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费雪成长股十五条原则的缺陷

 晚上点灯 2017-03-09

      费雪成长股十五条原则给出了些有益于理解企业优势的见解,这些见解包括要关心企业竞争力,注重企业的销售、重视管理层等。
   但现代企业与费雪那个时代重资产型企业有很多不同,顾客不在处于短缺的经济时代,而是处于爆炸式的剩余时代。
所以费雪很多分析成长股的原则需要被剔除出分析体系或者至少需要更新(逐点详细分析可见下面的附录)。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费雪成长股十五条原则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

   (1)忽略品牌的作用。
在费雪15条原则中,没有提出对品牌的分析,不是说那时代没有品牌,那时代是有品牌的,只是对品牌的认知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随着竞争的加剧,才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如果有人读过《美丽战争》这一书的话,会发现化妆品很多品牌在那时候设立并且到现在还是优势品牌。这些企业包括宝洁、高露洁、欧莱雅和资生堂等如果在整个分析中重视品牌的作用,那会是使得分析成长股拥有更大的优势。品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很明显品牌的作用会大大于销售队伍的作用,但费雪就是没有将其列入其中。
   (2)对消费者分析不够。费雪那个时代还没出现市场细分理论,更别说什么定位理论,消费者调研也很少。而在我们现代社会分析企业的时候,如果不对消费者进行很好的细分与定位,几乎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比如费雪的分析中就没有什么用户体验、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解决消费者什么困难等问题。现代企业在推出一个新产品的时候,必须找到其原点人群,一群适合自己的消费群,才有可能将其大幅推广,不可能存在着适合所有大众的产品
   (3)过于注重企业内部效率分析。那时候的企业都分成好几个管理层次,我如通用汽车在当时最高级到最低级能达到20多个管理层级,所以那个时代的企业就特别强调企业内部效率的问题,内部效率提高了对企业来说就是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可以理解费雪要问成本分析和财务控制问题,并把其作为15条之一列出来。而现代企业,扁平化的设计、沟通渠道的畅通,使得这些成本问题大大下降,以至于有些成本的下降变得很难,更别说其最后会影响到最终的优势问题。当然除非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将其价值网络改变。
    费雪分析企业注重内部效率还体现在是否具备出色的劳动和人事关系等问题上,其实现代企业由于法律的日渐完善,使得这些问题的分析变得不再重要,我通常在看IPO文件的时候会直接将其略过去不看。
   (4)缺乏对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的系统思考。费雪写书那时代,更多强调的是商业计划,社会的变化也没有像现在那么迅速,所以很多大企业可以也适合做商业计划以应对竞争,但我们现在企业不一样,你今天制定了战略,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战略就可能无法实现。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分析中比较核心的问题,企业越来越采用逐步试错的方式来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战略问题。微信之父张小龙也说自己不知道两个星期后微信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在分析现代企业的时候脱离对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的新认识,几乎可以判断企业分析的结果是不太可能正确的。
   (5)过于强调利润表项目的变化,而缺少关注资产负债表。我相信这一点老巴肯定看到了,不然不会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我个人很反对看企业成长问题脱离资产来看的,尤其是经过了初创期的企业,成长问题更不能脱离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因为资产负债状况可以让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风险。比如费雪强调利润率,我觉得更应该结合资产负债表强调净资产收益率更为妥当。当然那时候也没现金流量表,费雪的分析自然也缺少对现金流的关注。这些是否关注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
   (6)对创新缺乏深度思索。费雪的15条中,强调了公司在研究和发展上付出的努力。这些努力是有助于对企业创新的理解的,但这远远还不够,企业的创新分为延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两种创新的机理完全不同,企业如果未能在创新上有很好认识,自然而然会在现代企业分析中掉入坑中。就好像我刚刚写完关于三诺生物的企业分析小文(地址
http://xueqiu.com/5774757064/34292007),马上就出来一个不用试纸的血糖仪的创新,自然会慢慢对整个行业分析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企业分析中不得不看的内容。
   (7)缺乏对周期性内容的阐述。费雪是经历过1929年经济危机的人,很遗憾其在成长股分析中没有考虑周期的问题,万事万物都有周期,成长股也一样,就好像我们在分析茅台的时候,虽然它是超级成长股,你也要考虑其周期问题,那么不至于让自己经历一波无谓的大幅下跌。我觉得对周期的思维也是企业分析中很重要的内容。
   本来还是想多谈几句对费雪分析成长股方法的认识。我怕费雪的粉丝喷我,还是少说吧。强调一下,我没有对费雪不尊重,我想说的是时代不一样了费雪的很多观念也已经落后时代了,不要仅仅拿着人家分析的条条来框住自己,那么就会很可悲,容易分析出错误的观点。
   附录:
   时代变化了,对企业分析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类似费雪的十五条原则运用的时候也是需要悠着点,不然你就很可能掉进坑里去。
   1、至少在几年内,公司是否具有足够市场潜能的产品或者服务、使得销售额有可能实现相当大的增长?
   (我觉得这跟想未来几年我的财富会不会有相当大幅度的增长是一致的,基本上要靠猜想,分析这个背后更多的是需要分析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地位,产品会不会过剩,会不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将其取代。所以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回答。)
   2、对于当前引人注目的生产线来说,如果其中大部分潜在的增长已经开发完毕,管理层是否有决心继续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加销售额的产品或者生产方法?
   (这是在判断行业的顶部在哪里,我只是好奇,这能确定吗?)
   3、考虑到规模的大小,公司在研究和发展上付出的努力是否有效?
   (企业研发是要考虑的,很多企业很注重研发,但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研发的企业未必最终形成了优势,因为研发本质上不是优势的来源,是我说保健因素的一种,当然一点对的就是需要有一定的研发支持。)
   4、公司是否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销售团队?
  (我赞成不战而屈人之兵做法,企业的销售不应该是以销售团队为核心的,好的企业在于能够通过企业的系统设计,让销售不在成为很困难的事。如果需要靠很强的销售牛人,企业算是有优势吗?)
   5、公司是否具备有价值的利润率?
   (企业性质不同,利润率自然不一样,利润率是成长企业判断的结果,而不是成长企业判断的标准)
   6、公司正在为维持或者增加利润率而做些什么?
  (可能费雪的话可以理解成为公司正在为增长优势在做什么)
   7、公司是否具备出色的劳动和人事关系
  (我觉得这一点可以考虑去掉,对企业分析来说,这个是边角鸡肋性的东西,只要没有看到明显的不足,就放弃对其追究。优秀企业的标准是企业能够带领一批一般的人而成就伟大的事,而不仅仅是内容的和谐问题,人事关系好坏问题,当然人事关系也是基础性的。)
    8、公司是否具有很好的行政关系 

