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到底是什么一【术数?天文?历法?】 中华之祖,非神,非妖,是血肉凡人,是真正有真知、丈量天地的大丈夫。伏羲氏从天文演河图洛书,造卦爻统一时间空间,后世文王老子孔子以天文照人文,以人效法天地,传万世不变之大道。 然而人们关于 《周易》的解读却丢失了原味,把《易经》奉为群经之首,解读却在数术和哲理的框架中打转,甚至以神话传说掩人耳目,个别与天文相关的解读亦不成系统不够科学,以致其从论述天地大道降格为预测旦夕祸福,远没有呈现这部传世之作的精髓,甚至歪曲它的本质,导致它沉寂了上千年。 实质《周易》是民族文化之源: 《周易》是天文学,它对宇宙运转规律的很多描述已经达到现今科学水平,个别认识甚至远超今人; 《周易》是历法学,是立足不同角度解读宇宙天时天象的大智慧,时至今日我们仍在使用的“阴历”就是来源于此; 《周易》是生命科学,揭示人的生命节律与日月运动的紧密联系,教人效法天地之大道,遵从自然规律更好的生存繁衍; 《周易》是一部历史,客观记述了周朝以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 10000多年以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结绳造数作《河图》《洛书》,描述了宇宙的生成和运转规律,揭示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月亮绕地球公转等科学本质,并把时间空间高度统一在“卦、爻”上,由天时天象演变出六十四卦,精确记录地球、月亮、太阳的运转和活动周期。 周朝时期,文王得蓍龟作大衍之数,以后天六十卦配合六十甲子创作“周历”,指导生产生活沿用至今;补《易》作卦爻辞,详述天文、人文大道规律,并把人们的生产生活记录在其中。老子在前人的基础上作《道德经》,阐发了从“无”到“有”、以“无为”求“有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天文照人文,教化世人顺应天时效法天地。孔子深得伏羲氏、文王和老子精髓,作《十翼》相辅,用数学详细解读了天文、历法规则。 我们将以《古易》到《周易》产生发展为叙述线索,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依据、独有的传承、独特的视角解读古人原著和古人思想,向读者描述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周易》系统,全面展示《周易》的科学本质和价值追求,带给人前所未有的震撼和颠覆性的认识,引导观众对中华民族文化、文明产生全新的认识和思考,从根本上找到对于《周易》的认识误差,跳出阴阳五行数术和哲理哲学的框架,还原《周易》的科学原貌,强化对先祖的崇敬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