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左传》所说的“人有十等”

 弩之 2017-02-22





【提要】西周春秋时期,王、公、大夫、士都是贵族,但到春秋中期以后,尤其是战国时期,士作为一个阶层而崛起。孔子给予君子、士赋予了新的意义。

皂舆隶僚仆台是当时王室或公室中的贱官,不可能是学术界所说的所谓“奴隶”,也不全是平民,其中有的是贵族(贵族中的非嫡长子)。在研究皂舆隶僚仆台时,应将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与具体的劳动者区分开来。而具体从事百工的多为贱人(贱民)和奴隶。

 

 

《史记·孔子世家》记述孔子“因史记作春秋”,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藤文公下》)。《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而作传(顾颉刚,1988.p.60),另两本有名的传为《公羊传》《谷梁传》。

    为《左传》作注的最有名的是晋代的杜预,唐朝初年孔颖达作《左传正义》来解释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为疏。清代作有《十三经注疏》,其中清人洪亮吉作《春秋左传诂》。目前通行的读本是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1990年修订)。

    《左传》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这段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左传》的注、疏是研究《左传》的重要线索,但不能囿于这些线索。古代讲究“注不破传”、“疏不破注”,源头错了,后面跟着错。《左传》讲的关于“人有十等”,在当今学术界是有争论的。

《左传·昭公七年》(前535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为此,我们对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十等人和圉、牧等做一些解析。

一、王


徐中舒解释为:“象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铖象征者之权威。”(徐中舒,1998.p.32)。《说文解字》解释,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在西周,王即周天子。


二、公


在中国文化中,公是一个重要概念。在这里是指官职。一般称“三公”。在西周,三公辅佐天子。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孟子·万章下》所举周代爵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五等。《礼记·王制》,则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王臣公”之公是指三公。


三、大夫


西周王室及诸侯国中,有卿、大夫等官职。“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礼记·王制》:“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 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

在夏代,设有“六卿”,《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西周的六卿为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之外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仪礼疏》诸侯兼官,但有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马兼春官、司空兼秋官。在《周礼》中无“上大夫”,上大夫就是卿。按照《礼记》的说法,卿是高于大夫的。也有卿大夫的说法,《国语·鲁语下》:“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在春秋时期,卿出现了三个级别,即上卿、中卿和下卿。《左传·恒公三年》:“齐侯送姜氏于欢,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


四、士


 士是西周贵族中的最低层。士一般是卿大夫的非嫡长子。士没有“分封”的权力,但享受“禄田”, 《国语·晋语四》:“士食田”,韦昭注:“受公田也”。但士也三个级别,即上士、中士和下士。

西周春秋时期,士是武士或甲士。由于在这个时期,战车是军队的主要兵种,一辆战车为一个战斗单位,称之为“乘”。《司马法》说:“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在战国时期,当战车退出战场,贵族身份的甲士也就不存在了。士的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士逐渐成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代名词。

实际上,由《周礼》可见,士也是政府基层管理人员。《说文解字》:“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十一。孔子日:推十合一为士。段玉裁注说:引申之,凡能事其事者称士。”到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


五、皂


《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

《正字通》释“皂”为:“俗皁字”。《周礼·夏官·司马》:“趣马:下士,皁一人。徒四人。”《周礼·夏官·大司马》“校人:掌王马之政。…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六厩成校,校有左右。”《左传·昭七年》:“士臣皁”,《疏》服虔云:“皁,造也。造,成事也。”《史记·邹阳传》牛马同皁。《注》韦昭曰:皁,养马之官。郭璞云:养马之器。《汉书·货殖传》:“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子于皂隶抱关击柝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颜师古注:“皂,养马者也。隶之言著也,属著于人也。”

皂是官府管理养马的人员,《周礼》由“趣马”统领。皂与后世的“皂役”有差别。清代学者俞正燮(xiè)(1775-1840年) 《癸已类稿·仆臣台义》认为“皂”:“卑者,《赵策》所云‘补黑衣之队’,卫士无爵而有员额者,非今皂役也。


六、舆


舆:《说文》车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为车”,《注》:“舆人专作舆,而言为车者,车以舆为主也。”也就是说,舆本为车的底部,也是车的主要部分。《韵会》《诗诂》曰:“辀轴之上加板以载物,轸、轼、轛、较之所附植,舆,其总名也。”

“舆臣隶”之舆人与《考工记》中的“舆人”有差别。《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当时王室或公室于“深山穷谷”取丧祭时所需用的冰块,说:“山人取之,县人传人,舆人纳之, 隶人藏之。”,是舆人从事王室杂务。郑玄于《左传》“皂巨舆”之下注:“舆,众也,佐皂举众事也。”

舆人是贱官。《左传·襄公三十年》:“舆人又诵之日:‘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七、隶

