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武道断手(二)

 常松长功 2017-03-08

 第二节 :断手之间架

     大成拳虽然有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之言,但是对初学者而言,正确的姿势可促进气血流通,劲力的流畅的发挥,而姿势的错误则会导致气血的阻滞不畅通。大成拳的姿势的正确性来源于间架的培养。

     大成拳间架的总体要领原则:虚领顶劲、头正目直、神气含蓄;手指分撑、肩撑肘横、胸部含蓄、腹部充实、腰挺胯提、身形中正、不偏不倚、双膝撑拔、脊背似弓、吸胯溜臀、似坐非做、足心吸含、十趾抓地。

    良好的身法的收、放、缩、提、卷、纵、扑、展、撞、拔等,均来自肌体间架结构舒运动轨迹能力的趋势。拳道攻防性的施展间架之法形体势变。在具备接手“懂劲”后,就要在“断手”中充分体现出应感随机而作。间架的见手破手即是形体随应而变,应机而趋势轨迹运动。实施各种攻防的技术、战术于“接手”中,体现出间架的柔去而惊抖,刚来而缠绕的形体趋势轨迹的机变。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粘走冷打互生,沾粘连随,冷脆快重,化打合一。间架的刚柔的随机变化,能驱使劲力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空灵走化,不受外力的制约,丝毫不受力,则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能力,达到浑身无点不发俩,挨着何处何处具有发力的能力,即是拳打两不知的基础。动急则急应如脱兔,静缓则笃实如处子,随缓则缓,应急而急,应物了然,随机而作,动静皆于自然。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地达到以柔接冷打使战术形成,叫僵对手破坏其间架,将其刚体质点化为乌有的间架神变的意境。接手的沾粘连随,击打的冷脆快重,劲力的应物而变,战术的得而疾断法则均是间架空间性趋势的延续放长。有形“拳道”的攻防技术凭的是招势,招势全凭至妙变化之条件出势,即是用心有意有形的。无形“拳道”的攻防功技艺凭的是劲力,劲力全凭至妙变化之本能而作,出势含形致变至妙,皆由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变劲爆发而至。不论是有形“拳道”,还是无形“拳道的实战基础皆是间架的合理配备而用,其凭自然力而得其用,其是无己意无己形,他人之意之形而出之。故曰此为“形无形,是真形;意无意,是真意”。训练大成拳攻防之道的“拳势”是由基本间架开始,初必从有招有式开始,练致精熟的无形本能变动转换,达到至妙变化之本能而出,是为初步间架懂劲的开始。初步间架懂劲后,就要以含形随应变化,而间架皆从自然力取法修正校对,时致神明,自然力自成,就达到神明艺境,具备间架神动之化,至此可谓大成之正果,即“拳道合一”的艺境,此乃无招无式之间架。间架的训练要达到“劲整势备”,乃言姿势形体要式式具备“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周身、法合自然、一动百动,意动身随,自不期然而然”的特性。自身内具备“六要”的机要之法得矣!得此机要之法,在较技施用“拳势”时就可“顺则以力进退顺击;逆则以力退进阻击”,全凭随感而应,不暇思索,乃“不期然而然,不期至而至”的“浑元功真劲艺境”成矣!故练习“拳势”时,不要为以招而练招,在具备懂劲的基础上合理的配备间架结构轨迹演化拳势力的生化,反之成为空演招式的花架子,要从“学而”而“至用”两方面训练的内容入手,将所有攻与防两者兼容,即打顾合一,从而解决练与用法之关系,以融会贯通融为原则,从而实现“以肌肤听触之良知良能”的运用,“应感之良能而作”是攻防机制中预应调整、本能触发的劲力贯通真实体的认知;逐而达至“驭静以动,动中亦静,静动互为其根”的基本法则中来调整间架的运行轨迹,以及劲力的“柔化刚发,以松骤紧,阴阳松紧而得其用”的基本技术实施。还有形体之曲中直发的立体间架方圆并发之妙”来控点发力,再上升到以“趋势”的运用来校正“拳势”的运用。再以“趋势”之法,融会劲力懂而搏发,动静互为其根;正奇进退之机,缓急转换之质变之妙”,均来源于自然之神意、神气在有意识无意识中发挥,悉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也就上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无为而至、法合自然”之境界,进而做到因物之所为的“无不为”之艺境。从而达到从抽象中求得真实的具体之本能法合练用,达到抽象的运用攻防拳势的具体能力的运用。只有经过“有形间架到无形间架的融会贯通的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训练,即经过“质变”的“以有入无”之过程,方能达到松灵自然、独立守神的圣境。即达到神明艺境。

