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俾斯麦鲜为人知的一次重大挫折,宿敌法国胜利了!

 茂林之家 2017-03-09

一、1875年,法国的动作引起了俾斯麦的警觉

1871年,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给德国并被迫赔偿50亿法郎的巨款。从此,德法两国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法国人咬紧牙关,只用了3年的功夫就筹齐了50亿法郎的赔款。

时间的脚步匆匆,转眼到了1875年。

这一年初,法国传来一个消息:计划购买1万匹军马。

3月份,法国议会通过了新的军队编制法。

这两件事情汇集在一起,引发了俾斯麦的戒心。

老谋深算的“铁血首相”擅长发动舆论宣传,他鼓动德国的媒体连篇累牍的发布法国意图威胁德国的信息。

俾斯麦鲜为人知的一次重大挫折,宿敌法国胜利了!

(目光深邃的俾斯麦,老练如他,动武前必先让对手理亏。)

这样一来,欧洲上空顿时战云密布,空气明显紧张起来。

其实,一贯谨慎的俾斯麦并不想马上再次进攻法国,只是想让高卢雄鸡低下头、听话一点儿而已。

他希望法国停止鼓动复仇主义情绪,减缓重新武装的步伐。

当年普法战争打败法国之时,俾斯麦也明白,由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互相制衡,德国不可能完全吞并法国,因为两翼的英俄两国绝对不会允许,只能尽可能削弱并延缓法国的再次崛起而已。

法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族同时也是有强烈自尊心的民族。

俾斯麦清楚:法国必将再次强大起来。

他所做的,只能是尽可能推迟这一进程。

二、强弱易位,作为弱者的法国反倒不怕德国了

然而,这一次,俾斯麦还是低估了法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面对德国的恫吓,法国没有被吓倒。

法国政府决心利用德国与其他欧洲大国的矛盾以对抗之。

话说1870年普法战争前,欧洲大陆公认最强大的国家是法国,普鲁士被认为是弱小的一方,所以普鲁士得到了更多的国际支持。

但是,到了1875年,各国普遍认为横空出世的德国才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

无论是版图、人口和工业实力,以及备受瞩目的德国军队,在欧洲大陆都首屈一指。

此外,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这让各国感受到了德国的威胁,并时时闻到一股不安的气息。

俾斯麦鲜为人知的一次重大挫折,宿敌法国胜利了!

(1871年,德国统一了,但看看地图就明白,德国处在欧洲中央,周围强国环伺,生存环境恶劣依旧。)

这时的法国刚刚战败没几年,又赔了巨款,穷的不得了。但是,惯于扶持弱者抑制强者的欧洲列强已经明显同情起法国了。

本质上讲,不论是当年支持普鲁士,还是1875年支持法国,各国都不愿意看到强者更强,从而威胁到自身的利益。

法国外长德卡兹成功的利用了这一点,呼吁欧洲各国抵制和干涉德国的侵略性政策。由此,德法两国的争端卷入了国际因素。

法国开始找帮手了。

三、一个法国三个帮,英、俄、奥匈来助阵

德法战争似乎越来越近了,如果法国和德国单挑,虚弱的法国显然不是对手,但是欧洲的局势从来都不是单挑。

各大国拔刀相助,不许德国再度耍横。

1、英国

先看狡猾的英国佬吧!

1874年上台的保守党人迪斯瑞利改变了前任格拉斯顿不干预欧洲事务的外交政策,其实是英国传统的“欧陆均势”政策又占了上风。

俾斯麦鲜为人知的一次重大挫折,宿敌法国胜利了!

(英国首相迪斯瑞利,顺带说一下:他和政敌格拉斯顿的婚姻生活都很幸福。)

他有句名言流传至今: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迪斯瑞利不希望德国过分强大,进而威胁英国的利益。

于是,英国向各国发出照会,要求各国采取一致行动,用外交方式平息德法冲突。

我们可以想见:其中必然会有类似“希望德法两国保持克制”、“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希望各国联合起来共同确保欧洲的和平与稳定”等冠冕堂皇的字眼。

表面上声言和平,但字里行间的意思都在暗示德国:老实点儿啊,你要敢打法国,我们可就要出动龙虾兵了。

更有甚者,英国政府还命令驻德大使“劝告”德国不要“误会”法国。

估计俾斯麦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丫的用得着你“劝告”,我本来也没有“误会”法国啊!我本来就仅仅只是想压服法国,只不过,看着法国越来越不听话,才萌生再揍他一顿的想法的。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霸权国家的存在。

