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职生厌学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工学一体化 2017-03-02
中职生厌学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职生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存在感、认同感和价值感,所以,厌学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投入课堂,改变这种现状,中职学校的教师可谓煞费苦心,但无论怎样努力,成效并不显著。为了真实深刻地了解影响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由市教研中心2015年7月批准立项,由我负责的微型课题研究----中职生厌学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前后历经6个月的调查研究,到目前已告结束。现将整个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中职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家长对中职生教育的态度调查表”等,并对九江职大中专部的三个班级(共计115人)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这是缘于我国经济结构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对技术人才的旺盛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
但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上中职类院校对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上中职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不好,考高无望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学习能力较差,也缺乏存在感、认同感和价值感,所以,厌学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中职生普遍厌学,给学生本人和中职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社会形象和声誉也造成不良影响。但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专门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解决好中职生厌学的问题,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可理论。动机与行为是密切相关的,凡是过去受到认可的行为比没有受到认可的行为更容易发生,所以如果学生因为学习而得到认可,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动机,反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动机。
2、需求理论。中职教育更具有现实性,学生的专业技术如果是社会所需求的,他们
会对自己的专业更有兴趣。
3、习得无力感理论。习得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无力感学生在失败后,他们总是把自己看成失败者并开始寻找各种失败的借口,比如,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做不好这样的事等等。无力感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无法获得成功,因此什么也不做会使他们感觉更好,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尝试就失败,他们就可以将失败归因于没有尝试,那样就不会归因为自己不聪明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找到中职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使中职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家长认识到孩子厌学的根源,然后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使孩子健康的成长。不断提高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为同类中职学校改善学生厌学现象提供方法和借鉴。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专业认可度以及对自我的评价及心理需求等情况。找到中职生厌学的内因,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
2.研究家长对中职教育的态度及存在问题,从细处入手,逐步逐点改变,指导家长在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中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研究中职院校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重视学校和老师在教育中承担的重要角色,对学生要多引导、多肯定、多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研究社会环境给中职教育带来的不利因素。社会各方面同心协力,使中职教育更有效的为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二)研究措施
1.建立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1)与家长和教师及时、全程交流与沟通,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全面地把握了学生厌学行为的规律,确立了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为后面的调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学生深入沟通,取得了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准确的把握了学生厌学的原因,使后期应对措施的制定更具针对性。
2.制定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谈话与实地走访,开展了深入地调查研究。
(1)中职生厌学情况调查(厌学心理、厌学行为)。
(2)家长在中职教育方面的态度及行为情况调查。
(3)学校和老师在中职教育方面的表现情况调查。
(4)应对措施实效性情况调查。
六、课题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研究对象
14级(1)班、(2)班随机抽取40名同学
14级(1)班10名家长
14级(1)班、(2)班6名任课教师
个例:张某
(二)研究范围
1.中职生厌学原因探究
中职生厌学行为和厌学心理研究。
2.应对策略探究
教师、家长、社会对中职教育态度的研究
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状态及厌学心理掌握程度研究
教师、家长对孩子厌学行为采用的教育方法措施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法:学习一些当代教育心理学,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动机。
2、试卷调查法:形成学生及家长“中职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在两个专业共两个班中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3、实地走访法:走访毕业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以及周边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及所学专业的看法。
4、查阅资料法:通过网络查阅相同案例,找到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应对的方法。
5、个案跟进法:在学生中确定学习倦怠的个例,与家长配合,进行跟进调查,实践、摸索、总结应对学习倦怠的措施。
6、成果验证法:进行课题结论及措施试点实践并总结得失。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实施阶段(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确定研究对象,制作调查试卷,确定跟进个例,形成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调查走访阶段(2015年6月30日—2015年10月30日)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分阶段走访与调查。针对群体及个案进行教育管理。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形成报告阶段(2015年10月30日--2015年11月15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相关报告,对个案跟进状况前后分析对比。对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形成成果阶段(2015年11月15日—2015年12月31日):对所得材料进行整合,完善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九、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
1.制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立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写出开题报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使后期的研究有章可循,并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
2.针对研究内容进行前期知识、理论、技能的学习。
(二)进入研究
1.根据研究方案制定了月活动安排,明确了以后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2.制定了学生调查问卷,对14级(1)班、(2)班共4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后期进行了数据分析、整理;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避免以偏概全。理性地把握学生学习习惯、厌学行为、及对自我的评价和需求倾向,找到根源、给出对策。
3.针对老师制定调查内容项目,形成老师调查问卷。14级(1)班、(2)班的6位专业老师和文化课老师进行调查走访,并相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把握中职生的学习现状,积极寻求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的办法及途径。
4.针对家长制定调查内容项目,形成家长调查问卷。对14级(1)班10名家长进行调查走访,就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了解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态度、方式、内容及效果等,结合孩子心理需求,找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盲区,为家庭教育提供借鉴措施,并进一步促进家校配合。
(三)应用、验证及改进
整理前期调查成果,对成果进行理论的梳理、操作方法的归纳。针对学校、家庭、班级制定试点实践内容并逐步落实,在老师、家长范围对理论进行讨论、完善。针对具体班级、学生个例进行措施实践、调整、检验。总结得失,写出总结,为形成论文奠基。
(四)成果总结,结题
对所得材料进行整合,完善论文,书写结题报告、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学习、领会市结题通知文件精神,查漏补缺,完善材料。按通知要求整理、装订课题研究所有材料并上交校课题组,接受初步验收,鉴定。
十、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
1.中职生对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和态度和目的的认识。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100%的学生有过厌学心理。75%以上的学生比较喜欢专业技术类课程,只有5%的学生关注基础及理论学科,剩余20%左右的学生对什么课都不感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只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一般,勉强可以接受。
  80%的学生认为学习只要锻炼工作能力即可,20%的学生觉得要在在校期间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
