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苓散医案补充

 xcaq 2017-03-09

五苓散医案补充

(2013-11-26 10:50:36)
清 薜立齋 傷寒論類方法案匯參

薜立齋治一婦人,病後小便出屎。此陰陽失於傳道,名大小腸交也。先用五苓散二劑而愈,續用補中益氣湯而安。又治一產婦,小便出糞,亦名大小腸交,乃氣血俱虛失行清道,先用六君子湯二劑,又五苓散二劑而痊。

張仲華愛盧醫案載,大小便易位而出,證名交易,當得之大怒大飽之後,氣大錯亂,升降失常,以致清濁混淆,水渣不按常道而行,久則難治,用明礬七分,敲如綠豆大,用腐皮五層包紮,淡鹽湯送下。柳詒立方正當。

明礬:礬質光明為明礬,亦名雲母礬,味鹹酸澀,氣寒療風熱之痰,治內淫之風,主胸中痰癖,除風熱,消風痰及風熱喉痛。


【附】交腸病之研究:

1.古今無交腸病說。
金山俞琦曰:「余讀醫籍,見交腸一症,心竊疑之,考《新譯生理學》《全體闡微》等書,知人之飲食入胃變化糜粥狀,其精汁由淋巴管攝取為血,其水料由微細管吸入連網落腎,入膀胱為尿,其糟粕由小腸入大腸為屎,藏府之內容既如是,安得有二便易道而出之理哉!原其故,實古人不明藏府之誤耳,即論交腸二字,其謬已甚,一似二便為大小腸司之,或謂古人著書立說,斷非平空結撰以欺人者,洵如子言二便既屬二途,萬無互易之理。此交腸之症,當舉古今為必無之症乎。」

2.交腸病必有其症說。
交腸一症未敢謂無,特古人所說之理由未盡確當耳。夫百病發源之始,總有一定碻實之原理存乎其間,每遇一症,必須求其確實原理,而後已。此症欲求確實之理,苦不可得及觀董魏如醫案,言有理,始恍然有得矣。其主張之說,則謂膀胱有下口,無上口,故膀胱須係腸旁,實不相通,乃論交腸症者,俱謂門不清,以致清濁溷亂,大便遂易道而出。

3.交腸症之病源。
*膀破腸穿。
門當大小腸交接之門戶,雖曰不清,而二便各有所出之道路,焉能遽易其位而出也。使尿出後孔者,因闌門不能泌別清濁,水氣並入大腸,可以門不清為論。若尿出前陰者,乃腸膀並破之候,非腸穿則屎從何竇而出,膀胱不破則屎從何竇而入。要必膀破腸穿,而後屎尿得以異位而出,又必破損之處,其竇貼連,所以出入不爽也。故膀胱一通便可易位,否則難乎其為交矣。

*難產惡露。
考此症者得之難產惡露不暢之人,何耶?推厥理由,似難產內部必多損壞,惡露停行,身易發熱,熱則血壞,壞則貼連之腸與膀胱,亦因之發腫腐漬而互穿,其腸之屎即落入膀中矣。

*腸穿膀破必死辨。
或曰腸穿膀破死矣。此未必然,嘗見董魏如治一人,初則囊癰穿而出糞,既則肚角癰穿而復出糞,前後二月餘死。可知腸穿不死,腸斷即死耳,從可知腸膀之穿孔小可愈,腸膀之穿孔大難愈。

*交腸病之治法。
此症古用五苓散為正法,且收奇效。

*五苓散治交腸病解。
五苓散不過為膀胱分利之方,彼既腸穿膀破,似非平淡之五苓散所能速愈。而醫案往往載此症都收效於五苓,何哉?曰:此斷非真正腸膀穿破之二便易也。其殆膀胱中積有濕濁,蘊而為熱,熱則色變而氣臭,從前陰以出,遂誤認為交腸症乎,不然五苓平淡之方,其效驗安有如是之速耶。

