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城里的十八条河

 阿丁480 2017-03-09

旧时的无锡城很小,就是现在解放路(又叫环城路)圈内的那一点地方,形状就像个乌龟的背壳。无锡古城也就是这个样子,据查,从秦汉以来,无锡城的样子一直未有大的改变。

        小小的无锡城内,曾经是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偌大的无锡城内竟有过18条内河,真是水乡泽国,钟灵毓秀,这些河流曾经承载着无锡历史文化的意蕴。下面就为各位细数一下。

        直河:这是旧无锡城的主河道。1949年建国前,无锡城正中贯通着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它竟是大名鼎鼎的京杭大运河的一段。京杭大运河流经无锡北水关,从北水关入城后,穿城而过直到南水关出城,流向苏州。河道全长约三千米,将它的无限的柔情,洒落在沿河两岸。这条河,历史上称为直河,又称为弦河。

        城中的直河,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一段,它的两岸都是民宅,其东岸就是最早的中山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直河被填,为中山二路。1986年无锡市政府对中山路、中山二路改造,从胜利门到南门就建成了宽40米的新中山路。  

        这条“直河”从隋唐至宋元,一直是无锡的主要的水道,宋代单愕《吴中水利书》径称城中直河为运河,王仁辅《无锡县志》称此河“越州城”。明朝灭亡,清兵大军过无锡城,乘船顺流而下,走的就是直河,当时有人记载看到河中船上兵马粮草,金帛财物,还有不少掠得的女人,估计是从扬州得来的。乾隆帝弘历下江南,过无锡走的也是直河。当时他看到店铺都关了门,还下令开市,以求热闹。清代的无锡县志上把直河定为“故运河道也”,即过去的运河。

城内十八条河,都是直河的支流,或者和它相通,或不相通。这些河如今全部沉睡在马路底下了。我们从直河的西边、由北向南一一数起。

1、留郎河:直河过北水关向西拐即是留郎桥,桥下即是留郎河,它是城西的内城河。《锡金识小录》说:“旧有妓女聚居于此,故名留郎。后妓女散去,当地人因河边多有垂柳,改为柳浪。今又易名溜龙。”

2、斥读:现今的县前西街是旧时的西河头,这条路的下面就是原来的斥读。当年河边为姚宝巷,巷内即无锡名人王昆仑的故宅。王家是无锡大户人家,家里码头直达河边,河边停着小轮船,在这里上船就可行船直到王家的太湖别墅(在现今的鼋头渚)。

3、胡桥河:现在连元街的南面的路下就是当年的胡桥河。

4、玉带河:在原来东大街、西大街的北面,现在人民西路的下面。它和胡桥河南行的一条支河营河相通。它的北面就是老的无锡县衙。县老爷待的地方,河道的名字也就雅号“玉带”。

5、水獭河:老的三皇街下面就是当年的水獭河。现在叫后西溪了,但只是从中山路到健康路之间的那段才是水獭河。再向西,就是后西溪。当年钱绳武堂(现在的钱钟书故居)的房子直达河边。

6、西溪河:就在现在的后西溪马路的下面,从健康路到解放西路。沿城向南入荷花荡,与学宫前的束带河会合。

7、束带河:束带河的位置就是现今的学前西街,从中山路到解放西路的一段。元代王仁辅《无锡县志》记“束带河,河上即宋尤端明之故宅,河绕其居,故以束带名。”尤端明就是尤袤(mà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无锡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尤袤登进士第。曾任礼部尚书兼侍读。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酷好收集、珍藏书籍。尤袤文集,据《宋史》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

  明万历《无锡县志》则记道:“束带河,东引运河西出水关。河环县学故名。”县学也就是老无锡们叫的“孔庙”。这在以前是个十分严肃的地方,那里曾树有石碑,上写着,“君民臣等在此下马。”束带河岸,还有一个个石柱,据说有七十二个,象征着孔子七十二贤弟子。束带河的学宫旁有稽氏故宅,稽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人才辈出,有乾隆二年(1737)赐建石牌坊“人伦坊表”,为乾隆帝弘历御书,专门表彰稽氏功绩。此坊十分巨大,为全国造型最大,雕刻最精美的族表石坊,为梁思成所赞赏,它面向束带河而立,现石坊已毁。

直河以东的河流,最有名的为弓河和箭河。

8、弓河:直河从打铁桥向东,绕东边半城至南水关与直河会合,总长一千九百余丈。它就在现在的解放东路的下面。形状像一张弓。相对的,直河就像这张弓的弦,故直河也叫“弦河”。

9、仓前新河:其位置就在现在的县前东街。它的北面就是原来金匮县衙。

弓河在城的东边,由南向北有九条平行的河,它们都与弓河相交,被

称为九箭河。就像箭在弓上,因之被称为箭河。

10、第一箭河在边巷(近南门),清代已堵塞。

11、第二箭河就在现今的置煤浜。

12、第三箭河即冉径。第三箭河原本是不通直河的,后人尤盛明把冉径与直河开通并造了一座承贤桥,冉径也从此称为新开河,此名一直沿袭至解放后新开河的填塞。明朝名臣、无锡人邵宝故宅尚书第就在冉径桥西。尚书第在明代无锡城中为历时最久、最有名的住宅园林,有十二景,曾经风光辉煌一时。

13、第四箭河靠近留芳声巷。

14、第五箭河即今东河头巷。

    15、第六箭河就在现在的崇宁路下面,河的北岸就是以前的大河上和小河上。此河的北面原有善智尼寺,故又名师姑河。明代在尼庵废址上建造了秦淮海祠,祠旁即为有名的金匮山。这里也是无锡秦氏世居之地。

16、第七箭河在福田巷底。

17、第八箭河从东门而入,经洞虚宫门前,即今人民东路的下面。

18、第九箭河在盛巷底,元代时已只存河口。

        清末时,九箭河可通者只有第三、第六两河,其他的都是断河不通。古时无锡流传有谚语曰:“九箭通,出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等三高官。虽然这九支箭从未同时由弓背连到弓弦上,往往是这条通了,那条断了,但无锡还是出过不少相当于“三公”的朝廷高官,如唐代的李绅,宋代的李纲,明代的秦金,清代的嵇曾筠、嵇璜父子等。

        无锡城里密布的水网,纵横的河道,使得古城内外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沿着河岸延伸发展,河道怎样弯,街巷也跟着怎样曲,这就形成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水弄堂。小巷在吴地、上海一带俗称弄堂。无锡先民傍水而居,枕河而歇,河两边民居高低错落,粉墙黛瓦、花格木窗、方砖铺地、前店后坊,桨声涟涟、古桥悠悠、庭院深深。好一派“小桥、流水、人家”风光。

        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前门逛街上桥,后门洗汰下船。白天在河边码头淘米、洗菜、洗衣服,晚上在河边光着上身洗澡、端着大青碗吃饭、和隔壁乡里大声说话。好一幅水边人家的民俗画。

        大人们在辛苦劳作,孩子们爱的是玩水、捉鱼虾、摸蛳螺。他们不厌地看河里来回摇着橹的小商船,惊叫着渔家的鱼鹰在清澈河里抓鱼,听着河两岸的塘路上纤夫吼的号子,远处的湖光山色,留给了他们童年永久甜蜜的回忆。

        夕阳西下,鸟雀归林,告别了一天的喧嚣的人们,要休息了。对着一勾弯月,伴着夜晚船家橹声,枕河而眠。远处飘来了如泣如诉的吴地小调“无锡景”,夜深人静,唯有更夫的敲更声和隐隐的南禅寺的鐘声。

        这就是江南水弄堂,生我养我的故乡热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