    间架是断手的根本保障,没有优良间架,何谈整劲,整体运动,所以,间架在断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一、整体结构
    1、丁八步:大成拳断手时应是丁八步站定。丁八步亦称稍息步,非丁非八之步,重心前三后七,虚实定位,有利于进退、变换、闪退、挪移,又有利于下盘的平衡性和稳固性。保持身体四面八方平衡支撑力,有助于整劲的发挥。
    2、正侧互为,两脚呈丁八步站,如右脚在前,右肩也相应的在前,形成整体的斜面。整体斜面有助于周身含蓄性,并利于进攻与闪化。整体斜面达到均整状态力的松紧、虚实变化,对力量的发放奠定了基础,不要倾斜,斜中有正,正中有斜,斜占七分,正占三分。
    3、双手分高低,手间架之间分一高一低,一前一后,有助于单重发力。双手高低便得上肢力量分出虚实,易于力量的变化。在发力的瞬间周身即可产生六面整体争力,双臂拧裹产生螺旋力。
                                                           二、神形意合一
    间架必须配合神意运用,才能把大成拳间架功能发挥极至,始终不离神意的支配。其要领如下:

    1、头:头部应有顶和悬的两种意念。头部有上顶之意,如头顶一鸿毛之感,使之不可掉落,体会上顶之劲的平衡性,头部还应有线系之感,这个意念有助整体虚实挺拔,减轻身体对双腿的压力,使在位移中有轻灵松活之感。
    2、目:目要毒,眼毒才能心毒,心毒才能使手毒,三毒合一。眼是心灵窗口,是神之舍也,所以眼毒是必要的。眼不但要毒,而且还要做到含蓄,眼睛的含蓄有助整体的含蓄,从而造就神气的训练。
    3、耳:两耳要有敛神听微雨之意,有助于调整神经系统的有序性。勒马听风的意念,有助于力量的含蓄性。耳聪才能心静,心静才能更敏锐地判断出敌意所在。
    4、发:发为血梢,发欲冲冠有助于提高精神的兴奋性,毛发如戟的意念,有助于发力的质量。
    5、齿:齿能断筋的意念也增大攻击性的力量。
    6、臂:双臂的撑裹意念,有助于提高双臂力量的均整性。此外还有钩、拧、翻、裹、锉、挂、兜、卷等各种意念,可使双肩力量圆整和灵活、多变,即可产生多种内在力量
    7、肘:肘在下坠的同时外撑,有助力量至达梢节。
    8、手:紧持的梢节的意念可使力量达梢节,身松点紧头要沉,两手为撑时候有八面出锋之意,紧捻密持之意,有助于力达指端。
    9、肩:两肩有松沉之意,有助于双肩灵活性,使力达梢节。
    10、腋:两腋意如弹的支撑,可使双肩产生弹力。
    11、腿:双腿有弓弦之意,有利于弹弓力的产生和单重发力,膝胯互争。
    12、足:双脚如钉钉定,有助整体劲力的平衡性和稳固性。
    13、膝:膝有前顶之提之意,有助于发力和趟劲的培养。
    14、身:身有上兜下坠,上提下顿之意,身是周身主杆,是上下争力根本的所在。上下争力是六面力的根本。
    神、意、形、的间架配合有助于神、形、意、气、力法的高度统一,神意的修为越精,就越有助于力量的培育、间架的稳定、技击能力的提高,神真、意紧、形整、力均、气静、法合。

