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中医千古事」—医中之圣张仲景,乱世从医悟真知(连载一)

 等待MYLOVE 2017-03-07

「千古中医千古事」—医中之圣张仲景,乱世从医悟真知(连载一)

诸侯混战的东汉成为各路英雄演绎铁血人生的华丽舞台。那片战火焚烧的大地同样也孕育了一批胸怀苍生的名医,诞生于东汉年间的张仲景正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位。眼见民不聊生的惨状,张仲景立志做一名能为黎民解除病痛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杂病论》自序)

东汉恒帝年间,张仲景出生于南阳郡涅阳的官宦之家。他从小嗜好医学,年仅十岁就阅读了很多医学典籍。成年后,张仲景跟随同郡的张伯祖学习医术,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医术逐渐精湛,声名远播。

「千古中医千古事」—医中之圣张仲景,乱世从医悟真知(连载一)

事与愿违,张仲景的父亲更希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晋身仕途。为了不违父愿,他最终通过举孝廉的途径进入官场,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他也因此被世人称为“张长沙”。尽管如此,他仍然放不下为百姓治病的初衷,在长沙的公堂之上为当地百姓看病,后来人们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以此来纪念张仲景。

在长期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医方,结合当时瘟疫流行的现状,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书中所写立的辩证论治的原则,成为后世中医临床的准则,对中华传统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伤寒杂病论》在广为流传的同时,也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千古中医千古事」—医中之圣张仲景,乱世从医悟真知(连载一)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东汉时期频繁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很多人因此在瘟疫中丧生。从汉献帝建安元年起,在短短十年之间,张仲景家族中便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患者又占了百分之七十。眼见身边亲人一个个离开人间,他更加坚定了从医济世的志向。

出身于官宦家庭的张仲景笃实好学,博览群书,从史书上读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艺术非常钦佩。从此,他便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柩》、《阴阳大论》等古代医书。

「千古中医千古事」—医中之圣张仲景,乱世从医悟真知(连载一)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拜他做了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不久,他的艺术很快超过老师,开始为百姓治病,在当地小有名气。

为了精进医术,他大量采集民间验方,不畏路途遥远拜访名医。一次,他听说襄阳城里同济堂有个绰号“王神仙”的名医,有一手治疗背疮的绝活。他立即带上行李,长途跋涉几百里到同济堂中做了一名伙计,跟随“王神仙”治病学医。

张仲景博览历代典籍,广取众家之长,医术日益精湛,遂成为一代名医。

汉朝时,迷信巫术仍然十分盛行,很多百姓患病后不去看病,而是请来巫婆降妖捉怪,不但被巫婆骗取钱财,还时常因为延误治病时机而丧命。张仲景眼见这种状况,十分着急,经常苦口婆心规劝患者不要相信巫师,并用医疗实效来驳斥巫术迷信,奉劝人们相信医术。

「千古中医千古事」—医中之圣张仲景,乱世从医悟真知(连载一)

一天,张仲景遇见了一位疯疯癫癫的妇女,哭闹不停。他的家人认为这是鬼怪附体,准备请当地的巫婆为他“驱邪”。张仲景观察病人的神色,仔细切脉后,断定他是由于“热血入室”刺激大脑所导致的。于是,他根据病人的状况,决定用针灸的办法为他医治。只扎了几针,患病的妇女神志便开始清醒,几天后病慢慢好起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便康复了。一些百姓听说了这件事情,患病后便不再请巫师,而是找张仲景看病。

[结语]

原创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什么不妥之处,欢迎您在评论区里指出,您的建议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您也可以把您关心的疾病问题发在评论区,小编会整合后做相关分享,期待您的留言与意见!

监制/编辑:温馨

单位:仁医堂名医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