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头与参禅

 量子纠缠一 2017-02-26

话头与参禅


岳灵犀

 

  问:岳师兄为什么不讲看话头的方法?

  答:拙作〈修证方法论〉:“语言文字思惟只存在于第六识。而第七识起贪瞋,以及第八识(清净本心)执行第七识的指示,都是当下的反应,其速度快过语言文字的思惟。因此若想做深观,最少要有看话头的定力──当念头一起,语言文字相尚未出现时,就已经了知其意思,才能看清七、八识的运作。修行人的定力就像天文学家的望远镜一样的不可或缺。”但初学者不容易学会看话头,所以《心灵实验室》先讲“念佛三昧”(无相念佛),现在才讲看话头的方法。

 

  问:要如何学会看话头?

  答:修成看话头的定力,方法不只一种。拙作〈唯识、幻化、空三昧〉所述的方法,是用“诸法如幻化,斯由分别起,是中无所有,一切法皆空”(幻化偈)来贯串一切的知见和行门,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是用语言文字来思惟,“但是只要经常、反复、不断的思惟,到最后必然会变成一种没有语言文字相的直观”。这是以幻化偈为话头。

  另外,经常熏习了义法的行者,很自然的也会产生一种疑情,如“什么是清净本心”、“什么是真我”,有疑情而没有语言文字相,也是话头的一种。

  我也曾经试过一种方法,先观想“我是谁”三个字,然后再观想一张白纸将三个字盖起来,这个时候“我是谁”的文字相没有了,但是意思却很清楚的继续存在着,这种状态也是话头。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一张白纸一直在心里面,恐怕话头已经不见了,就会起心去把那张纸掀开,看看是不是“我是谁”?经过了很多次以后,我就确定,只要心里有那种“感觉”,话头就在;熟练之后,便不需要观想,只要把握那种“感觉”,就是话头。

  看话头一阵子,话头就掉了,掉了没关系,再重新看住就是了。不必追悔,追悔只是徒增散乱而已。看话头不要太用力,轻轻的看住比较可以持久。

 

  问:看话头有没有什么诀窍?

  答:诀窍是“内摄与外缘均等”,意思是说,把一半的注意力放在话头上,另一半的注意力放在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如果您要思惟什么事情,只要话头还在,一切无所谓,偶而打妄想,也没关系。(不要去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问:看话头和参话头有什么不同?

  答:看话头是培养定力。参话头还加上疑情,企图把答案找出来,参话头是参禅的一种。最好是先修成定力,再开始参禅。

 

  问:要修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参禅?

  答:看话头最好每天几个小时,持续半年以上,再开始参。有的人可以随时保持在话头当中,这样更好。定力很重要,如果没有定力就先参出来,因为功德受用不明显,容易退转。

 

  问:忙碌时要如何看话头?

  答:看话头的定境比较不容易保持,忙碌的时候若无法继续看住话头,可能会完全退失定境。因此,最好是修无相念佛或空三昧(真如三昧)已有基础,能够保持定境之后,再来看话头,就算有时不看话头,也可以保持定境。

 

  问:要如何参禅?

  答:观察心、意、识的功能,寻找符合经教、公案意旨的清净本心,谓之参禅。心里在参究,有很分明的意思转折,但是大部分没有出现语言文字相。如果没有语言文字就不能思考,表示定力还不够;定力不够,就无法做细腻的观察和思惟;观察和思惟不够细腻,就不容易参出来。

  观察日常生活当中,心、意、识是如何运作,以完成穿衣、吃饭、走路……等活动,这是最容易契入的;因为清净本心有圆成实性,所以在各种生灭的现象当中,找到不生不灭而可以圆成一切法的东西,就对了。若是在阅读、思惟、静坐……等静态活动当中,就不容易契入。

  参究的时候,要依证量,不依比量、圣言量──摒弃世间的常识和未经证实的学说,将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与了义经互相核对,不要用因缘、自然……等内涵不明的名相来解释你的发现。有的人告诉我参究的心得,里面已经讲到第八识的功能,但是他随便用一个名相,就轻率的解答自己的疑惑,真的是很可惜。就像一个侦探到了刑案现场,对可疑的事物没有深入调查,就采信别人的解释,当然破不了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