【季雲按】凡治此症,宜視查所出是否為糞,抑或其他腸膀之穿破與否?立能辨矣。喻嘉言曰:「薑宜人得奇證,二便俱從前陰而出,擬之交腸,有似是實非者,交腸,乃暴病驟然,而氣亂於中,此證乃久病以漸而血枯於內迥然不同也。原夫疾之所始,以憂思傷脾,脾不統血,下行如崩漏,在癸汛久絕之年,實名脫營,宜大補急固,乃以崩漏法涼血清火為治,則脫出轉多,胞門子戶之血日漸消亡,轉將大腸之血運轉而滲入胞囊,久之大腸之血亦盡,而大腸之氣附血而行者,孤而無主,渙散錯亂,幽門不能泌別,進入滲血之徑,釀為谷道,豈可用交腸所列之方,以五苓再闢其水道乎?是必大腸之舊路復通,乃可撥亂反正,今病中多哭泣,所謂臟燥者多泣,大腸已廢而不用也,來春棗葉生時,大腸絕而死矣,果驗。」

清 葉天士 傷寒論類方法案匯參

葉天士治某,遺由精竅,淋在溺竅,異出同門,最宜分別,久遺不攝(是精關不攝為虛)但點滴,莖中痛癢,大腹堅滿,此屬淋閉。乃隧道不通,未可便認為虛,況夏令跗腐濕其下焦先蘊濕熱,熱阻氣不流行,將膀胱撐滿,故令脹堅,議理足太陽經,用五苓散。

【季雲按】陳修園治某,淋閉點滴,莖痛腫滿,用:白朮二錢,豬苓二錢,澤瀉三錢,桂枝木五分,茯苓二錢,與此案大同小異。

清 喻嘉言 傷寒論類方法案匯參

喻嘉言治劉泰來,年32歲,面白體豐,夏月常用冷水灌汗,坐共巷曲當風。新春病瘧截早,變成脹滿,二便俱閉,氣喘不食,能俛不能仰,勢甚危急。醫以二便不通,服下藥不應,商用大黃二兩作一劑。

喻曰:「傷寒病因發熱,致津液枯槁,腸胃乾結,乃用下藥以開其結,然有不轉矢氣者,不可攻之,正恐誤治太陰,經之腹脹也。此病因腹中之氣散亂不收,故津水隨氣橫決四溢而作脹,全是太陰不能統攝所致。一散一結,相去天,再用大黃猛劑,大散其氣,若不脹死更須腹破矣。」「病者服大黃過二劑,尚未見行,奈何?」喻曰:「腹中真氣漸散,今晚子丑二時,陰陽交剝之界,必大汗眩暈,難為力矣。」急投理中湯。用人參至三錢,次日略加黃連,腹脹大減,猶以不大便為憂。喻曰:「腹中原是大黃推蕩之泄糞,其所以不出者,以膀胱脹大,將大腸撑緊,任憑極力努掙,無隙可出耳。吾當以藥通膀胱之氣,不治大便,而大便自至也。」用五苓散藥,才入咽,小便先出,大便隨之,頃刻泄下半桶。

民國 范中林 范中林醫案

太陽證風寒濕痹(坐骨神經痛)
李╳╳,男,46歲。鐵道部某廠乾部。
病史:1974年底,腰臀部痛引雙下肢,左側為甚,行動日益困難。╳╳職工醫院診斷為風濕性坐骨神經痛。經針灸、中西藥治療,其效不顯。遂發展至下肢難以行動,生活不能自理。於1975年2月底,由工廠派專人護送來成都求治。

初診:患者臥床不起,翻身需由他人協助,腰臀部及下肢麻痛沉重,左下肢尤甚,活動患肢則疼痛加重。惡風寒,頭痛頭痛,小腹脹滿,小便不利,雙下肢凹陷性水腫。面黃無澤,舌質淡紅,苔白滑厚膩,根部微黃。此證屬風寒濕痹,濕邪為勝。急當溫陽化氣行水,以五苓散加味主之。

