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海陵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海陵子 2017-02-28

    沧海变桑田,六大遗址告诉你
    青墩遗址的发现拉开了史前文明探索的序幕
    蒋庄遗址为“尚玉善陶”的良渚文化去向找到实物佐证
    跨越
    良渚文化属于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在浙江余杭发现的良渚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地区,距今5300-4000年左右。如今,有“尚玉善陶”的特征,与良渚遗址同类型的遗址,考古学界都统称为良渚文化。
    中华文明的源头,除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也是重要源头之一。长久以来,考古界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区仅限于环太湖流域,很少跨越长江这一道天堑。
    近年来,随着古海陵境内青墩、蒋庄等遗址的陆续发现,这一认识已经在发生改变。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介绍,在长江以北100多公里发现的兴化蒋庄遗址,使良渚文化的范围延伸到苏中地区,这让考古界非常惊喜。
    史前文明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人类文明。一般说来,中国的史前时期,大体上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致从距今二三百万年开始到1万年前为止。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距今4000年左右结束。
    数千年的变迁,时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古海陵史前文明的源头究竟在哪里?由沧海到滩涂,从滩涂变桑田,泰州的史前文明时期发生过什么、留下了什么?
    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入到上世纪70年代后,部分深埋于泰州大地的史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遗迹被陆续发现:
    1976年,泰州城南向阳河出土了一具基本完整的6000年前雄性麋鹿骨骼亚化石;1977年,原属泰州的海安发现了青墩遗址;1984年,姜堰发现了单塘河遗址;1990年,兴化发现了南荡遗址;1999年,溱潼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钺;2006年,兴化发现了影山头遗址;2011年,兴化发现了蒋庄遗址……
    这些发现,为泰州的史前文明史泼洒了浓墨重彩,为寻找古海陵史前文明的源头拨开了神秘的面纱。
    截至目前,古海陵大地上已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6处古文化遗址,分别为:海安青墩遗址、姜堰单塘河遗址、兴化南荡遗址、兴化东古遗址、兴化影山头遗址、兴化蒋庄遗址。
    需要解释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姜堰天目山商周时期古城址,虽在时间排序上不属史前文明遗址,但因其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江淮地区西周古代城址的重要实物依据,被考古专家称之为“西周江淮第一城”。
    众多史前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也为今天的人们探索古海陵文化源头提供了许多丰富的资料。
    考古界这样评价道:“兴化蒋庄遗址为良渚文化的去向找到了实物佐证;单塘河遗址与青墩遗址一样,虽不是良渚文化的中心,但对研究良渚文化的北迁和去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南荡遗址表现出的文化迁徙,则对探讨华夏文明的起源很有意义。”
    考古是根据古人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各种遗物、遗迹的研究,最终都将服务于人类研究。
    譬如1977年出土的伴有大量麋鹿角、麋鹿骨骼化石的古氏族墓葬群,不仅让青墩文化得以发现,文物考古工作者鉴定后还得出结论,这里是5000年前原始部落的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即原始社会末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泰州已有古人类的活动。当时我们的远祖在此聚居,麋鹿成为了他们狩猎的对象,而农耕之事亦发端于此。
    上世纪80年代末,邑人文史作者朱沛深在《泰州市建置沿革》中写道:“据考,新石器时代我们这一带人类活动频繁,自称为淮夷、东夷。‘夷’字古写从寿从大,寿为田畴,大为人,说明耕稼之事起于夷族。”
    有关泰州的史前故事,以及今人所考之古海陵人狩猎、与动物共生的场景,这些分明都在讲述着泰州由沧海到桑田的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从地图上看,古海陵境内已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则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兴化、姜堰、海安三地。其中,蒋庄遗址、青墩遗址、单塘河遗址相距不足二三十公里,兴化影山头遗址与南荡遗址只隔了九公里。
    遗址相隔很近,但形成年代却各不相同。例如:蒋庄遗址的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青墩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单塘河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南荡遗址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
    专家们普遍认为,泰州地区自古就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盐业基地和军事要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这6处遗址的发掘仅仅属于保护性挖掘,遗址考古远远没有结束,尚有大量工作要做。相信,随着对遗址的全面挖掘,也许还会找到遗址更为久远的实物凭证,将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收获。
    近年来,经常能从新闻消息中看到,泰州不少地方有人捡拾到小石斧、小古陶片等遗物,泰州境内是否还有更多遗址?
    对此,姜堰区博物馆馆长王正奎解释说:“确定一个地方为文化遗址,光凭一件或几件史前遗物的发现是不够的,应当有古代人类生产或生活的遗迹、遗物的系列发现。”
    王正奎说,前几年,曾有人在溱潼18号圩、溱潼洲城的王界田、桥头小杨庄的龙尾田、兴泰尤庄村等处,相继发现了石钺、小石斧、骨箭镞。这说明江淮东部向北的大片地域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这也说明位于姜堰城区西北侧的单塘河遗址并不是一个孤独的遗址,在它的周围一定还有不少的、更大的遗址,只是尚未发现而已。
    从在溱潼18号圩和兴泰尤庄村发现的石钺来看,这种石器已经不是生产工具了,而是一种礼器,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并非一般人能够拥有的。因此,有考古专家推定,在溱潼周围的地下一定还有较大的古村落遗址或者某一部落的聚居地。
    “可以肯定地说,在泰州境内还有不少未发现的史前文明依然埋藏在地下。但要确定某个地方是古代文化遗址,还必须要做许多工作,比如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勘探,经过调查勘探有相应的文化层发现,专家们方可认定为是古文化遗址。”王正奎说。
    为何许多史前文明会突然消失?王正奎说,研究表明,人类文化遗存的形成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水灾、地震、旱灾、火山爆发、风沙侵蚀、瘟疫、气候突变等。人为因素有:战火、拆建、迁徙、埋藏等。
    例如:从考古发现来看,姜堰单塘河遗址形成是与距今4000年前的一次黄河泛滥、夺淮夺江入海引发的水灾相关。而南荡则是古人迁徙后留下的一处临时性居住遗址。

