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关县古堡群

 木头1018 2017-03-06


偏关现存古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均为全国罕见。




从年代跨度说:偏关古堡群有战国和隋唐的吴王城,西汉的九龙山古城,五代北汉的偏头寨,明代古城堡更是遍布全境,年代跨度长达2000年;

从保存数量说:偏关县境内三里一墩、五里一台、十里一堡,历史上古堡多达49座,目前仍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堡营寨30多座;

从功能性质说:偏关古堡有作为指挥中心的偏头关城,有作为传烽接应地的草垛山堡、黄龙池堡等,有作为驿站的马站堡,有作为重要驻兵地的老营堡,有作为桥头堡的贾堡、水泉堡、滑石涧堡、老牛湾堡,有作为内外长城交汇地的柏杨岭堡等;

从建筑规模说:有面积达50000万方米的特大型城堡老营堡,也有面积不足 600平方米 的袖珍城堡柏杨岭堡等;

从选址角度说:有建在高山之巅的柏杨岭堡、草垛山堡,建在河谷的偏头关、贾堡、老营堡、马站堡、楼沟堡,建在山坡的水泉堡、滑石涧堡,建在山麓的桦林堡、黄龙池堡,建在黄河边的老牛湾堡,建在长城上的水泉堡、滑石涧堡、桦林堡、老营堡,建在悬崖边的九龙山古城等。




因此,把偏关称作“中华古堡第一县”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马站古堡


距偏关城40里。城墙高三丈六,长宽约四华里。据碑文记载,明正德十年建置,当时既是驻军要地,也是传递檄文的驿站,曾驻守将士3000余人。这里曾是内长城抵抗蒙古瓦剌兵的一个咽喉要地,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走进马站村,一处处破败的城墙,像刀子一样划开了时间的记忆。昔日的辉煌虽然都在岁月的蹄印里锈蚀了,但一块块凝结烽火的城砖,却仍闪耀着六百年的精神与风骨。就是这座古堡,曾抵抗过大漠的朔风,守卫过民族的尊严。六百年前的风声鹤唳,六百年前的金戈铁马,到了六百年后的今天,都随风而逝了。历史的斑驳与神秘,都隐藏在古堡宽大的衣袖里了。而人们的生活,依然照旧。


贾堡


贾堡,原来叫贾家堡,是以贾氏冠名的,始建于明朝嘉靖末年。贾堡地处偏关、平鲁、清水河三县交界处,是鸡犬相闻之地,如今破落得早已失去昔日风采。堡前,关河里的流水时续时断;堡后,山峦绵连起伏。深秋,一夜的冷霜让杨柳枯黄了的叶片撒落一地。古堡呈方形,堡墙参差不齐,四面并无遮拦,八方皆可行走,唯有仅存的南门,在艳丽的阳光下,让人感觉格外的沧桑。堡里很静,走进去,好一阵子都未见人影儿。堡中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旧戏台,正面看上去,就像一只张开的大嘴,面对这苍凉的戏院。戏台年久失修,四壁透风漏雨,四处都集下了厚厚的灰尘。戏台闲置许久,没有人记得上一回从这里传出优美的唱腔是什么时候了。如今的戏台,也如过气的演员那般,渐露衰老之相。


老营


老营,地处关河河谷,建于明正德年间,扩建于万历年间。初置参将,后设游击,立守御千户所,总兵管辖官兵3000多人。城堡依山而建,有3座城门,被四周的山围成“凹”字形。城北山顶上是古长城,长城外便是今日的内蒙古清水河县。城的西头通往偏关县城,距离约有80多里,东头通往平鲁、朔州。古城的城墙全部用砖石砌成,非常坚固。城内都是东西向的大街,路面宽阔,两旁的店铺开着门,因为没什么人光顾,显出残败的景象。城墙上的砖石已被拆得所剩无几,裸露出来的黄土被风雨侵蚀,不断剥落,不由得让人产生沧海桑田的感叹。因南城墙向阳避风,又因城墙厚重异常,所以当地村民就城墙上掏了洞,称作“土窝窝”,这也就自然形成了“老营堡特色”。


第一建筑史

微信号:arc1cn

编辑:zt

审核:ny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