處方:
豬苓10g,茯苓20g,澤瀉10g,砂仁10g,白朮15g,桂枝15g,上肉桂10g,五加皮12g三劑。

二診:服上方後,小便量增多,腹部及下肢腫脹減,但疼痛無明顯改變。針對主證,以助陽勝濕,散風止痛之甘草附子湯加味主之。

處方:
炙甘草30g,制附片120g(久煎),桂枝15g,生白朮20g,生薑60g,雲苓30g四劑。

三診:服上方後,全身關節疼痛減輕,扶杖可下地緩步而行。宜原法再少佐麻黃、遼細辛,以增強開閉、散寒、行水之力。

處方:
炙甘草30g,制附片120g(久煎),生白朮20g,桂枝15g,生薑60g,麻黃10g,遼細辛4g,雲苓20g五劑。

四診:頭痛,腰臀部及下肢疼痛大減,離杖能行。肢腫基本消失,尚有寒濕凝聚、經絡受阻之象,繼以活血通絡、舒筋散淤之品調理之。

處方:
桂枝,木通,紅藤,威靈仙,當歸,川芎,猴骨,海馬,松節,牛膝,木瓜,乳香,沒藥,蘇木,遼細辛,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血竭,伸筋草,以上各10g,共為細末,水打丸。每晚睡前用白酒兌服3g。

服藥廿餘日後,病癒恢復工作。1979年7月20日追訪,至今未復發。

【按語】例太陽痹證,以濕為勝。急投五苓散加味,不僅急則治標,同時化氣行水,即為治本。前賢曾稱「五苓散,逐內外水飲之首劑。」而桂枝則為此方之關鍵,故重用之,以增強通陽化氣行水之力。另加上肉桂,補命門真火,助氣化,散寒凝;加砂仁醒脾化濕,行氣寬中以消脹滿,且能納氣歸腎以助膀胱之氣化;再用五加皮祛風濕之痹痛,療經絡之拘攣,且有利小便、消水腫之效。服藥三劑而病獲轉機。然後抓住風寒濕致疼痛之主證,繼用甘草附子湯。白朮、附子顧裏勝濕;桂枝、甘草顧表勝風;重用附子,溫裏扶陽,除痹止痛。冠以甘草者,意在緩而行之。最終,再用活血通絡之法以善其後。

民國 范中林 范中林醫案范中林醫案

太陽證水疝
何╳╳,男,6個月。成都某局職工之子。
診治:1960年8月。患兒連日來,哭啼不休,飲食大減,面青黃,體消瘦,父母不知何故。某日突然發現小兒陰囊腫脹,如雞子大,似水晶重墜,少腹按之有水聲,急來求診。此為寒濕凝聚,經脈不通,氣滯於下,水濕浸漬於陰囊。法宜化氣行水,溫腎散寒,以五苓散加味主之。

處方:
豬苓6g,茯苓6g,澤瀉6g,白朮6g,桂枝6g,上肉桂3g
上方服一劑,腫脹消,疼痛止。
【按語】疝病之名,始於《內經》。但與今日西醫所謂之疝氣,涵義不盡相同。後世醫家對疝病的命名更加繁多,但對其發病尤側重於厥陰肝經,故「諸疝皆歸肝經」之說,治法多以溫肝疏木為主。本例小兒水疝,主要為寒濕凝滯陰器,膀胱氣化失常,氣之所積,久而不散,水液停聚,致陰囊腫痛。故投以五苓散,以除水蓄之疝頗效。不僅小兒或男子水疝可用,婦女類似之病變亦可移用。如一青年婦女,小腹涼麻,下陰重墜,陣陣抽引疼痛。范老從手足太陽同時入手,以五苓散加重二桂於利水之中,大宣陽氣,藥服兩劑亦愈。

民國 吳佩衡 吳佩衡醫案

陰癉證(慢性膽汁性肝硬化)
方╳╳,男,28歲,未婚,河南省人,昆明軍區某部戰士。患者因肝脾腫大,全身發黃已八年,曾先後住昆明軍區某醫院及省市級醫院治療,效果不顯著,繼而出現腹水腫脹,腹圍達98釐米,黃疸指數高達100單位,經軍區醫院行剖腹探查,取肝臟活體組織做病理檢驗,證實為「膽汁性肝硬化」。

