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徒手治疗的心法

 xyf4345 2017-03-05

我刚开始学习治疗的时候跟大多数治疗师一样,都是从松背开始的。

现今社会人的一天都是在弯腰驼背的工作和玩手机中度过的,所以身体最紧张的部位就是后背。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后背一紧张,灵活性就下降了,四周的骨骼与关节就会做出相应的代偿和紧张。

比如:很多的手腕痛,都是因为尺桡骨的位置发生相对扭转导致的,尺桡骨扭转又是肩胛骨的移位导致的,影响肩胛过位置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胸椎和肋骨。后背松开后,肩胛骨回来了,手腕不用治自己甩两下就好了。所以放松背部是大部分治疗的前奏,也是治疗疼痛的基础。

对于一名治疗师来说,后背若是能够彻底松解,治疗就完成了一半,效果也是一次比一次好。放松后背需要达到两个目的,1、松解肌肉2、晃开关节。

要想达到以上两点没有个一两年的功夫是做不到了。

下面是我自己多年总结的一点经验:

每个治疗师根据自身的情况不同,在治疗时选择站位、坐位均可。无论用哪个体位,身体必需是松的。这是我平时练功的样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发出多少力到患者身上,患者就会传回多少反作用力。当身体是松的时候,传回来的力就有身体的支撑点来屈承受(坐着是坐骨结节,站着是两只脚),身上的关节则不会受力。

以站姿为例:要领便是‘沉肩垂肘’‘腰垮膝松’。任何的绷紧和耸肩都会导致反作用力储存到关节,造成损伤。哪怕是再小的损伤,日积月累也会出现大问题。腰垮下去,就能借助身体的重力,治疗的时候才能渗透、持久。膝松后就可以将反作用力泄到足底。(储力、渗透、泄力是讲不明白的,自己慢慢体会。)

除了上面8字要诀,还要注意的就是脚的稳定,脚站稳了身体才会松下来。通常发力的时候是手脚交叉的(左脚发力通过腰传到右手),收力的时候手脚是同向的(反作用力通过右手传到右脚泄到脚底)。这就要求同手同脚(左手施力左脚在前)。

我们的心法是: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腰垮膝松、足下根生、力来则现、力去不留。(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