求大胸襟 大格局--道德经与太极的知行合一

 紫海香藤 2017-02-21


前几日终于将思考了很久的阳台小茶室搞定,原先有两把很高的太师椅,一直端坐在阳台,每次看到,便想到曹操与杨修的鸡肋之故,太高,坐的不舒服,扔掉又非常可惜,终于一狠心,将其锯短,配了太行山觅来的榆木门板,这才椅有所用,不至于弃之不舍,留之无用,便是下图。


这便是有了一个愈加安静赏景之所。


幼时习拳,没有wifi,陈家沟也是极其安静平和,随意一处就能安下心来,现在无处不在的喧嚣,让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躁躁之气,想到什么恨不得拔脚就走,也不顾是不是刚刚才吃好饭,胃都没来得及消化,也不管是不是红灯绿灯,乍一看,最多就是焦躁了些么,其实却绝非然。


道德经云,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轻慢自己,轻慢他人,骄傲自满,容易失去根基,失去尊重,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倘若狂躁不安,焦躁不安,则失心,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一个人如果连君主都没了,那么很快就离灭国不远,即是养生之道,亦是为人之道。


生活在凡尘俗世,别的不多,就是烦恼多,学生也时常问我,乱七八糟事情一大堆,很是烦心,到底有没有什么恒久解决之道。


其实,无非是我们身边的琐碎小事使我们心烦意乱,一旦风吹草动,心君不安,再加上丹田根基不稳,自然又烦又乱,失去原则的行为分分钟做出来,然后又追悔莫及。


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此为快速解决之道,换个安静之所,喝喝细水长流的功夫茶,听一首悠然的古琴,自然会安静下来。


可是,抗拒的还会再来。这并非恒久解决之道。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若所求长久解决轻躁之道,我们需像圣人,君子那样,坦荡荡,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才能体会到喜悦与平和。


千万莫以为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是一个意念化的词语,整日低头扣肩,驼背佝偻,百川能放在哪里呢


那么我们就来试试看,将肩膀下压,气沉丹田,心自然安静如水;再将肩膀向后旋转一点,打开中丹田,立刻便会心胸开阔起来;然后把伸长的脖子收回来,让自己立身中正。长此以练,心胸宽阔,稳如松柏,何惧世间繁琐之事,自然可心念一处,超凡入圣。


太极拳,细细讲来,其实是人生各个障碍的知行合一的解决方案,打开心门,切莫再将它拒之门外了。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与卿相知,三生有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