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煲汤六大技巧帮你煲出好汤

 hywyl789 2017-02-23


冬季是大补的季节,很多家庭主妇都会准备些食材来炖煮一些补身体的汤类。但有丰富的食材和完备的厨房用具也不行,关键还得看煲汤者有没有好厨艺。


  要想煲出美味又营养的养生汤,不仅需要注意火候、调味,在食材的处理方面也很关键。本文收集整理了煲汤的六大技巧,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煲汤技巧

  

>>>>

1. 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到组合效应,这在日本的长寿地区是很风行的长寿食品。为使汤的口味纯正,一般不用多种动物食品同煨。



>>>>

2. 肉类应先以冷水浸泡后氽烫

  买回来的肉,切适当大小放入盆中,置于水槽中以流动的水冲洗,除了可以去除血水外,还有去腥、去杂质、让肉松软的作用,冲净之后应浸泡约1小时。之后入沸水中氽烫,更可去除残留的血水和异味,也能消除部分脂肪,避免汤过于油腻。


>>>>

3. 煲汤药材需冲洗

  中药材的制作,多会经过干燥、曝晒与保存,可能会蒙上一些灰尘与杂质。使用前,最好以冷水稍微冲洗一下,但千万不可冲洗过久,以免流失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此外,中药材一次不要买太多,免得用不完,放久后发霉走味。


>>>>

4. 加水多少很关键

  这可是煲汤的关键。研究发现,原料与水的比例以1∶1.5时最佳。对汤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此时汤中氨态氮(该成分可代表氨基酸)的含量也最高,甚至高于用水较少时。这是因为水的加入量过少,原料不能被完全浸没,影响了汤中营养成分的浓度。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汤中氨态氮被稀释后浓度会有所下降。但是,汤中钙、铁的含量以原料与水1:1的比例时为最高。



>>>>

5. 火候大小也关键

  通常先以大火,以一定的高温炖煮,尤其是有骨髓的肉类食材时,应先用大火将血水、浮沫逼出,以免汤汁混浊。待沸腾后,需要调至接近炉心的小火,慢慢熬煮。记住不要火力忽大忽小,这样易使食材粘锅,破坏汤品的美味。


  煲汤虽然需要长时间以慢火熬煮,但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大多数汤品以1~2小时为宜,肉类则以2~3小时为最能熬煮出新鲜风味。若使用叶菜类为主,就更不宜煮太久。


>>>>

6. 调味增美味

  注意调味用料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通常60℃~80℃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100℃。故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二、喝汤营养还是吃肉营养

  汤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其中只有一些可溶性的物质,不溶性的成分很少,只有一点脂肪飘在汤的表面。


  肉类是肌肉纤维构成的,其中有可溶性的肌浆蛋白和氨基酸、肽类等,容易进入汤中,但大部分肌纤维成分很难溶出来。因此,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块本身。


  另外,喝汤也是分人群的。比如在营养不良,以及手术、病后虚弱的情况下,肠道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状态。


  对这部分人来说,虽然完整肉块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但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和肝肾代谢功能低下,他们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质,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和肝肾的负担。所以,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汤的价值是高于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