                                                   第三节 :  断手之虎抱头
                                                                 一、虎抱头姿势

    虎抱头是大成拳间架狮子藏头、老虎抱头、豹子摇头三绝之一,同时虎抱头中蕴涵着虎扑、虎托、虎形刀手、虎形刀抓等技法,是大成拳一种极为常用且十分有效的攻击性间架的方法,在大成拳断手训练和断手实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虎抱头是模仿猛虎扑食的动作创造出来的一种攻击方式。为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练好虎抱头,我们应该对虎的扑击动作做一些研究与分析。
  虎在发现猎物后,先是缓慢地接近对方。此时,除了从它的眼神中我们能发现那股暗含的血腥的杀气外,它的全身上下非常松柔,看不出丝毫拘谨之处。接近目标时全身松柔,这样做既可以不发出声响以免惊动猎物,同时也可以充分地蓄力。当它感觉距离已经到位,可以扑击对方了,这时我们能看到它四肢蹬地,全身后拉,然后像箭一样地窜跃出去。请注意,这里的”四肢蹬地,全身后拉”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蓄力,为它的前扑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猛虎扑食的动作非常简捷,非常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没有多余的招式,没有花拳绣腿,它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意识、所有的一切动能都集中在目标上,不兜圈子,直奔中心重心。其实这正是我们在断手搏击训练和断手搏击训练实践中所应遵循的原则。

    双脚呈丁八步站立,非丁非八之步,身体微斜,臀部下坐,整体似靠非靠,坐胯提膝,前膝似顶非顶,似提非提,前脚的扒地之意,重心前四后六,挺腰沉气,含胸拔背,空胸实腹,头顶项竖,下颌微收,保持整体含蓄状态。双手迎面伸出,掌手微向下,指尖指向前方,双手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肩松肘横 ,双臂虽有向前指之力,但还往回有蓄收之意,保持双臂的含蓄状态,指三蓄七。意念:虎抱头,不要死站不动,要有微动之感,势虎豹蓄势待发之势。在练习虎抱头间架时体会含蓄机理把的持,含蓄中有弹射。含蓄和弹射是虎抱头间架运用之原理,而非特定技法。其理源于古代射箭之术,所谓“蓄力如张弓,发力似放箭”,大成拳诸多功法、技法都蕴含这一原理。
                                                                二、虎抱头机理
    虎抱头之修为建立间架定位(见第二节:断手之间架)后,进行训练实践,反之,就虎抱头无法固其根。虎为百兽之王,在与动物博斗时,头总向顶起来,把身拎着蓄势悠扬而起,形成整体运动,表现出雄威而凶猛的野性。头向顶可保项部直竖和下颌微收,做到头部的含蓄性,养成技击自我保护的习惯,有利于脊骨的正常变化和腿部、背部向手臂的力量传导。前脚扒地与脚蹬形成弓态 (非弓步),一则有利于重心转换,加大整体的动力和抖顿冲击速率;二则有益提高膝胯互争,为脏腑和小腹鼓荡弹抖作了奠定基础,增大整体惯性力;三则在站桩整体后靠而整体含蓄,而虎抱头略前倾而后靠蓄力,有助腰胯下压,重心下沉,给手臂奠定最大限度击打力,与人断手时轻则断其骨,重击透脏腑。

