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拳(大成拳)名家张树新先生谈发力

 天地虚怀xia 2019-01-06
意拳(大成拳)名家张树新先生谈发力

传统武术除了意拳(大成拳)有发力外,其它的拳种也有发力,但其它拳种的发力,一般都是局部力,再就是发力常与实战脱节,这些问题在前面我已曾反复谈到。意拳(大成拳)的发力要与实战挂钩,要把发力融在身法里,在打击对方的同时,首先要用身法和间架来保护自己,训练发力时要有假想敌,要假想自己在控制了对方后再发力和对方在攻击自己的瞬间出尖了我再发力。

发力要有多角度,多距离,多体位(手、脚、头、膀、背、臀、肩、肘、腕、胯、膝等体位)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要把发力融在身法里,即先把身法训练出来,然后在身法运动的过程中,多角度下的随之一紧即可。

其实西洋拳击的许多打法和练法还是很值得借鉴的,比如泰森的出拳发力,虽然是局部且出尖儿的,但他的实战意识很真实,在许多情况下,他的训练思路也是正确的,如从他训练的视频中能看出,他会假想在主动调动对方和对方进攻及对方调整的瞬间发力,这就是从实战的角度出发,这种发力的训练才会有意义。

意拳(大成拳)的发力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这里只举“炮拳”为例,意拳(大成拳)的炮拳,即是不直的直拳,在试力及发力时,后手防护至眉额即太阳穴的部位,同时前手出拳攻击,要“拳从口出”(可想象与口有关联),拳谚“前拳打人,后拳使劲儿”,即重点是后手向回移动时要有裹挂拧翻之力(拧半把),双手与身体的关系是身横手纵,即身体是横向移动的但双手是前后移动的。

身体的移动要与双手有矛盾力,以左手和左脚在前的顺步间架为例,即当身体向右移动时,左手的前手拳向前移动,当身体向左移动时,则右手的后手拳向前移动。手与身体的位移是矛盾的,故本人称之为身横手纵,但这不是倒体位移(拳击是像不倒翁一样的倒体,因为拳击不用提防对方的腿击,所以可以倒体),而应该是如钟摆般的摆体位移,这种摆体位移在我的训练体系里属于“鼍形”(如鳄鱼状),也可以看成是意拳(大成拳)摇法与旋法的劲力体现。当然,本人的炮拳并不只是“鼍形”。本人在基础的训练阶段曾借鉴芗老早期《意拳正轨》中十二形的理论,将意拳(大成拳)分为十四形(多增加了鼍形与鹤形。芗老虽没有谈到鼍形,但意拳的运动特征更像是扬子鳄的鼍形,另外芗老的健舞中谈到了鹤形,足见鹤形的重要),以十四形的角度来练拳的优点是,可以把错综复杂的劲力变化,分门别类的分为若干个细节进行揣摩与研讨。故十四形的每一形皆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劲力特征,举例如虽然都是炮拳发力,但鼍形、虎形、熊形、鳌形、马形、燕形、鹰形、鹤形的劲力皆不相同。当然,技击时就不要考虑这些了,技击时碰到哪儿就是哪儿,无论是鼍形、虎形还是熊形,什么形好使就用什么形,一切皆随缘而发,但到了高级阶段就什么形也不分了,而应该是浑圆爆炸力,前期所训练的虎形(惯性力)与熊形(螺旋争拧离心力)等劲力都是爆炸力前的“引动力”。

做炮拳发力训练时,一定要有假想敌,在没有触到对手的重心之前,始终要保持周身间架的搜寻问路之机敏性,直到触到对方的重心后,只需周身一紧,意透敌背即可,另外还要想到有可能不是手先触敌,而是手腕子触敌了怎么办,手臂触敌了怎么办,甚至胸腹触敌了怎么办,故炮拳发力,虽然是准备去用手击敌,但搏击时的情况会千变万化与瞬息万变,往往不是按照你的预案去发展,这就要求炮拳的发力训练也不能执着,要有多种角度与多触点的训练感悟,故无论是炮拳还是钻拳,无论是劈拳还是崩拳,所打出的力都得是整体力,无论身体的任何部位触敌,其力都得是整的,就像是撞过来的汽车,对方碰到哪儿都得受伤。这里似乎有一个矛盾点,既要整又要灵敏,许多人一整就滞,一灵就散,还是芗老解释的好,要“动若灵犀”,想想灵犀的状态,那会是什么样,想到“动若灵犀”,我脑海中似乎就能浮现郭云深先师“半步崩拳打遍黄河两岸”及芗老“一触即发”的精妙景象,这才是意拳(大成拳)要追求的发力状态。故意拳(大成拳)发力绝不是一拳一脚的事情,它是一个整体行为,想的越全面,练的越周全、越丰富、越具体、越真实,实战时的胜算会越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