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部解剖学(一)

 和顺本真 2017-02-21



足为人体中唯一和地面连续接触的组织,所以足部需要有足够的缓冲力来吸收重量完成适应地面的空间力,同时足部又需要坚韧的力量来完成快走或者跑步的推动力,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有人说人类的祖先是蠕虫类,然而更有资料考证、大家更愿意接受的是人类的祖先是猴子或大猩猩!人类从爬行到直立大约经历了600多万年,源于大脚趾的进化、足部骨性结构的改变、直立、双手拇指对掌功能的进化,才有了今天我们聪明的智慧。

所以人类对于足部的进化和功能是现在康复运动中重点研究的对象,足部的骨骼结构与手的骨骼结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前臂的桡骨和腿的胫骨都和一些小骨骼形成了重要的关节,而手腕的豆状骨和足部的跗骨像轴承中的钢豆一样,对于关节连接处的联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手腕的掌骨和足部的跖骨像各自远端连接的跖骨和指骨又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足部软组织

踝关节的支持带是位于踝关节的组织纤维带,是由增厚的深筋膜形成的,主要的作用是固定肌腱,防止单束绷出。

伸肌上支持带:处在胫小腿关节的前上方,包绕着胫骨前肌前肌腱、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和第三腓骨肌腱。伸肌上支持带比较宽大,在脚踝的周围走行。







伸肌下支持带:呈y形状从根骨的分叉绕过踝部到达内踝和足舟骨,位于胫距关节的前方,也别称“小腿十字韧带”主要包绕着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





腓骨肌上支持带:位于小腿和根骨的外侧,也是深筋膜的延伸,该支持带受损可让我们的肌腱不稳定。






腓骨肌下支持带:与伸肌下支持带延续,与腓肠肌肌腱和腓骨短肌肌腱结合并进入足部。






屈肌支持带:在脚的内踝前上方,长方形状、包裹着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前方延续为足背深筋膜、后侧延续至足底腱膜,同时屈肌支持带与胫骨内踝、跟骨形成的骨纤维性管道为踝管。 





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位于脚底跖面的细长纤维束,从脚后跟一只延伸到脚趾,跨度很大,是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基本都是竖着排列,垂直方向附着在趾长屈肌和趾短屈肌之上,两侧方向延伸至第一趾骨和第五趾骨之上,其中,中央部分最为厚实、坚韧,起自于跟骨结节的内侧,足底筋膜的内测部分较薄,覆盖拇展肌,近端延续于屈肌支持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