    传统武术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鹰捉、雷声之说,至于虎抱头有多种说法,有虎抱头之说,又有虎豹头之说,在形意门中争论不修。虎豹头取意为“颈如虎豹以固神气”,而虎抱头去意为“双臂撑抱劲于身,虎威气猛势冲天”。大成拳虎抱头是两种兼之形成大成拳独特之虎豹头,在原有老形意拳虎抱头坐势升华为提式虎豹头,即真劲把身体提拎起,以内双臂环抱之法造就劲力含蓄于周身;而虎豹头,大成拳把虎豹摇闪之法也相应用大成拳中,大成拳虎豹头,不是持势死站,而是有松活圆整的特点。头上顶脖颈挺即头顶项竖,目光含蓄,头有领率全身之意。芗斋先生曾对虎抱头有过至理的论述:“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身如弓弩拳如弹,弦响鸟落见奇鲜。遇敌犹如火攻身,打破硬进无遮拦。”以及“颈要竖起,腰要挺起,下腹要充实,两肱撑起,两腿夹起,自头至足,一气相贯”。虎抱头,习者侧身丁八步站立,头部与支撑脚好比弓身的纵向两端,上顶下踩预示整体之弓不能两端松懈。前腿(左)的膝部和前臂(左)的腕部如无形之手向前撑开“弓背”,相应后腿之胯及后手向后生争力;配合撑三抱七、含胸拔(靠)背等要领,习者便有弓开如满月的蓄势,强大的张力布满全身。弓身拉满后,弓背与弓弦之间的合抱力愈大,弹射性的力量也就愈大。大成拳十分强调抱力应大于撑力,这样也能加大内蓄力和打击力的强度,所以虎抱头整体如含蓄状态,同时也是站桩的高级蓄力的状态。定式虎抱头蓄力日久,虽然蓄力能达到饱和之态,但是身体易致僵紧,无法找到断手动态之感,因而练习虎抱头时候须不断做微动松紧调整或摇身划弧轨迹调整。虎抱头牵挂训练方法:设想前方三米之一棵大树,树梢与己身前臂之腕被十根像皮筋互相牵连,身微后移则像皮筋拉紧,大树略倾,周身蓄力,头部向上顶,臀部向下坐,脊背向后蓄靠,体会下肢小腿紧松预动的能力。微前移则皮筋回松,大树复直,周身如同虎豹般的速度射出,反复练习。虎抱头松紧激荡训练方法;设想己身面前不断有外力冲击波冲来,似惊涛拍岸之感,欲接未触之际我蓄势之桩骤然一紧,有无坚不摧之感。发力要紧,蓄力要松,体会周身的饿松紧弹力。在松紧训练有基础后,练习蓄力紧,发力松,即紧松的训练,松紧训练和紧松训练是周身整体弹力的基础训练。唯有虎抱头有松和紧牵挂训练,才能在发现或听之对手强与弱,以及力的大小、刚柔、虚实、方向等,及时以灵活身法、手法、劲力或堵、或挂、或偏、或刀、或捋、或震、或截、或拍等技法的运用,控制对手发力的大小、方向,置敌处于进退两难之境。这种微动的松紧调整、速动移位,造就蓄力时拉伸的脊椎节节回缩,带动整个背部肌群牵拉,速动时弯弓射箭,并使周身劲力如同弓箭之力向四肢梢节辐射,呈现六面互争螺旋炸力的争拧。虎抱头松紧调整就是弓弦与弓背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原理,虎抱头间架是一种本能反应的预应,在断手表现有意识无意识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状态。

