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乙己告诉你:古人考试实在难,简直难于上青天!

 山爷wzs0718 2017-03-06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原创文:驽愚风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听人家背地里讲,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鲁迅《孔乙己》


孔乙己,一个悲催的落榜穷酸秀才,挨了世人多少的冷漠的白眼和嘲笑?

因此,在那个科举的时代,孔乙己除了穷死,别无生路。


于是,

“可是,读书人的事,你知道么?”就成了孔乙己的经典名言。


可是,你造吗——到底古代读书人考试有多难考呢?

一、

要想成为未来官吏的读书人首先需要背诵以下书籍,用今天的话那叫必修课:

《论语》11750字;

《孟子》34685字;

《书经》25700字;

《诗经》39234字;

《礼记》99010字;

《左传》196845字。

以上合计407200多字.


这些数字能让你汗颜吧?


然鹅,这个数字在古人眼里只能算毛毛雨啦。


这些书籍在古代只能归属伦理教材,除背诵之外还要融会贯通。学子们在融会贯通的同时,必然还要加上倒背如流几十倍甚至于N倍于40万+的注释!


这算不算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所以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有许多年过古稀的穷酸书生虽然经过多年寒窗的煎熬,却仍然却得不到科举制度时代最低级别的秀才文凭的最大原因啦!


想想真是好心塞!

二、

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考试程序何其多?你们现代人的考试多吗?

告诉你——多乎哉?不多也。和我们古人比起来,那只能算小CASE啦!


科举制度到了明朝,已经完善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要想考上秀才,那得经过县试、府试、院试(此院试非彼院士)三道“通关游戏”及格者才能成为秀才!


就算你有幸中了秀才之后每年都要重考一次,以防学子们不进则退的惰性,美其名曰“岁试”。


只有岁试合格者,才能拿到考“举人”的入场券。


考“举人”的考试叫“乡试”,录取率远小于1/10。中举之后,还得在省城进行“复试”,复试优胜者才有资格拿到进京赶考的“门票”,当然只有都是各省的超级学霸们才能成为幸运儿!


所以很多秀才考举人喜极而泣甚至喜极而“疯”的现象司空见惯,并不是范进一人因中举而高兴得发飙!

不过到了清代,秀才能享受的“优厚待遇”是“可以穿长衫”和“见县官不用下跪”的“特权”。


看来还是读书好,秀才可以穿长衫!你有钱不读书是不可以穿长衫的!


摩擦摩擦,踩着魔鬼的步伐!耶!


所以啊,你们就知道孔乙己为啥能穿长衫了吧?

咱穿长衫站着喝酒肿么了?碍着你了?我的风采我的秀!

三、

往往我们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捉急个啥?你忙着赶考啊?


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啥叫赶考?


一般都说成“进京赶考”,别名“会试”。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举人”云集北京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会试”。


所以呀,你即使你是学霸你也得“赶”,得“赶”上这三年一度的机遇的天时!


另外,举人之考一般是在秋末举行,下一阶段的“进士”之考一般在春节过后举行,两次考试时间间隔大约100天左右。在那木有飞机和动车的年代,有钱人家尚可骑马坐车或买舟代步,没钱的穷酸们只能日夜兼程“甩火腿”。你说不“赶考”能行吗?


而且在100天内的时间里,还包括“回乡祭祖”、“与族人共享中举大喜”活动的程序。你远在新疆,他远在珠江,你说不“赶紧”能行吗?


在赶考的不远万里千里的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的“赶考”之时,还要背负几十斤重的大书箱,以备沿途随时复习。其间的辛苦和心酸,是你们现代人付出的N倍!


而且这超过三个月的打尖住店的路费盘缠,对穷酸们来说,都是不小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再加上背书箱的压力,真可谓压力山大!而且,万一落榜,还要再等上三年!在京各省的“会馆”就是为各地的落榜举人们而准备的!


会试的考场在今天北京东城区东南的“贡院”举行。能通过会试的幸运儿也不会超过录取线的1/10,真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最后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那就是考试的最高级,最后角逐状元榜眼探花!


总而言之,考试忒难!

难怪有现代人得出结论:看来——

就古人考秀才的伦理在今天而言,其难度已远远超过今天考硕士;

至于考进士的难度系数,也远远超过获得“博导”头衔!


嗟乎,

考试之难,

简直难于上青天!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