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10首古诗词,看中国女子的雅致生活

 汉青的马甲 2017-03-08





1.定情诗(节选)
晋·繁钦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赏析:这几句诗写了古代女子穿着打扮、一钗一衫中蕴含的无限深意。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古代女子的臂钏又称“缠臂金”,如苏东坡《寒具》诗:“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古代未字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古代手镯称为“跳脱”,梁代陶弘景在《真浩》中也记述了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玉跳脱的故事。跳脱的名字在明清以后就渐渐被镯、钏取代了。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古人爱玉。《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搔头是簪的别称,《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曾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即由此而来。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古代的绢称为纨素,而裙是从“裳”演变而来。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中”同“衷”,白绢是一分纤尘不染的恋恋情怀。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曹植《洛神赋》中有“远游之文履”,指绣花的鞋子,在南朝时,凡娶妇之家须先下绢丝新鞋一双为聘礼。


2.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赏析:游春是古代女子春天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这首诗就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春所作,写了杨贵妃等唐朝皇室贵族女子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首二句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宴乐之奢侈,“后来”一段写杨国忠的气焰和无耻。这首诗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同时又含蓄不露,诗中无一断语处,却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 


 

3. 点绛唇(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这首诗摘取了一个古代少女一个生活片段,其中透露出几分娇羞的情态。花草树木环绕着的秋千架,架上的绳索还在悠悠晃动。刚刚荡完秋千的少女,搓着麻困了的小手。在她身旁,盛开的花朵上挂着大滴大滴的露珠;而她自己,已是涔涔香汗透湿薄薄罗衣……然而就在此时,客人来了。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不仅袜子脱落下来,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她跑到了园门口,却又忍不住回头看看,看又不好意思正面看,于是就拉过园门前的梅枝,装着是嗅青梅。这一抬眉低首间,透露出无限单纯美好。



4.闺情(唐·杜牧)

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袖红垂寂寞,眉黛敛衣稀。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

赏析:这首词写了古代女子晨起装扮时的生活画面。却月眉是唐代时兴的眉样,鸦鬓以形容女子鬓发乌黑亮丽。用檀粉轻轻匀面,穿上明艳的衣服。下片文风一转,衣服鲜妍靓丽、眉黛美好如画,其中却无不透露出丝丝寂寞、淡淡哀愁。而这哀愁的原因在最后一句被点明了:不知道自己这如此美好的妆容,能不能在今晚被夫君看到?


5.朱淑真《清平乐·恼烟撩露》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赏析:上片写一对男女游湖遇雨,为之小驻。先是“携手藕花湖上路”,这大约是西湖之白堤吧,那里的藕花当已开了,也许这对情侣最初就是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正是这场梅雨及撩拨着人的“烟”呀“露”呀,留他们停步了,总得找个避雨的处所吧。“留我须臾住”的“我”,乃是复数,相当于“我们”。游湖赏花而遇雨,却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幽清的环境和难得亲近的机会。下片写女主人公大胆的举动及归来后异常的心理。由于女主人公难得与男友单独亲近,一旦相会于幽静场所,“娇痴”之态毕露。 “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这样的热情,这样的主动,休说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时失措或诧异。但女人主公不管许多,“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亲”一类清规戒律,遂有了恋爱中的甜蜜的体验。正因为是分外难得的美好,感觉也就特别强烈而持久。“最是分携时候”,多么依依不舍:“归来懒傍妆台”,何等心神不宁。两笔就把一个身陷爱情中的女子甜蜜娇羞的情态写活了。

6.浣溪沙·闺情

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赏析:这首词起笔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 “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她又贴花饰,又戴宝鸭,正是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眼波才动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显然是心上人。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有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注意到了。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把上下两阙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虽然我这么喜欢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只好以书寄怀。信上写的是什么呢?“月移花影约重来”。明月上移,花影摇动,到那时我们来幽会吧!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会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未来的期待。

  


7.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赏析:这首词写了作者和小周后婚前约会的场景。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我光着脚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词以女子口吻写出,写出了女子偷会心上人时小心翼翼又无比兴奋的心情。


8苏轼《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闲雅而有生气。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熏风指南风,也是初夏的气候特征.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9.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赏析:对于平常人家的女子,春日里斗草是十分常见且有趣的活动。这首诗便以这两种活动开篇,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在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斗草,据 《荆楚岁时记》:“ 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 斗百草之戏”。 “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在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 乞巧。 《西京杂记》说:“汉 彩女尝以 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这天晚上,在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 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在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终与谁同”,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只好在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在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在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10.《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上元节女子出门游玩看灯也是一年中最为快乐的日子。这首词作者就回忆了年少时上元节游玩的场景。上片写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