    虎抱头断手间架的训练,不仅仅是虎的动作的简单模仿,更应该是人体本能预应的一种模式。对此,大成拳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训练方式。在具备定式虎抱头断手间架的训练,则要进行动态虎抱头断手间架的训练。动态虎抱头间架的作用有主要在于提高人的功力、抗重击能力、攻防速度及反应能力。任何一种断手间架都有相同作用,但不同的断手间架又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松静自然站立片刻,呈丁八步站立。头顶项竖,收颌领颈,肩撑肘横,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空胸实腹,含胸紧背,松胸实腹,挺腰沉气,坐胯提膝,裹裆掖胯,膝胯互争,十趾抓地。枕骨、脊椎骨、尾椎骨呈一线垂直状态。重心前三后七,前脚虚含且有扒、踩、缩、趟等力,整体劲力及重心蓄于后脚,膝胯互争,两脚距离大约两至三足远,坐裆提胯,吸胯溜臀,重心下沉,手趾扒地,后胯有掖、提、撑、夹、裹、合、分等力,膝关节略向内扣,后腿大腿外侧肌肉向内侧拧裹,后腿内侧肌肉向外侧撑掤。前腿膝关节向上提拔且向前撑顶,大腿内侧肌肉向外拧裹,两腿拧成一腿,腰挺背拔,胸含腹实,颈挺椎(大椎)拔,脊骨后靠。两臂屈肘环抱,在肩撑肘横中做到沉肩坠肘,前臂夹角100120度之间。后臂大约在90左右,前臂高于肩部低于眉宇,后臂低于前臂略高于肩部。双手由撑抱式转变为扶按之虎扑式,掌心向下,前后错开,一高一低,一前一后,沉肩时肘有外撑之意,双手指尖斜上方前指,双掌有扑按之力,身体有有后靠前仆之意。此桩非外界流传的死桩、定桩,而是动桩、活桩,做前仆运动轨迹,先练习一尺距离的扑击运动,继而练习半尺距离的扑击运动,接着练习一寸的扑击运动,最后体认不显形不动之动的内动外静扑击轨迹虎扑桩。此桩重点练习扑‘撞、窜、趟的能力,抱头即是桩功,又是身法、步法,更是单操技法,有扑、按、拉、挂、提、撑、托、刀、分、拨、撞、合等力量。此桩有恶虎扑食之意,体会劲力松沉稳重,以及脊椎骨伸缩和放长、间架放大、双臂有八面出锋的多方面的技击能力。大成拳的虎抱头间架,就是虎扑的蓄力姿势!大成拳仿生虎的三绝即跃、旋、鞭,跃即是大成拳扑击的能力;旋即是大成拳的悠劲;鞭即是大成拳转环鞭劲如虎形转环鞭踢脚,      虎的扑食模式在这技击上是很好的借鉴。在大成拳的虎抱头和虎扑桩蕴含虎的扑食和搏击的技能,学其长,象其形,取其意。王选杰先生说“肩窝吐劲,拳从口出”,犹如虎欲扑而先抱头,所以说虎抱头是大成拳技击的基础,正是为了臂借身力,身力得发,身臂合一,拳经曰:“打顾要合一” 动态训练:立正姿式站好,头直目正,松肩沉肘,心平气稳,默立一、二分钟。抬右脚向右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两臂缓缓上抬,抬至与肩平齐,右手略高。左手略低。右手在前,右腕距胸部约一尺远,左手略后两手五指撑开,掌心向下,两掌相距胸部约半尺到一尺均可。两掌心变为掌心向下,双手定位不动并同时下按之劲,然后以手带动身体缓缓回环运动。    
   大成拳虎抱头自始自终都是由矛盾的两方面对立又统一互为作用的,是在矛盾中相互转换的。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二者能共处一个统一整体中。大成拳虎抱头间架是处处都存在”动与静”相互矛盾转换的关系。动是由静中而来,是由静转换而来的小动、大动、慢动、快动,终归是不动。静中不静能动,动中不动是静,”动与静”二者是相互矛盾互为作用又紧密联系不可分的。松紧、虚实、缓急矛盾相互转化中求得真正动态之感。从中能求得”松紧”变化,以及微动中有”动静”互化,速动中能”虚实”转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统一关系中互为作用。大成拳虎抱头是综合体现出松紧、动静、开合、虚实,缓急中是包容对立统一为整体过程。双方在断手搏击中,双方在肢体未接触是动态时,是动中虚即松;在一接触即发力瞬间,是静中实即紧,表现了发力的急起、急停的松紧转换,即是劲力爆发的过程。练习大成拳虎抱头过程“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的拳学要理,要细在虎抱头辨识其中的涵义,才能提高虎抱头打顾合一的水平。在练习虎抱头时候,必须遵循拳论中提出的”动愈微而神愈全,欲行欲止,欲止欲行,慢优于快,缓胜于急”的拳学原理。在实作应用中能打破常规的局限性,从心所欲的练习,不要被固定的结构束缚,在无招无式中体认劲力和攻防的变化,就是在动静之中利用开合、起落、虚实、方向、角度、奇正、缓急、动静的矛盾互为的转换能力,才能在动中不动,不动之动中有劲蓄连绵,一碰如铁,有感即应,一触即发的拳劲。大成拳学的基点就是从矛盾学问中求得发展的,在断手实作应用中才能发挥”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变化感应能力。虎抱头转换变化训练的特点是松活圆润,间架结构轨迹要在平衡稳定性环境中求的不平衡,在不平衡稳定性环境中求的平衡。即使在断手搏击对抗中发力打击对方或在发力攻击时要留有在防守的攻击性能力,在攻击的防守性的能力。此即作拳轨迹动静、虚实矛盾转换应变能力寸间的变化。把持好断手防顾中动静、虚实矛盾转化关系,才能练得神形统一协调变化。

