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情监测中心

 hcmhmy 2017-02-26

【舆情综述】

 

  21812时许,四川22岁男子胡某在武汉武昌一面馆就餐后与老板姚某发生纠纷,持菜刀将姚某砍死,并将其头颅砍断扔进垃圾桶。事发后,胡某当场被武汉警方控制。

  这起极端个案中,行凶手法残忍、现场画面血腥,迅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舆论场各方持续围绕事件细节、行凶动机、双方背景等信息探讨悲剧发生的原因,舆情持续发酵。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通过剖析该案中舆论归因过程及特征,为政法机关舆情应对与引导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舆论观察】

 

  归因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进行推论的过程。一般而言,当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人们更有可能去推测其中的原因,探讨事件为何发生、谁应为此负责、如何避免冲突等问题。本案例中,面馆老板被砍头情节恶劣、现场血腥,相关图片乃至视频在微博、微信平台的传播对公众产生强烈刺激,网民探寻事发原因的热情成为推动舆情持续发酵的动力。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观察,舆论归因主要从当事人、警方、精神病人监管、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展开。

 

武昌面馆砍人事件舆论归因维度分析图

 

1. 移情:放大受害人过错

 

  通常情况下,舆论归因首先会从事件当事人入手。本案例中,追问面馆老板和胡某在事发当时的行为细节成为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的重点。在“火车站”标签、“一元差价引发争执”、“老板称吃不起莫吃”、“掐胡某脖子并按在墙上”等信息的影响下,舆论把事件归因于面馆老板“不会说话”、“面对比自己更弱势的人太过傲慢”。

  需要注意的是,舆论归因并非完全客观,通常会在事件中投射个人情感。本案例中,网民将自己在火车站同类遭遇的不满情绪投射到面馆老板身上,转而对行凶者胡某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甚至有网民评论称“火车站太黑暗了,这个砍人的老哥出来了,我要请他吃饭”。这种过度移情放大了受害人过错,将胡某极端残暴的行为合理化,导致此次事件中舆论并不过多谴责砍杀行为,甚至冷血评论称“面馆老板不作死就不会死”。而各大微信公号关于此事的评论也大多从教导公众好好说话、管理情绪、善待他人等反思面馆老板过错的角度出发(如《武昌火车站杀人砍头:法律对不怕死的人无解,所以待人和气一点其实对自己也有好处》、《武汉杀人事件:人永远需要2种能力——好好说话和情绪稳定》等)。不难看出,舆论归因强调面馆老板的过错,并呈现出较强的情绪化特征。

  对此,《法制日报》评论指出,放大受害人的过错,也不能改变案件的性质。媒体和舆论都应该守住理性,不能把极端行为合理化,警惕极端情绪也就是在警惕整个社会的狂化。

 

2. 追问:警方出警是否迟滞

 

  极端案事件发生后,舆论归因还倾向于追问警方是否履责到位。本案例中,虽然有少数网民追问“50多人报警为何离案发现场仅500米站前派出所没有及时出警”、“带走犯罪嫌疑人胡某只是抓着胳膊为何不用手铐”、“出警民警拿着扫帚和铁棍为何连警械都没有”等,但后续媒体报道对事件细节的还原都凸显了事发突然、持续时间非常短等特征,基本打消了上述质疑。

  总而言之,此次事件中网民并未将悲剧原因归结到警方身上。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报道跟帖中网民不断分享自己在武昌火车站报警无人受理、小贩威胁“报警也没用,看警察信谁的”等经历,一定程度上也对警方执法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3. 聚焦:精神病人监管议题

 

  本案例中,“精神病”是关注度仅次于“火车站”、“一元钱”的热门标签。事发之初网民对行凶者疑似精神病的猜测最终被媒体报道证实——胡某持有当地颁发的残疾证,类别为“精神”,等级为“二级”。胡某曾殴打父母、去年12月曾在精神病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等信息,引发舆论质疑监护人及当地村委会等未尽到法定监管职责。而舆论归因也因此升华到我国精神病人监管制度及其落实层面,实现由个案到现象的扩展。可以预见,近期精神病伤人事件被曝光的可能性增加,相关监管部门可能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

  值得肯定的是,媒体普法对消解“胡某将被免责”的误解起到积极作用。本案例中,多家媒体通过采访立法专家、律师、办案人员等专业人士,援引相关法律规定强调“残联不属于鉴定精神病的专业机构”、“是否为精神病人仍需鉴定”、“是否减免罪行最终由法院判定”、“免责不等于无罪释放”等问题,向网民普及了精神病伤人案的处置程序,避免涉事政法机关被无端指责。

 

4. 反思:如何改善社会环境

 

  极端事件中,舆论归因常采取更加宏观的社会视角。此次事件中,“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底层资源匮乏沦为丛林”、“我们的社会为何充满戾气”等把悲剧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声音非常普遍。如此归因目的在于唤起社会公众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进而引导社会成员反思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善社会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消解社会戾气,但也间接减弱了对行凶者的谴责,同时忽略了其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综上,极端事件中,舆论归因遵循从个案到现象,从当事人到全社会,从警方执法到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全方位探讨个案责任归属和宏观制度完善等议题。因此,任何一个舆情事件除涉事政法机关之外,有关立法、执法的相关部门也需引起重视,去发现和解决舆论所反映的实际问题。

 

【应对评点】

 

警方权威通报及时准确

 

  公共场所极端刑事案件中,警方权威通报常落后于社交平台和网络媒体,并由此遭到舆论质疑。但在武昌面馆砍人事件中,武昌公安分局和武汉市公安局第一时间通过官微发布权威信息,对案件描述简短、准确,避开了“火车站砍人”这种可能引发公众恐慌的关键词。

  可以说,此次武汉警方的案情通报成功跑到网络小道消息和媒体挖掘报道之前,压缩了谣言和不实信息的生存空间,避免了公众恐慌。而当警方通报成为媒体报道的信息源,公众获知事件得到控制、警方正在办案之后,也提升了对警方的信任度。

 

呼吁不传播血腥图片获赞

 

  事件发生后,案发现场的血腥图片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传播,引起武汉警方的重视。一方面,武汉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在多个发布相关图片的微博下留言提醒博主删除血腥图片;另一方面,武汉市公安局官微也提示网民“不要传播现场血腥图片,避免观者不适,也体谅受害者家属感受”。相关提示强化网民自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血腥图片的传播,同时警方传递出的尊重受害人的态度也获赞“人性化”。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7年第6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钟杏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