英国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俾斯麦先挨了一闷棍。

别急,一个好汉三个帮,另外两个在路上。

2、俄国

此时的俄国也来插手,由于俄德两国是邻国,并且有着漫长的边境线,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国,俄国感觉也很不舒服,自然也不希望德国太随心所欲。

虽然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定期会向他的舅舅——德皇威廉一世写封“家书”,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亲情显得那么无力。

俾斯麦鲜为人知的一次重大挫折,宿敌法国胜利了!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俾斯麦鲜为人知的一次重大挫折,宿敌法国胜利了!

(德皇威廉一世)

俄国领导层认为,如果今天德国揍了法国,明天说不定就会调转枪口对准俄国。

趁着现在德国还不算太强大,俄国也开始为弱小的法国说好话。

俄国表示,难以容忍德国再次打击法国。

沙皇甚至要求俾斯麦保证永远不进攻法国。

俾斯麦又挨了一板砖。

他被迫同意的沙皇的要求。

3、奥匈

奥匈帝国在欧洲也算是一个奇葩的存在,空有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却因为内部的民族矛盾重重,从来就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国家,顶多算是“虚胖”。

这足以证明,一个国家的内部治理是多么重要。

1866年普奥战争后,奥匈帝国就被打怕了。

在1875年的德法危机中,面对北方的强邻,奥匈帝国怕德国找麻烦,连公开表态的勇气都没有。

奥匈借助俄国之口表明了态度:不希望危机升级。

估计奥匈是和俄国这样沟通的:你们俄国是强国,和德国沟通的时候记得捎带上我们的意见,就说我们和贵国一样,都希望德法两国和和气气的,不要大动干戈,打架斗殴很不好的嘛!

精明的俾斯麦当然听懂了弦外之音。

四、俾斯麦收手了

面对英、俄、奥匈的联合干预,俾斯麦被迫后撤。

他不是鲁莽的人,面子虽然重要,但是如果各大国联合帮助法国,德国是没有胜算的。

俾斯麦一定记得,当年称雄一时的拿破仑在欧洲各国的联合打击下,最后输的连底裤都没了。

俾斯麦鲜为人知的一次重大挫折,宿敌法国胜利了!

(拿破仑的牛叉程度举世公认,但是,“好虎斗不过群狼”,他也架不住被欧洲各国围殴啊!)

俾斯麦竭力要避免的,就是防止德国与整个欧洲为敌。

他思虑一番,矢口否认德国有进攻法国的意图。

他放下了挥舞的大棒。

五、虽然输了,但俾斯麦更清醒了

这场德法危机是俾斯麦遭受的一次重大外交挫折。

法国人笑了。

俾斯麦明白了:原来1873年德、俄、奥匈签署的“三皇同盟”根本就不靠谱,希望靠它来保障安全只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

俾斯麦也对英国早就玩了几个世纪的“欧陆均势”把戏理解的更深刻了。

但是,英国是当时全世界的“老大”,德国不得不想方设法和“老大”搞好关系。

既然各大国都不愿意德国改变现状、不希望德国太过强大,那就转向内部治理吧!

俾斯麦变得更加谨慎了,他清醒的意识到:虽然德国统一了、独立了,并且拥有强大的国力。然而,德国地处欧洲中央的地缘劣势意味着它绝不能为所欲为。

强大的德国在奉行均势制衡的欧洲显得更加孤立了。

既然这样,那就转向国内吧!俾斯麦开始更加注重国内建设,认真积蓄国力。

此外,老练的俾斯麦开始构建新的同盟体系,力求让各国以德国为中心,构建起一套让人眼花缭乱的“大陆联盟体系”,从而尽可能确保德国的安全,为德国的发展争取时间,为德国外交活动的腾挪争取空间。

在1890年下台之前,俾斯麦呕心沥血,努力与各国交好,为德国塑造了较为安定的周边环境。

可惜,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一心想让德国称霸世界,上台后很快就把俾斯麦苦心诣旨构建的密如蛛网的联盟体系撕了个粉碎。

德国最终滑向了“一战”的深渊。

俾斯麦鲜为人知的一次重大挫折,宿敌法国胜利了!

(如漫画所示,威廉二世把俾斯麦赶走了,他的掌舵水平却委实让人不敢恭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