隶:《玉篇》也作逮;《广韵》仆隸。《说文》及也,(隸 lì)附箸也;《汉书·冯异传》注:“隶,属也”。

《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宦,皂隶食职,官宰食加。”韦昭注:“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食职,各以其职大小食禄。”也就是说,隶也是公职人员。

  “皂隶”属于贱官,但不是奴隶。《左传·桓公二年》:“士有隶子弟”。在这里讲以子弟为奴隶,解释不通。《左传·襄公九年》:“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职守,其干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商工皂隶,不知迁业。”《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隶人一词见于其他文献,如《仪礼·既夕礼》:“隶人涅厕”;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隶人牧圃, 各赡其事”。《周礼·夏官·方相氏》载有“百隶”;《周礼·秋官·隶仆》载有“五隶”,即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其中“罪隶”是奴隶,其他是贱人。


八、僚


《左傳·昭七年》:“隷臣僚”。《註》:“僚,勞也,共勞事也。”《焦氏筆乗》:“僚卽古牢字。”而《说文》释“牢”:“闲,养牛马圈也。从牛,冬省。”因此,“隶巨僚”之僚,即“僚友”之僚, 指隶之僚友同事者, 或为隶之佐助(黄中业,1984)。


 九、仆


《说文》:“僕,给事者。”《诗经·大雅·既醉》:“ 君子万年,景命有仆。”《毛传》曰:“仆,附也。”《礼记·礼运》:“仕于家曰仆”

仆也是指驾车。《论语·子路》:“子适卫, 冉有仆。”《左传·哀公二年》:“卫侯游于郊,子南仆”《国语·晋语七》:“公子扬乱行于曲梁, 斩其仆”。

  仆人与主人是相对称的。《国语·晋语四》:“秦伯纳卫三千人,实纪纲之仆。公属百官, 赋职任功”, 即指百官属下的职事人员统称谓“仆”。

仆是公室的服务部门。《周礼·夏官·司马》:“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十、台


臺:《說文》:“观四方而高者。”《广雅·释诂一》:“台,侍也。”

《左传·昭七年》:“仆臣台”,杜预注:“皁舆,隶仆之至者也。”《疏》引服虔注云:“台,给台下征召也。”《孟子·万章章句下》:“盖自是台无馈也。”《集注》:“台,贱官,主使令者。盖缪公愧悟,自此不复令台来致馈也。”显然,台是主管公室供奉部门的办事人员。


  十一、马有圉,牛有牧


 圉(yǔ):《说文》释之为“囹圄”;圉人,掌馬者。《周礼·夏官·司马》:“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以役圉师。凡宾客、丧纪,牵马入陈。廞马,亦如之。”

牧:《说文》释之为“養牛人也。从攴从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谁扞牧圉”《注》:“牛曰牧。”

养马的圉人、放牛的牧人都是庶人或平民。《周礼·地官·载师》:“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郑玄注:“官田,庶人在官者,其家所受田也。牛田、牧田,畜牧者之家所受田也。”

 

十二、结束语


  第一,西周春秋时期,王、公、大夫、士是贵族。

  在西周春秋时期,王、公、大夫、士是贵族。但到春秋中期以后,尤其是战国时期,士作为一个阶层而崛起。《论语·子路第十三》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显然,孔子给予君子、士赋予了新的意义,君子、士与贵族不再是等价的。


第二,皂、舆、隶、僚、仆、台,是当时王室或公室中的贱官。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学术主流观点认为皂、舆、隶、僚、仆、台、圉、牧都是奴隶,黄中业(1984)认为春秋时期的“皂隶牧圉”属于平民阶层。这种观点是一大进步。但如果按照《周礼》的说法,“平民说”也是存在问题的。因为皂、舆、隶、僚、仆、台、圉、牧都是公室中的“贱官”而不是贱民。并且这些贱官并不都是平民。例如,仆是第九等级的贱官,《周礼·夏官·司马》:“仆:下士二人。”由此看来,认为皂、舆、隶、僚、仆、台是奴隶或平民都是不准确的。


第三,在研究皂舆隶僚仆台时,应将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与具体的劳动者区分开来。

 《左传》讲的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十等人,都是公室中的官员,与具体从事杂役的劳动者要做区分。我们举一个现在的例子,例如,政府交通部门的官员不能等同于司机,政府农业部门的官员不能等同于农民。在西周春秋时期,政府部门分工不像现在这些细致,例如,郑玄解释:“舆,众也,佐皂举众事也。”但与《周礼·考工记》中的“舆人”是不同的,后者只是一个工匠。

 实际上,在先秦时期,从事百工的多为贱人(贱民)和奴隶。我将另文介绍。

 

 

参考文献:

徐中舒,1998.甲骨文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

黄中业.春秋时期的“皂隶牧圉”属于平民阶层说[J]. 齐鲁学刊,1984(2).

顾颉刚,1988.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春秋三传论[M],香港九龙:中华书局香港分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