  2.学生对影响自身学习积极性因素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38%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建立在爱好的基础之上,只有喜欢才有兴趣;20%的学生认为认真听讲是因为这门学科很重要,出于理智控制自己好好学习。42%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与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课堂。
  32%的学生认为自己厌学的主要原因是自身不感兴趣,与别人无关;20%的学生觉得父母不当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模式是导致他们讨厌学习的直接原因;45%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积极性的滞后主要源于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和言行伤害;3%的学生说因为曾经受朋友的不良影响,导致学业荒废。85%的学生认同学习状态的好坏与身体的健康与否有必然联系。此外,有80%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75%的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来说是很苦恼的事,只要一上课或端起书本就昏昏欲睡;85%的学生说从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90%的学生认为中专学不到自己预期的知识和技能,感觉读书无用。
4.教师在中职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5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其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影响;82%的学生十分认同老师的语言技巧对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有很大作用;40%的学生较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存在极少数的学生对老师的外貌和打扮敏感。
(二)现象分析
  1.中职生在把握自身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他们性情脆弱,毅力不足,影响他们厌学的因素太多。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学生由于自身承受力差,辨别能力不强,缺乏本该有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一些微小的事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绝大多数中职生的心里已深深刻下“自卑”的烙印。他们躲避家长,回避老师,害怕发言,不敢上台,他们缺乏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
3.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情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十分在乎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和评价,特别关注老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许多学高身正的教师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另外,老师的“严格要求”也会促进学生学习,许多学生表示,即使不喜欢的课程,如果老师要求严格,他们也会“被迫”努力,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4.家长的漠不关心轻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属于被动性学习,但因为之前学习成绩差导致家长彻底对孩子丧失信心,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家长的不闻不问,让学生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5.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不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微薄的薪资待遇,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相应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兴趣是减轻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一个人只有在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自己可以实现生活目标,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学校可通过一些活动,如畅想未来、画生命线等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在自己的长项上突破,尝试体验到成功与喜悦,如果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促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2、学习目标辅导。目标管理法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之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介绍目标管理法,具体包括制定目标、目标的分解与合成、目标考核与评价这三个过程及其相应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讨论分解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目标,坚持执行,一旦有进步就适当奖励自己,逐步超越。辅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并及早努力的方向。在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和环境的基础上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学会科学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
3、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积极心态的培养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让他们掌握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高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4、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进行挫折辅导、自控力培养辅导等,让学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5、学校根据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求重新设置课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6、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开展家长课堂,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教育,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四)操作技术成果
针对中职生厌学问题,主要从学校、家长、教师、学生方面入手,提出了应对措施并有具体的操作办法、步骤及途径,让以上措施在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中变得可实际操作并具有很强的普遍适用性。
(五)实践成果
“中职生厌学现象分析报告”在学生、教师、家长中引起共鸣,使大家认识到在中职生厌学这一现象中,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并从实际行动上开始改变。
首先,学校合理设置课程。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通过对延安市多家幼儿园的走访调查,根据这些幼儿园在实际教学中的需求,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学生认为这些课程都是“真正有用的”,现在的学习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自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完成程度最高的是针对教师的措施,教师表现得非常配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工作模式,与学生的沟通深入而细致。而且根据自己的课程设置了相应的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比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理。也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起来。
家长课堂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因为很多家长在课堂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有效的教育经验。他们在活动中看到了全新的孩子,很家长直感叹:原来我的孩子已经是个有责任心、勇于承担并会主动关心别人的大人了,原来他有这么多自己的想法,原来他可以表现得如此优秀,原来他对人、对事、对朋友,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与选择。并且学会鼓励孩子,常常赞许孩子,并尝试用新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与家长的互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被期待的,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的措施大多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配合,措施落实期间大家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群策群力,学生的生活健康向上,家长教师学生的配合度前所未有的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厌学原因及应对措施”课题研究经过六个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较好地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
1.持续时间有些短,很多策略只能浅尝辄止,有的活动只来得及尝试一次,短期看效果不错,如果要长期化,在形式上还有待改进与完善,时间安排要常态化,内容也应更多样,更有针对性。
2.家长的配合度还是不够,因为忙于生活或是文化程度低的缘故,有很多家长不能真正放下身子,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和伙伴,所以有的交流内容未能如期完成。而且有的措施需要坚持才能有效,比如家长回访或成长档案的建立,这些都需要耐心与坚持。而且有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趋于简单粗暴,也有的表现出与孩子沟通兴致缺缺,这些都需要时间才能慢慢改变,也要逐步把“家长学校”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家长就是提高学生。
3、社会环境对中职生学习的影响这一方面实践不够。因为诸多原因,很难得到实践的机会。
4、自身的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经验和理论并形成书面表达的整个过程并不流畅,而且由于时间过短,使得研究过程有些表面化,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今后的设想
1.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2.结题后积极推广应用成果。结合研究过程中的试点实践及个例教育,及时反馈、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推行并累积经验,使操作更加规范与合理。
总之,本次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半年多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还存在不少差距。通过课题研究,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只要一步步踏实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好。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只要我们提出的理论或方法是对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益的,那我们的研究无疑是有价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