    断手中虎抱头间架敢于把手臂伸出指向对方中线,保持这种间架不但可以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进攻,而且能够利用最佳时机做动作打击对方。因为手臂上有刀、勾、叉、锉的劲力,而这一要点是梢节劲力的体现。身上哪都是松的,惟有梢节不能松,梢节紧长一节,梢节松短一节,如同虎、豹、猴周身松如棉絮指爪无比锋利,更重要的是梢节要重。大成拳虎抱头是大成拳基础而又是代表性断手间架,其它的象鬼扯断、挑手间架、云手间架、托婴间架、刀挂间架、浮云间架等等均由虎抱头演变而出,不管何种间架均严谨含蓄。断手间架,指的是在实战过程中拳手们所使用的基本架势。间架是一种以击败敌方为目的的基本搏击姿势,是在格挡或接手敌方攻击与发力击敌之前所保持的一种特定的架势。间架不是局部结构,而是周身各部位都要参加进来的整体结构,脚、腿、肩、臂、头、拳全身各部位合为一体,构成整体间架,而各部位所形成的合理的角度,则是加强间架整体性的强有力的纽带。间架形成之后,在技击意识应感下,会在实战中发挥它的攻防打顾作用。
                                   三、虎抱头间架变化形式
    (一)、高位间架:高位问架是以双手或一只手(指前手)高举过头作为间架标志,其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两手上抬须高于头顶,十指自然撑开,指向前方,掌心相对。掌根距面部约一尺远,另一掌距面部约半尺。前掌稍高,后掌稍低,两掌心相距约为半尺,此种问架与大成拳桩法中的托婴桩间架,但双手位置高于托婴桩。此种间架在运用时,前后手可互相转换。两手既有内夹之意,又有向两侧外拉之意,同时即有上挑之意,但最重要的是寓有向下劈砸的意念。

    2、一手在前,高抬过头,前臂横置,掌心向下,五指自然分争,手距头面约半尺远。一手在后,抬至肩部高度,置于身体一侧约半尺远,五指自然分争,指尖斜指向前方,掌心向下,肘弯曲折度为钝角,此种间架与大成拳桩法中的浮云间架,但前手位置高于浮云桩。前手有向上挑下挂之意,又有向下刀之意,后手有后捋之意,又有向前穿刺之意,两手之间还要有牵扯撑拉之意。
  (二)、中位间架:中位间架以双手或一只手(指前手)上抬高度与眉目平齐为标志,其主要形式亦有两种:

    1、两手迎面伸出,十指自然撑开,掌心向前。前手距面部约一尺远,后手略后。前手略高,与眉目平齐,后手略低。两臂肘弯处保持一定角度曲折,不可完全伸直。此种间架为高位扶按间架,在运用时前后手配合互相转换。两手有前锉之意,又有回挂之意,两前臂既有上擎之意,又有下按之意,两肘含有外撑下坠之意。