遂於1959年7月由市級某醫院轉來中醫學院門診部就診。余見患者病體贏瘦,面色黃黯晦滯無光,鞏膜深度黃染,周身皮膚亦呈深黯黃色,乾枯搔癢而留見抓痕。精神倦怠,聲低息短,少氣懶言,不思食,不渴飲。小便短少,色深黃如濃茶水,腹水鼓脹,四肢瘦削,顏面及足跗以下浮腫,兩脅疼痛,尤以肝區為甚。捫之,肝腫大於右肋沿下約二橫指,脾腫大於左肋沿下約三橫指。脈沉取弦勁而緊,舌苔白滑厚膩而帶黃色,少津。因陽虛水寒,肝氣鬱結不得溫升,脾虛失其運化,濕濁阻遏中焦,膽液失其順降,溢於肌膚,故全身發黃。陽虛則濕從寒化,水濕之邪氾濫於內,脾陽失其運化,日久則成為腹水腫脹之證。膚色黃黯不鮮,似陰黃之象。此病即所謂「陰癉證」。法當扶陽抑陰,舒肝利膽,健脾除濕為治則。以四逆茵陳五苓散加減治之。

附片100g,乾薑50g,肉桂15g(研末,泡水兌入),吳萸15g(炒),敗醬15g,茵陳30g,豬苓15g,茯苓50g,北細辛8g,蒼朮20g,甘草8g二診。服上方十餘劑後,黃疸已退去十之八、九,肝脾腫大已減小,小便色轉清長,外腫內脹漸消,黃疸指數降至20單位,面部黃色減退,已漸現潤紅色,食欲增加,大便正常,精神轉佳。然患病已久,肝腎極為虛寒,脾氣尚弱,寒濕邪陰尚未肅清,宜再以扶陽溫化主之。

附片150g,乾薑80g,茵陳80g,茯苓30g,苡仁20g,肉桂15g(研末,泡水兌入),吳萸10g,白朮20g,桂尖30g,甘草10g

三診。服上方六劑後,肝脾已不腫大,脅痛若失,小便清利如常,面腳浮腫及腹水鼓脹已全消退,飲食、精神倍增,皮膚及鞏膜已不見發黃色。到市級某醫院復查,黃疸指數已降至3單位。脈象和緩,舌苔白潤,厚膩苔已全退。此水濕之邪已除,元陽尚虛,再擬扶陽溫化之劑調理之,促其正氣早復,以圖鞏固效果。

附片150g,乾薑80g,砂仁15g,郁金10g,肉桂15g(研末,泡水兌入),苡仁30g,佛手20g,甘草10g

服上方七、八劑後,患者已基本恢復健康。一年後詢訪,肝脾腫痛及黃疸諸證均未再發作。

【按】以上病證,實由陽虛水寒,寒濕內滯,肝氣鬱結不舒所致。陽虛則水邪泛溢,肝鬱則易剋伐脾土,脾虛不能健運,濕從寒化,而至肝脾腫大、腹水、黃疸諸證叢生。余所擬用各方,旨在溫暖腎寒、舒肝解鬱,健運脾濕,化氣行水。寒濕內滯之證,施以溫化之劑,猶如春和日暖,冰雪消融,故能治之而愈。

民國 朱木通 中醫臨床廿五年 第十一

夜尿症二例
中日戰爭初期,友人的次女年約5歲,與隔鄰的男孩子5歲同樣具有夜尿症的宿疾。當時友人的女兒因身體虛弱下元虛冷,晝日尿多而清白,遺尿量多,用一劑小建中湯即稍差,三劑全治。

但鄰人男孩身體強壯煩渴引飲,每夜遺尿三四次而量少,請醫診治皆言無病,然夜夜如是頗為苦惱,診之,脈浮,煩渴欲飲水,晝日尿意頻數而短赤,夜間雖遺尿,然量少,知為膀胱蓄熱,而且五苓散證具備,於是投以五苓散料三劑全治。

