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无疑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创造了极为悠久和灿烂的文化,这一点为世人所公认,但有一点至今还在争论不休,即汉族的源流与文化渊源问题曾经引起学者们多年的争论。有不同的说法,下面罗列主要几家说法。 汉服 一、外来说 此说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巴比伦说或者旧西来说 这种看法在许多看法中最为有名,赞成的人很多,但是反对的人也很多。这一种看法是由法国人拉克伯里在《中国古文明西源论》中有所涉及,他把中国上古历史中的黄帝视为巴比伦巴克族的酋长,率领其部族东迁至中国。 同样也有不少中国学人赞成,盖该理论提出的时候为1899年,正是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根源,而提出西来说,中国人赞成的原因大概是想要树立民族自尊心的缘故吧。 但是这种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例如英国人鲍尔(C。J。Ball)认为中国和巴比伦文字根本就不相同。德国人夏德氏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的理由是:《圣经》中摩西率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到达迦南,中间历经千辛万苦,花了四十年的时间,而如果中华文明真的是从巴比伦而来,那中间的路途艰难更加不可预料。 中国学者缪凤林也认为汉族不可能源自巴比伦。原因有以下五个: 第一,地理阻隔,中国距离巴比伦,中间的路途十分艰险,看看三藏取经时候所遭遇的苦难。 第二,人种不同,巴比伦属于白种人,而汉族属于黄种人。(这里我认为值得商榷,人种之说本属于谬误,因为按照人种来划分,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但是其肤色要比汉族人深的多,盖人种的理论是19世纪提出的,而其大的背景就是这个学说适应了殖民入侵的需要) 第三,年代悬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承是有体系的,有文物的历史至少有上万年,而巴比伦充其量有七八千年。 第四,文物各异。殷墟的甲骨文、源自殷商时期的立法干支纪年法等等,这些都跟巴比伦没有什么关系。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泥板书,建筑等等也都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 第五,论证不清,法国人认为楔形文字即中国的八卦,巴克即百姓到意思,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根本站不住脚。 2、埃及说 这一派就更不能成立,其说与巴比伦说大致相同。 3、印度说 这种说法是法国人戈比诺提出的,认为汉族源自白种印欧人,源自印度。这种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戈比诺就是个种族主义者。 4、中南半岛说 这一说法后来由提出者自己取消。 5、中亚细亚说 有英国人鲍尔认为中国汉族源自中亚。 6、新西来说 瑞典人克罗屈伦在河南、甘肃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这些遗址受到西方文化强烈的影响,因为甘肃那里有彩陶技术,而该瑞典人断定河南仰韶遗址中的陶器制作就是甘肃那里教的。但是考古证据显示甘肃那里的民族为中国人的体型特征,因此该学说也不成立。 中国本地说 德国人李希霍分认为中国人源自新疆。日本人鸟居龙藏认为中国人源自甘肃,这些都不能被证实,但是近来的考古发现至少证明中华文明是有体系的。 一、北京猿人的发现。 二、山顶洞人的发现。 三、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主要是河套文化。 四、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例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以上这些考古发现虽然不能完全证明中华文化是完全本土性质的,但是至少从这里我们看出来汉族的体系是有传承的。 但是还有以下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1、上古时代气候变化剧烈,人们几乎不能安居,经常会发生大迁徙。北京猿人有可能死在中国,但是其根源不是中国。 2、中国地域广大,但是始终没有完全闭关自守,可能会有外来民族融入。 历史上,中国是没有近代民族观念的,而中国的民族观念是在西方入侵之后才慢慢觉醒。盖现在“中华民族”这一称谓就是由梁启超先生第一个提出的。梁启超认为中国境内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诸夏类。 以河南、山东为根据地,并包括河北、山西、山西、湖北一部分地区。 2、荆吴类 以湖北及江苏、安徽一带。 3、东夷类 山东濒海半岛及安徽、江苏之淮河流域。 4、苗蛮类 湖南、江西、广西、贵州、云南等。 5、百越类 浙江、福建、广东等。 6、氐羌类 四川、甘肃及陕西的一部分 7、群狄类 这是匈奴的前身。山西、河北的大部分地区。 8、群貊类 辽宁及河北为其势力范围。 看到这里,我不忍直视了,因为中间的华夏民族把自己的名字起的太好听,周边的民族叫的都是禽兽的名字。 梁启超认为,其中二、三、五类已经完全融入汉族了。 到了近代,人类学家李济博士认为现代中国人的组成,至少有十个区别要素,即黄帝子孙、匈奴群、羌群、鲜卑群、契丹群、女真群、蒙古群、西藏缅甸语群、掸语群以及孟高棉语群。 综上,今天的汉族并不是原来的华夏族,而华夏族由于历代吸收异族成分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