    2一手在前,上抬与眉目平齐,前臂横置,掌心向下,五指自然分争,手距头面部位约一尺远。后手位于肩窝部位,五指呈半握拳状,置于身体一侧。肘尖稍上提之劲,使肘关节曲折呈钝角状态而不是完全伸直,拳面与小臂呈一线。此种间架为三才间架,在运用时前后手高低配合互相转换。前手有前推内抱上擎下按之意,后手有拧、裹、滚、翻、撑、争的前刺上挑之意,两手亦有牵扯捋按之意。
    (三)、低位间架:双手位于脐上肋部位置所形成的间架称为低位间架。低位间架主要形式亦为两种:

    1、一手在前,上抬与心窝平齐,前臂横置,掌心向下,五指自然分争,手距头心窝位约一尺远。后手位于肩窝下肋部,五指呈扶按状,置于身体一侧。肘尖有外撑之劲,使肘关节曲折呈钝角状态而不是完全伸直,小臂有撑拧之劲。此种间架为中位扶按间架,在运用时前后手高低配合互相转换。
    2、两手十指自然弯曲在身体两侧分撑扶按,与自身成60度角,,但寓有握拳之意。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周身有有左右闪动的能力,在静中求动。此种间架为挥浪间架,即大乘桩间架,在运用时前后手高低配合左右运动的转换。两种低位间架两手皆寓有向上翻、卷、冲、抗、挑、挥、拍、横、抽、刺之意,两手并有随时上抬转换为中位间架与高位间架的能力。

     大成拳断手间架与大成拳各种桩法之间有着很大的微妙关系,不同的桩造就不同的断手间架。只要经过正确桩法的修正与断手间架的锻炼实践能力协调统一,再经过相应的实战训练,方能达到断手间架的松灵柔顺和松活圆整,则不难体会到技击的要义。大成拳断手间架与大成拳桩法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断手间架是动态的桩法,桩法是静态的断手间架。桩法与断手间架是一动一静的关系。断手间架主要通过桩法的锻炼与校正使断手间架可以获取功力、速度、抗击打能力、击打能力,加以高效攻防意识的调整,使间架的攻防能力得到加强。
    大成拳间架与步法密切的关系十分密切!大成拳断手间架的进击能力来源步法位移的调整,在训练与运用过程中,上肢有伸缩推抱互为的能力;身体有摇闪旋转的能力;而下肢则要通过步法的移动的调整而不断饿转换方向。调整角度接近对手,达到击打对手的攻击能力,实现制人不制人的拳打两不知的境界。上肢的相对动态的调整稳定形成和下肢的不断运动位移的调整,当然包括身体运动轨迹的调整,上中下三者相应有效的配合,才能构成了大成拳不同的断手间架模式以及转换。下肢的运动位移可以采用三角步、十字步、弧形步、鸡形步、陆地行舟步、大跨步、圈步、变位步、转位步、寸步等等,至于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技击步,则应根据实战对方变化需要而调整运用而定,绝不能使用程式不步法。

    大成拳的各种断手间架均由虎抱头(虎豹头)断手间架而演变和转换。断手间架是一种以击败对手为目的的桩法活体动态的调整变化,是利用接手或搭手控制或破坏对手劲力、节奏、方向、角度、作用点以及攻击路线。断手间架是攻击前特定的间架姿势或在应敌实搏中的调整和转换间架姿势。大成拳间架的作用:一是保护自身的薄弱的部位、中线和重心;二是有利于断手间架劲力、身法、步法、手法、节奏、方向、角度、进击点的转换,以便合理有效地打击对方。具体讲而言,不同的间架又有不同的作用。从进攻上讲,高位间架适于劈砸对手破坏其间架、重心、中线、劲力、节奏等;中位间架则适合于接手控制对手;低位间架适合于挑击或闪击对手。从防顾上讲,高位间架适合于身材较矮的人;中位间架适合于身材较高的人;低位间架适合身法、步法、应感机敏的人,更需要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人,由于功力、性格、爱好、趋向、高矮、胖瘦、臂长、体重、战术的不同,所以选择断手间架也不尽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