民國 朱木通 中醫臨床廿五年 第廿三

水逆嘔吐
照相館王某的男孩子2歲,以微熱嘔吐口渴,經兩西醫輪流治療三日無少差。
初診為1956年7月某夜,發育營養均普通。微熱、脈浮、大渴飲水,水入口則吐,吐出者多於飲入、大便普通、小便極度不利。如是已四日矣。投以五苓散(末,以白飲和之)一包吐則止,再服一包夜半汗出熱退,明日如無病矣。按此症《傷寒論》名曰水逆,是為有表裏證也。

四年後之5月初旬,此患者的小妹妹也患此症,口渴,嘔吐均猛烈,依然以五苓散(末)一份收效。

民國 朱木通 中醫臨床廿五年 第七五

睪丸炎
李╳╳氏,1959年3月中旬剛結婚,第二日即患盲腸炎,經外科手術治癒,翌月初忽然睪丸腫大,發赤而疼痛,疼痛波及鼠蹊部,此外別無異狀──即沒有五苓散證(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初意為開刀部位未癒,乃求原手術之醫生診察,然所得答覆是沒有病。於是5月8日請我往診,依據上述並無特別症狀可資決策,於是投以通套劑之五苓散料加小茴香,二帖腫消痛止。

民國 朱木通 中醫臨床廿五年 第八二

五苓散證的關節神經痛
1948年夏,賦閒家居,將遊南投,行裝甫備,忽有鄉下知友李╳╳以自行車載其子來診。患者李╳╳、16歲,男,體質普通,症狀為四肢關節腫脹,疼痛,拘急不可伸屈。此外則微熱、頭痛、口渴欲飲水、水泄性下痢,日廿餘行。

當時我急於遠行無心詳診,以五苓散料與之,並告以先治水瀉,關節痛待我歸來後再想辦法。不料一往三日,歸來時,患者聞訊自來取藥,據云服下三劑泄瀉先癒,隨後關節亦癒,同日投以原方三日份,以後遂不再發。

【按】本患者雖有關節神經痛,但其證卻具備五苓散證,當時我所以投以五苓散者,目的是從主證下手,以止泄瀉為先務,然而神經痛與泄瀉同時而癒,是始料所不及的。我想當時若從關節神經痛著手、必定是治客證,難免失敗,而且患者在發病前,每日游泳池塘,以致中濕發此病。後來重讀清水藤太郎的《漢方療法義解》,載五苓散治中濕神經痛,始悔我讀書不精。

民國 朱木通 中醫臨床廿五年 第一九一

吐瀉頭疼肢節疼痛
55歲的農夫邱╳╳,身材高大,組織結實,為一胼手胝足之勞動型體質者。1962年3月末因其女兒患腹痛重症來嘉就醫,其本人則來此看護,大概由於過度勞動(其家住中埔鄉石弄村之小西湖,據云乘汽車至石硦還須步行三小時)跋涉,或偶患傷暑,突於4月初五夜發生吐瀉症。一夜異常苦楚,至翌初六日症狀轉劇,乃來求診。

主訴:自昨夜迄今頻回嘔吐、下痢水狀便、尿短而赤、口渴、頭痛、肢節疼煩、全身倦怠而有微熱。

投以五苓散料一劑(是為4月6日),據云服藥後涔涔汗出,少頃頭痛肢節疼等症若失,同時微熱退、口渴亦止。此為翌日自來致謝時之經過報告也。

民國 俞長榮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蓄水
一程姓病人,證見高熱口渴,譫語不眠,小便短赤,脈浮洪大。連給大劑人參白虎湯三劑,不但證狀無減,口渴反而增劇。我素遵家訓(家父曾謂:傷寒方治病效若桴鼓,但用之不當,禍亦不淺。凡傷寒用藥逾三劑而病不減者,就要退讓高明,萬勿固執己見,貽誤病人。先祖有「傷寒不過三」遺訓),因此向病家告辭,請其改延他醫。

