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乡土游(二)2016年4月2日召稼楼,2017年3月1日增下半部豫园灯会申城小吃。

 俊琰 2017-03-03

(一).古镇召稼楼
召稼楼古镇位于上海闵行区(原上海县)沈杜公路旁,(闵浦大桥以东,浦东地区。)是一座重新翻新开发的古镇。

这样的古镇虽然仍保存着原有的风貌,但给人以新的感觉。道路铺设也以现代材料代替了几十年前的弹格路或石板路,显得干净整洁。

同一般江南古镇一样,镇里戏台、广场、牌楼、门楼等都是少不了的。

商业发达,是这些古镇的特色,但不是古镇的全部。小新因顺便来到召稼楼,偏逢“清明时节雨纷纷”,因此只在商业街转了转,留下了这部只能反映古镇部分风貌的图集。

上海摊已有名气的下沙烧卖。

酒楼饭店,各种熟食点心在窄窄的街道二旁排开,令人目不暇接。

拐了几个弯来到古镇第一湾,带三点水的灣是河湾,这是申城地名叫法的特色。

河灣处也是人头攒动,卖小吃的特多。

这里的饮食不光只是当地地方特色了。

不过这草头或者马兰头的馄饨、汤园还有粽子、青团、馅饼等肯定是水乡地区特色。

来杯甘蔗汁吧。

亭榭楼阁、寺庙宝塔、古典园林、茶肆书場…。代表当地文化的很多場所设施,也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清明江南春色浓,桃红柳绿笑春风,白墙黛瓦映碧水,游人如炽诗画中。

在江浙沪的水乡地区,这样的镇曾经星罗棋布。很多是明清时代留下的,但也有元、宋之前的,在农业经济时代,他们是一小片农村地区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枢纽。

几十年前,对于生活在市区的小新来讲,这些都只是“乡下的镇”。

隨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部分的古镇都消失了,对于现在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城市人来讲,越来越感到幸存下来的镇的珍贵。

这块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生活富庶,文化发达。这里的人思想开放,勤劳奋进。确是人杰地灵。当你走过生活过多地有了比较之后。你才会理解,为什么会在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唱出这里的劳动人民画出了“锦绣江南魚米乡”。

古镇第一酒楼,古式样,新装璜。

水乡风光,总是有河道从镇中穿过。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有些河流还承载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因此不少镇往往还是重要的水陆码头。

沿河走廊,在屋檐之下,可避风遮雨。

走进长廊,一边是河,一边是店,店铺里商品丰富,南北货,土特产,应有尽有。

河对岸的吊脚楼也十分别致。

也少不了饭店。

有的饭店还在院子里。

小新曾光顾过的“青桔一碗面”,大概违反广告法,天下第一面的牌子沒有了。

在这远离市区的地方,一碗面条三十多元总是有其值的地方。欢迎八、九十岁的老人来品嚐牛肉牛筋。

街道都有街名。

这种东西回到上海可能买不到。

日用品,医药补品,文化用品,字画书籍…。可惜,下雨了,更多的都未曾看一看。

清明到了,就在这家店买点青团吧。

再見,召稼楼古镇。这次遊览有点行色匆匆,虎头蛇尾了。

(二)2017年上海豫园元宵节灯会

拍摄时间:2月13日(阴历正月十七)

拍摄者:冯威(親戚)

说明:元宵看花灯是中国人重要的民俗,过了正月十五。舂节就算彻底过完了。上海的老城廂的城隍庙豫园九曲桥地区,每年此时也要搞灯会,在这个新式的仿古楼房区,用LED灯做成各式古典灯,也吸引了大批红男绿女来游玩,人山人海,端的是十分热闹。故这批照片也可作上海乡土游之内容,以饗读者。

豫园,九曲桥,上海老饭店,老鳯祥…,这些老上海所熟悉个的名称,能勾起你的回忆吗?在上海出生成长而现在生活在异乡的朋友们,看了这些会使你.倍思親″了吧?

(三)上海滩点心小吃(1)。

经常看到介绍小吃的文章图片。有成都的,西安的,广东的,台湾的…等等。其实上海的小吃也是品种丰富.,美味可口的。而且海纳百川,不断发展。几十年來他也曾经大起大落过,五十年代有过许多老上海口味.的小吃,但六,七十年代渐渐湮没了,改革改放后,许多小吃又出現在市面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现将这些带有乡土气的食品逐渐展现在读者面前。

1.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腐浆。

上海是个快节奏的大都市,.上班族早晨为了赶时间,往往在路上买了早餐边吃边赶路,这四种早点长期以來都陪伴着那些赶路上班的人,被称作四大金刚。

2.汤团:又称园子,元宵。上海人江浙人在春节到元宵间是必吃的食品之一,犹如北方人必吃水饺。它是水磨糯米粉包馅而成,有芝麻,豆沙,鲜肉,荠菜等馅,文革前很多饮食店有大汤园售,好象半两粮票一只(也许是二只),现在这样的店少了。上海出名的是宁波猪油汤团,黑洋酥馅的,味道绝妙,可惜現代人太易'三高″,因此到处可見宁波汤团,少了猪油二字,往往代之以风味二字。

