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药物,你都掌握了吗?作者:一叶飘零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全身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致病人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一种可逆性功能抑制状态,通常分为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关于这些全麻药物特点,你都知道吗? 一、吸入麻醉药的特点 1、唯一能单独达到全麻四要素的麻醉药; 2、可控性好,深浅易调节; 3、现代吸入麻醉药几乎不在体内代谢,原样经肺排出; 4、血/气分配系数(血溶解度)低,诱导和清醒快; 5、油/气分配系数:系数越大MAC越小,与麻醉药强度有关,故有脂质学说,吸入麻醉药都是亲脂性的; 6、减弱心肌收缩力,血压下降与浓度相关; 7、扩张血管,致血容量相对不足,血压下降; 8、抑制呼吸,较强的吸入麻醉药会引起与药物有关的呼吸抑制; 9、对运动终板有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产生肌肉松弛,与肌松药产生协同作用; 10、空气污染。 二、静脉麻醉药物的特点 1、无手术室污染和燃烧爆炸的潜在危险; 2、入睡舒适,避免呼吸道刺激和难闻气味,病人的依从性好; 3、目前无任何一个静脉麻醉药,能够单一满足麻醉,无镇痛作用(氯胺酮除外),需复合麻醉性镇痛药完成麻醉; 4、可控性不如吸入麻醉药,打进去出不来,有拮抗药:阿片类——纳洛酮,安定类——氟马西尼; 5、在体内代谢,受肝、肾功能及内环境状态的影响,如果病人肝、肾功能不全,则术后可能发生苏醒延迟; 6、无法连续监测血药浓度; 7、依体重计算药物剂量不科学; 8、抑制心肌收缩力,抑制呼吸,扩张血管,与剂量相关。 常用静脉全麻药物特点 丙泊酚 1、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超短效新型静脉麻醉药; 2、起效快,诱导舒适; 3、低血容量及老人易引起严重低血压:处理:缓慢注药,同时使用适量的升压药; 4、全麻维持TCI,停药即醒; 5、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与剂量相关; 6、轻微镇痛; 7、常用于门诊短小手术和内镜检查; 8、注射部位疼痛;处理:在给药前经静脉注入适量利多卡因,可以减少疼痛的发生; 9、偶有过敏反应。 芬太尼 1、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麻醉性镇疼药,脂溶性高,镇痛效应强; 2、单次静脉注射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短,容易控制; 3、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不抑制心肌收缩力,无组胺释放; 4、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呛咳反应,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术后还会产生呼吸遗忘现象。处理:缓慢注射芬太尼,术后继续控制呼吸及使用拮抗剂纳洛酮; 5、致胸壁和腹壁肌肉僵硬。处理:在给予芬太尼之前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或给予拮抗剂纳洛酮; 6、麻醉后的恶性、呕吐;处理:术毕前给予止吐药。 氯胺酮 1、 目前临床上静脉麻醉药中唯一可以产生较强镇痛作用; 2、 分离麻醉,并不消除意识,只是使病人感觉与境相脱; 3、 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儿手术的麻醉; 4、 对呼吸影响较小,但和镇痛药联合使用时,可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处理:辅助呼吸; 5、直接抑制心肌收缩,但对心血管中枢有兴奋作用且占优势,故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6、升高颅压,眼内压,因此禁用于颅内、眼科手术; 7、成人苏醒期精神症状,表现为谵妄、狂躁、精神错乱等,严重者变现为抽搐或惊厥。处理:麻醉结束后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8、粘液腺和支气管粘膜分泌增多,可以造成呼吸道梗阻。处理: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术前应用抗胆碱药。 咪达唑仑 1、唯一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物,刺激性小,作用时间短,效能强; 2、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 3、有效的消除术中知晓,闭角型青光眼和孕妇禁用。 依托咪酯 1、短效催眠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镇痛作用; 2、对循环功能影响小,适用于年老体弱和危重病人的麻醉; 3、刺激血管,处理:预先给予镇痛药或静脉给予局麻药; 4、反复用药或持续滴注后可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因此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5、麻醉后出现恶心、呕吐。处理:术毕前给予止吐药。 以上是常用的全麻药物,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充分了解它们的特点,合理选择用药已达到最适宜病人的生理状态,是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