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味儿,如何为健康示警? | 正安

 为什么73 2017-02-22

有时明明没吃甜食,嘴里却总觉得有甜味,您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口中的味道发生变化呢?

今天,赵国新教授和大家谈谈口味变化背后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人口中无明显异常的口味。当自己感觉口中出现明显味道时,诸如口苦、口甜、口酸、口咸时,表明某脏腑出现病理变化。

口苦

多见于肝胆热症、肠胃热症。在西医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

口淡

多见于脾胃虚寒者,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疾病常有口淡。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不宜用过苦寒凉药物。

病人口舌淡而无味,在大手术后炎症感染中也常见,但大多在疾病初期或消退期。前者属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

口甜

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甜。

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与味蕾感觉口甜。

口涩

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降低、触觉异常,可出现口涩。中医认为口涩,主要是脾肾衰弱,气血瘀结所致。

肝胆郁热伤阴或脾衰的患者,常有口苦干涩或枯涩无味。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分泌过少者以及各种癌症后期患者,也多有苦涩感。

口酸

中医认为口酸是肝热的表现。脾胃气弱,肝木乘脾土而口酸,即脾虚肝旺者。口酸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酸过多者。

口咸

脾虚湿盛、肾虚火旺者为多见。咸为肾味。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者。

这些不同的口味变化其实正是身体的健康预警,实用简单的辨别方法,您是否掌握了呢?让大家一起通过口味变化辨健康吧!

作者:赵国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