    六大史前遗址
    数千年前,海退三百里,把古海陵托付给了长江。由此,我们的家园从大海中诞生。
    时光流转,沧海变桑田,一群麋鹿先于人类抵达这片沙洲栖息。
    海风吹了一年又一年。古海陵大地上终于迎来了一支神奇的部落。
    他们于此繁衍生息,临水而居,开启了古海陵大地刀耕火种的生活。勤劳的人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一处处的烙印,却又悄然消失在茫茫时空里。
    在这方曾被考古学家忽视的土地上,究竟存在多少这样神奇的部落,他们又留下了哪些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史前文明?
    今天,我们不妨走近他们,走近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悠悠岁月。

    海安青墩遗址
    发现时间:1977年
    青墩遗址是于1977年在古海陵大地上首度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青墩原属泰州,1950年划归南通的海安县。
    大量珍贵陶器、玉石器,以及留有古人刻画符号的麋鹿骨角等兽骨化石的出土,引起了众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关注——约5000年前的青墩遗址的发现,拉开了古海陵史前文明发现、探索的序幕。
    青墩遗址约10万平方米,目前探方挖掘515平方米,40年来开发利用基本上仍处于原始状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堰单塘河遗址
    发现时间:1984年
    由一件斜三角形石器遗物,1984年姜堰发现了距今约4000年的单塘河遗址。
    经鉴定,这件出土石器为有柄石刀,是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之后在石刀发现处的单塘河,文物工作者征集、采集到一批出土文物,又在遗址处连续发现草木灰坑等。专家们由此确定,单塘河遗址属“良渚文化”类型,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如今,约4万平方米的单塘河遗址保存完好,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化南荡遗址
    发现时间:1990年
    1990年,兴化林湖乡戴家舍村民在南荡发现了一批兽骨、陶器和石器,1991年经专家鉴定,兽骨为麋鹿骨角亚化石,陶器为鼎、壶、瓮等生活器皿,石器是刀、锛、镞等生产用具。
    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1992年赴南荡发掘并鉴定,南荡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且为移民文化遗存,约2万平方米,距今约4000年。
    兴化影山头遗址
    发现时间:2006年
    由村民们用来止血的“龙骨粉”——麋鹿化石引出的“影山头遗址”考查,发生在2006年的兴化市林湖乡。
    在影山头的水洼里,又先后发现了石纺轮、陶盉、骨笄、麋鹿骨骼等。专家们鉴定后认为,影山头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大量遗物、遗迹表明,古海陵人在原始刻画符号、水稻种植、渔猎经济等方面创造的史前文明,对探索人类文明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影山头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化东古遗址
    发现时间:2008年
    2008年,也是在挖河工地,兴化戴窑挖出了一个距今约4000年“东古遗址”。
    在四周环水的东古村里,出土了石锛、石斧、石钺等11件石器,后被鉴定为良渚文化晚期遗物,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遗址内,还发现了呈片状分布的一处临时性居所,亦为移民文化遗存。
兴化蒋庄遗址
    发现时间:2011年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蒋庄遗址,分属兴化张郭和东台时堰两个乡镇,是最新发现的古海陵文化遗址。
    蒋庄遗址的发掘,源于文物爱好者的发现和呼吁,2011年南京博物院专家配合泰东河水利建设实施了考古工作。
    最近,参与考古的专家吕春华撰文说,蒋庄遗址“对研究良渚文化的北上提供了新的证据。出土的玉琮、玉璧及大规模的良渚文化墓葬对研究当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下期开始,城史版将逐一探秘这6大遗址,分期讲述这些遗址在意外发现过程中的许多奇闻趣事,并将根据专家们的考古研究成果,还原出当年泰州先人们是如何刀耕火种,孕育着古海陵的史前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