可是病家苦苦挽留,誠懇之情,又使我難以推卻,正躊躇間,恰病者鄰居程某來訪,謂他不知醫理,但聞鄉前輩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熱飲,後用桂附之類云云。我猛然大悟,急問病者:「喜熱飲否?」答道:「喜熱飲,雖至手不可近,亦一飲而盡。」

再細察其舌,質紅無苔而滑。因思:脈浮洪大,發熱,雖似白虎證,但口渴喜熱飲實非白虎湯所宜。此乃無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熱,舌紅而滑;虛火擾及神明,故譫語,火不歸位,膀胱氣化失職,故小便短赤。當按膀胱蓄水證治之。遂用五苓散改湯劑,桂枝用肉桂以引火歸元(每劑用桂八分研末,分兩次沖服)。僅兩劑,熱退口和,小便清利。後調理半月復元。(《傷寒論匯要分析》1964:57~58)

【按語】辨證眼目為渴喜熱飲、舌滑,為太陽膀胱蓄水,津凝不滋所致,予五苓散化氣行水,津布則口和熱退而病癒。

民國 李克紹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消渴(尿崩症)
王某,男,7歲,1975年7月12日就診。患兒多飲多尿,在當地醫院檢查尿比重為1.007,診斷為「尿崩症」,治療無效。診見神色、脈象無異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層薄薄不勻的漿糊似的。因思此證可能是水飲內結,阻礙津液的輸布,所以才渴欲飲水,飲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飲所致,屬於誘導性,能使不渴少飲,尿量自會減少。

因與五苓散方:
白朮12g,茯苓9g,澤瀉6g,桂枝6g,豬苓6g水煎服。
服二劑,7月14日其家人來述:症狀見輕。又與原方二劑,痊癒。(《傷寒解惑論》1978:126)

【按語】舌苔白滑是辨識水氣內停的一個主要特徵。水氣內停,津液不布,則見口渴,飲多則溲亦多。臨床要審時度勢,緊抓主證,不可坐等小便不利、發熱之證俱全,才施以五苓散治療。當然,如果消渴見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則為陰津虧虛,本方又當為禁用之列。

民國 鄒孟城 三十年臨證經驗集 飲邪咳喘青龍法

茵陳四苓散的應用
傳統中醫治黃疸,有通利大小便之法,已早為醫家所習用。仲景之茵陳蒿湯為化濕祛濁之代表方劑,現製成「茵梔黃」成藥,於甲肝流行期間業已建立功勳,蜚聲醫林矣。至於利尿祛濕以治肝炎之代表方,可借用仲景之五苓散加茵陳,熱重者去桂枝之溫熱,即用茵陳四苓散也。

據三○年代太倉名醫王雨三汝霖氏之經驗,用此方之指徵,須見「身熱口渴,小便赤澀,左脈沉弦者」始為合轍。余於1989年夏診一高中男學生,於大考後即得甲肝,自覺倦怠納差,小便色黃如染,其區中心醫院囑其住院治療三個月,而其暑假僅四十天,為不影響學業謝絕住院,至余處門診,並要求於暑期內將其治癒。余診其脈恰巧左脈沉弦,但無身熱之象但無身熱之象,故去桂枝,僅投茵陳四苓湯方,藥僅五味,服及一周,體力復原,小便轉清,服卅劑復查,肝功能恢復正常,後即安然無恙。

民國 朱進忠 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嘔吐一
李╳╳,男,52歲。嘔吐四年,前後經上海、北京、太原等醫院檢查治療,未發現器質性病變,服中藥1000劑及西藥治療不效。查其面色萎黃,舌苔白潤,口渴喜飲,飲後則痞滿嘔吐,吐物如粘涎水沫,少則一痰盂,多則一臉盆,小便少而納差,疲乏無力,脈見沉緊。細審前方多為止吐之劑。藥證相比,診為脾腎陽虛,水飲不化之水逆證。為擬溫陽利水。理中、五苓合方治之。

