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解决城镇化五个不可持续问题

 文明世界拼图 2017-03-03

如何解决城镇化五个不可持续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迈进,随之伴随而来的是城镇化速率也正在下降,进入城镇化的后半程。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节点,其发展也存在着五个不可持续问题。

  首先,城市二元结构的格局不可持续。中国不仅因为城乡分治而形成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而且在城镇内部也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在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50%的城镇化进程中,这种双重二元结构不仅没有消解,在某些方面甚至进一步固化了。

       其次,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不可持续。据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全国城镇建设面积增长达76%,但是城镇人口仅增长达50%;承载的人口从每平方公里7700人下降到7000人,大约下降了10%。

       第三,城镇化开发建设筹资模式不可持续。包括:通过“计划价征地、市场价卖地”赚取土地差价款用于城市建设的模式不可持续,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举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模式不可持续。

  第四,城镇化局部泡沫化局面不可持续。全国很多城市要走向世界、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国内陆现有摩天大楼,另有五百多座已经完成土地拍卖、设计招标或已奠基。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摩天大楼总数引领世界。但新城新区数量多、规划面积大、城市功能弱、产业基础差,不少地方出现“鬼城”,再加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不畅。第五,城镇化失衡布局不可持续。从规模结构看:大的大、小的小的问题突出,好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不足;从区域布局看:城镇化水平东高西低,工业化程度高的东部地区,总城市数、县级城市数明显多于工业化程度低的中西部地区。

  要推进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就要突破以上的这些问题?对此,中金产业城镇化研究员彭作岳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关键及其遵循的内容。一是政府要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二是要把提高密度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三是要把城乡一体、四化同步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遵循。同时,城镇化要取得突破发展,需要用改革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试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首先坚持改革创新,试点先行。要充分发挥试点先行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尽可能避免过度增加政府,坚持管好管到位;扩大社会资本进入。其次是体现多元化、可持续的要求。主体、项目类型、产品和技术多元;资金、项目收益、风险控制的可持续。只有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在城市建设运营和融资方面,让公共部门共同参与,完善相关利益分配,按照现金流情况,分类推进融资,进行优化配置。最后,要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的作用。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空间格局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开发性金融在这方面将大有作为。

  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五大不可持续问题,需要掌握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关键、遵循原则及用改革办法来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发挥试点先行的作用,才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