3.松糕:上海特色糕点之一,也是春节期间常見美食。起源于浙江温州。

4.春卷:这是一种立春时节的油炸食品。南方是春卷,尤以江浙沪地区也是常吃之食品,饭店有售,家中也做。北方为春饼,春饼不一定为长条状,小编北方生活过十余载,但未見到过。春卷有甜咸二种,甜的如豆沙馅,咸的可包有黄芽菜肉丝.笋丝等,以上海辣酱油佐食,便成一地方美食。

5.麻球:传统点心。上海及江浙地区流行点心,也是福建沙县小吃之一。小编小时候就听过路边说唱艺人讲的笑话故事,关于洋人研究中国麻球的事。现在传在杭州有一家饭店能将麻球做得如人头一般大。

6.蒸饺:饺子是中国北方最主要的食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也出現了不少饺子店,如东北水饺,山东水饺等。小编是将这种西北蒸饺(生冻品)购回自己用这种电锅加工,便成了锅贴。

7.米饭饼:源自江苏盐城,曾是上海滩十分普通的早点之一,是自然灾害,文革中逐渐消失的早点之一。小编住处不远的真北蔬菜批发零售市場里有食品街,发现了一家掛有'老上海口味的大饼店'(江苏人开的)里有米饭饼,可以回味一下老味道。

8.发糕:江南地区食品,用米粉酒酿等发酵蒸制而成,配以红枣等,甜而松软,无牙齿者尽可放心食用。

9`韮菜饼:改革开放后,上海增加了大批个体饮食摊店,开办者多来自淮北,河南,东北,山东,西北地区,一改过去以江浙.沪人为天下的局面。因此带来了不少北方美味,韮菜饼是其中之一,本图之韮菜饼馅中有韮菜,也有粉条。还有其它韮菜饼品种。

1O.上海蟹壳黄:上海本邦名点。资料显示它又是常州名点,又显示为黄桥烧饼親戚。因其形状如蟹壳而得名。有园形,椭圆形,有甜咸等多味品种,上海如'吳苑饼家',″王宝和'等老字号都将其作为传统点心。

发散思维:看到黄桥烧饼,想起一些影视,'如黄桥决.战″,'东进序曲','五十一号兵站','沙家浜″等,感觉当年新四军就生活条件这一项比八路军要好多了。

11.巧果:上海地方糕点。也有甜咸二味。这似乎也属于清真食品。

12.鲜花饼:产自植物王国的彩云之南。外貌如同苏式月饼,但馅由鲜花制成,奇香无比,一口下去,沁人肺腑。此处的玫瑰饼比玫瑰月饼味道要浓得多,似乎能使人忆起五十年代初的一种花卉形的玫瑰糖。

13.馓子,麻油馓子:一种油炸食品,但不知为何上海人往往在其称呼前加上麻油二字,它可能也是清真食品。在国内有很多派别。

14.葱油饼.实为闵菜和鲁菜系的食品,在上海滩发揚光大,己有百余年历史,在上海市民中颇受欢迎,但在很多区域内发展艰辛,2016年受人关注的'阿大葱油饼″事就很说明问题。

15.定胜糕:这是个有千年历史的古老糕点,发源自杭州或苏州。民间传说同韩世忠梁红玉以八千韩家军抗击并战胜十万金兵的故事有关,此糕为韩世忠命名。原料是粗的米粉,甜。上海滩的定胜糕形状为苏式,我小时候看到过造房子上梁发馒头定胜糕,現在一般在喜庆埸合节假日表示吉祥可看到其身影。

16.老虎脚爪:为上海传统点心,发源于江苏盐城。原先那种烧炭的烘大饼的炉子在每天灭火前,大饼师付会用面做一批老虎脚爪贴在炉膛内以余火烘熟。因此此食品很普通,凡做大饼油条的店均有供应,其形状如虎脚,味甜,可外焦而内嫩。但隨炭炉的消失,传统.老虎脚爪己难覓踪影。此图中之老虎脚爪为新疆品,沪上現有不少來自新疆维族做新疆大饼'馕'的店,也生产老虎脚爪,但形状差异很大,是咸味的,完全不是那个感觉。

17.青团:此也为一款古老点心,清明节前并开始市場有供应的了,相传为纪念介子推而制作产生,真如纪念屈原而产生粽子一般。绿色取之于艾草,清明时节盛行于江浙沪。照片上青团为淮海西路一上海著名商标产品。

(本集结束,在以后的上海乡土游中陆续推出新做点心小吃,不使旅游者有空腹之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