    9、公司的管理是否有层次
   (这两点也是强调内部的协调性,让内部更加和谐地处理各种管理事物。)
    10、公司在成本分析和财务控制方面做得有多好?
   (这一点我部分认同,认同的地方就是企业不可以浪费,不认同的地方就是企业不应该把这部分内容控制的太死,做得好的标准不一定是控制得很严格,当然费雪的意思可能也是强调有度。)
    11、关于竞争力的强度,公司是否在商业的其他方面,尤其在行业内的领域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线索?
   (费雪强调竞争力是很值得称赞的,但现代社会,竞争不仅仅是来自于行业内部了,需要扩展对竞争的认识。)
    12、公司是否拥有短期或者长期的利润前景
   (我觉得去观察企业在所在产品的品类中是否有主导优势,这个品类是否变化迅速,更为恰当。)
    13、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的增长是否需要足够的股权融资,以保证更多发行在外的股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预期的增长来抵消现有股东的利益?
   (如果一个企业的增长是需要看不断融资推动的,那确实对这个企业的增长打问号了。)
    14、管理层是否在一切顺利时才能坦率地与投资者谈论公司的事务,而在出现麻烦和失望情绪时保持沉默?
    15、公司是否具有一个母庸置疑的诚实管理层?
   (这两点强调管理层的重要性,他们需要为股东着想并且诚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