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362期:纵隔皮样囊肿

 影像吧 2017-02-25


纵隔皮样囊肿

【临床资料】

男性,65岁。突发胸痛2周,体温38.4℃,咳嗽,咳白痰。

图1纵隔皮样囊肿

A

B

C

D

E

F

【影像学检查】

A?D.CT增强扫描前中纵隔见一圆形单房囊性肿块,囊壁较薄,边缘欠光整,囊壁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主动脉弓左侧旁及升主动脉周围见水样低密度影,左侧胸腔可见少量积液,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E.F.肺窗示肺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邻近肿块肺组织受压推移

【最后诊断】

纵隔皮样囊肿合并囊肿破裂致左侧胸腔积液(术后病理)。

【诊断要点】

皮样囊肿(dermoidcyst)又名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皮样囊肿仅包含外胚层组织,囊壁由纤维组织和表皮样组织构成,囊内容物可为清亮的浆液至黏稠的皮脂样物质,囊肿可为单房或多房。好发于20?40岁。

1.临床表现:肿瘤增大压迫或穿破邻近器官时产生相应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发热;穿破心包引起心包炎、心包积液及相应症状;穿破支气管和肺时,可咳出皮脂和毛发样物质;穿破胸膜腔,则产生胸腔积液和感染。

2.X线表现:

胸部正位片表现为纵隔影增宽,向单侧或双侧突出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侧位片示肿瘤位于前中纵隔,偶尔可见蛋壳样钙化。

3.CT表现:

1)前中纵隔圆形或类圆形囊性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单房或多房。

2)囊壁薄而均匀,偶尔可见蛋壳样钙化。

3)囊内密度常较低,可呈均匀一致的水样密度,有时可见脂肪密度,表现为“脂-液”平面,肿块出现脂肪、钙化、水样等多种混杂密度影有助于定性诊断。

4)增强扫描囊壁有轻到中度强化。

5)囊肿继发感染或出血时可突然体积增大,轮廓模糊。

6)皮样囊肿有时可自发破裂,如破入胸腔可出现胸腔积液,破入肺内可导致肺部感染。

4.MRI表现:

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呈长T1、长T2信号,由于囊内成分多样,其信号在T1和T2上常呈高低混杂信号,如发现短T1的脂肪信号,或长T1、短T2的钙化影有助于皮样囊肿定性诊断。

【分析思路】

诊断依据:

1.患者为男性,65岁。突发胸痛2周,体温38.4℃,咳白痰。

2.CT增强扫描示前中纵隔见一圆形单房囊性肿块,囊壁较薄,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边缘稍模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3.主动脉弓左侧旁及升主动脉周围见水样条状低密度影,左侧胸腔可见少量积液。肺窗示肺内未见实质病变。

上述临床及CT表现支持皮样囊肿合并破裂的诊断。 .

鉴别诊断:

本病例CT表现为前中纵隔圆形单房囊性肿块,囊壁无钙化,囊内容物未见脂肪成分,皮样囊肿表现不典型,需要与下列病变鉴别:

1.支气管囊肿:常位于中纵隔气管旁或肺门附近,以右侧多见,与气管紧密相连随呼吸而移动,邻近囊肿处气管由于受挤压而平直为典型表现。

2.淋巴管瘤:好发于前纵隔中上部,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肿块,水样密度,具有“见缝就钻”的特点,部分病灶包绕邻近结构,较少有钙化及纵隔移位。

3.胸腺囊肿:以胸骨柄后前上纵隔多见,与胸腺关系密切,囊壁薄、无钙化,囊内容物一般呈水样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有助于与皮样囊肿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