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月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昵称40805689 2017-03-04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0-7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交流合作中发现二月份天数的规律。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年历卡,探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
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出示图片,问: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吗?(1949年10月1日)
出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图,问:这是什么画面呢?
(结合图片,教师说明:2012年6月1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师:刚才我们的谈话都涉及到什么?(年、月、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2. 你已经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整理一下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合作学习,探究验证
(一)探究大月、小月
1.出示2004年年历,问“这是哪一年的日历?”“一月份有多少天?”示范将1-3月的天数填入表格。
2.出示活动要求一。同桌合作,按活动要求填在完一。
3.观察表一,发现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小组交流。
4.全班展示汇报交流。
5.介绍大月、小月。
6.记忆大小月。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1)歌诀记忆法、
①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只有二月有变化。
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②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2)左拳记忆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7.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说出他的生日在几月份,其他同学判断,要是大月请举手,要是小月请握拳。
(二)探究平年、闰年。
在上面的游戏中,教师最后报一个二月时提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应了?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有时是28天,有时又是29天,其中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次探究。
1.探究“四年一闰”
(1)逐步出示活动要求二。
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把这一年二月份的天数填入表二。
认真倾听,根据播报员所提供的信息填完表二。
仔细观察表二,把你的发现给同桌说一说。
(2)展示表二,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
每4年里有3个2月是28天,1个2月是29天。
(3)认识平年、闰年。知道为什么四年一闰。
为什么每四年就有一个二月份是29天呢?
教师补充小知识1: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4)闰年年份与4的关系
让学生将表二中闰年的年份涂色。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算一下,从2012年往后哪一年是闰年?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算式,生口算出结果: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2005÷4=501……1 2006÷4=501……2
2007÷4=501……3 2008÷4=502
2009÷4=502……1 2010÷4=502……2
2011÷4=502……3 2012÷4=503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闰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2. 探究“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1)发现问题
师: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分组计算判断)
1949年 1992年 1900年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教师出示1900年年历发现1900年是平年。在与一般规律发生矛盾时,出示小知识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为什么“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继续补充小知识: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也就是说: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 .练一练: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用手势回答)
1600年 1700年 1800年 2000年 2100年
三、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年月日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我会填!
(1)平年全年有( )天,
闰年全年有( )天。
(2)10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连续两个月都是大月的是( )月和( )月。
(4)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是1个季度。
是第一季度,
是第二季度,
是第三季度,
是第四季度。
2.我会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豆豆4月31日那天去了上海。
(3)琪琪的书包是2011年2月29 日买的。
(4)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1个特殊的二月。
(5)5、6两个月共62天。
3.我知道!
1.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
两个月去外婆家的吗?
2.小丽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你知道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吗?
4.我最棒!
贝贝已经12岁了,可他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他是哪一天出生的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六、作业
参考下面的资料,制一个月历。
2013年1月1日,星期二;2月1日,星期五; 3月1日,星期五;4月1日,星期一;
5月1日,星期三;6月1日,星期六; 7月1日,星期一;8月1日,星期四;
9月1日,星期日;10月1日,星期二;11月1日,星期五;12月1日,星期日。
附页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大月:31天 1、3、5、7、8、10、12月 (7个)31×7=217(天)
一 年
12个月
小月:30天 4、6、9、11月 (4个)30×4=120(天) 28天 平 年 217+120+28=365(天)
特殊: 2月
29天 闰 年 217+120+29=366(天)
《年 月 日》教学反思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小 冯武云
《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对年月日又多少有一些了解。怎样在学生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将这么多知识点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怎样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突破教学难点,发现闰年出现的规律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多次教学设计。最终是按照“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验证整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三步来设计的。现从成功与不足两方面来进行反思。
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分享中共同探究。
这节课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是探究大月、小月,第二次是探究平年与闰年。两次活动之间是用判断大小月的游戏连接起来的。对比两次活动的设计,基本相同,都是按照“观察—记录—发现—分享交流”来进行的,但又没有重复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分享范围的变换和节奏不同。第一次活动记录时同桌共同记录,四人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分享;第二次活动先是全班共享二月份的天数,再同桌交流发现的规律。由于全班共有的资源较多(12年),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四年一闰。两次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这是比较欣慰的一点。回想刚开始设计活动一时,我是按照教材先填写了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年份,又用2008年和2011年两年验证了一下学生的发现。由于年份较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说服力也不强。活动二也是我给了学生连续8年的二月份天数,学生记录在表二中。学生没有自己找二月份天数的乐趣,有一种被迫配合老师的感觉。如果每人都来完成12年的每月天数的统计,又太耽误时间。在这次设计时,我给学生每人准备了2001年至2012年中某一年的年历。随着年份的增多,学生特别想知道这么多年份中相同天数的月份是不是每年都一样,因此在交流环节都听得非常认真,看得也很仔细,对大小月的认识比只有四个年份时更加清晰。闰年的探究也是因为每人都有当播报员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起来了。年份的增多,也更便于学生观察出四年一闰。12年的年历不仅便于学生观察,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学会了合作处理大量信息。全班的分享有力地提高了课堂的探究效果。
第二个成功之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主要在导入部分和巩固练习两部分来感受。
从学生熟悉的自己的生日到不熟悉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让学生感受到年月日与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拓展环节学生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不足之处。
老师方面:在发年历时虽然考虑到同桌的最好不要是同一年的,但少问了一句,导致第一次探究时有同桌拿的是同一年的年历,不便于对比,虽然最后调整了,但孩子已经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填完表一了,有点不甘心,情绪稍有影响。以后考虑要周全,还要落实。
学生方面:全班交流时个别学生声音太小,需重复表达,耽误时间。以后在语言表达方面还要加强训练,提高分享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