黨參10g,白朮10g,乾薑10g,甘草10g,陳皮10g,桂枝10g,澤瀉10g,豬苓10g,茯苓10g藥進二劑嘔吐即減,再進廿劑嘔吐停止,尿量增多,痞滿,乏力亦消失。

嘔吐二
潘╳╳,女,20歲。嘔吐頻作四個多月。久進鎮靜、止吐之中西藥物不效。消化道造影無異常發現。審其飲水即吐,口乾,尿少,苔薄白,脈弦。證脈合參,診為脾胃陽虛,水飲停蓄,胃氣上逆之水逆證。

為擬五苓散加味:
白朮10g,茯苓10g,豬苓10g,澤瀉10g,肉桂10g,乾薑4.5g,附子4.5g,甘草4.5g藥進二劑,五日未吐,十劑後諸證均解。

民國 朱進忠 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頑固失眠
李╳╳,男,49歲。四個多月來失眠,先用西藥治療兩月無效,繼用中藥安神鎮靜丸、湯劑治療仍無效。審視其證,除每夜僅能入睡二個小時左右外,並見疲乏無力,胃脘痞滿,腹脹不適,矢氣後稍緩,納呆食減,舌苔薄白,脈濡緩。綜合脈證,診為脾濕不化,輪軸失轉,心腎失交。擬用理氣除濕,茵陳五苓散加減。

處方:
茵陳24g,桂枝10g,澤瀉10g,白朮10g,豬苓10g,茯苓10g,烏藥10g,陳皮12g,香附6g,木香6g服藥四劑,睡眠正常。

民國 朱進忠 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食管賁門失弛緩症
寒飲蘊胃,反與理氣啟膈,降逆止嘔,飲邪壅阻,吞咽不下。
錢╳╳,男,38歲。吞咽難下,甚或食後即吐五年多。醫診食管痙攣。先用西藥治療曾一度好轉,但不久即再無效,為此又配合中藥降逆止嘔、理氣啟膈、活血化瘀等藥治之三年多,仍是開始有效,其後再不見效。細審其證,吞咽食物每到食管下段時即感噎塞難下,偶而也出現食後即吐,吐物為食物,無酸臭味,舌苔薄白,脈弦緊稍數。

因思:弦緊而數者寒飲中阻也。世俗雖有數脈主熱之論,然數脈不全主熱,特別是緊數之脈相兼者,更不全主熱也,如《傷寒論》126條云:「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此病之吐雖非發汗之後引起者,然其久病過用剋伐之品以傷胃氣其理亦相似耳。再審其證,患者亦有遇冷或吃冷食加重的情況。綜合脈證,此必胃氣大衰,寒水阻滯所致。因擬溫中健脾,利水化飲。

處方:
附子10g,肉桂10g,黨參10g,白朮10g,乾薑10g,甘草10g,澤瀉10g,豬苓10g,茯苓10g
冷服四劑後,吞咽時較前明顯順利,且在一周內沒有出現嘔吐現象。又繼服十劑,噎膈之狀竟全部消失,果愈。某醫云:「噎膈之治諸醫都云:啟膈、通幽、旋覆代赭等湯為治療之要方,而本證卻用之不效,其故何也?」答曰:「從脈來看:一無氣鬱,二無血瘀,三無陰虛,四無肝胃衝逆,而僅有脾胃虛寒,寒飲蘊結,故理氣不應,活血不成,降逆無功,而採用附桂理中健脾,五苓散化飲利水,復佐冷服以解格拒,故治之得愈。」

民國 朱進忠 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後(神經)腦垂體功能減退症—尿崩症
寒飲凝結,水津不化,不知溫化,但予生津,其病不愈。
李╳╳,男,50歲。煩渴多飲,疲乏無力二年多。醫診尿崩症。先用西藥治療無效,後又配合中藥養陰生津、清熱生津、益氣養陰等治療一年多,仍無明顯效果。細審其證,除煩渴,多飲,多尿,疲乏無力之外,並見其胃脘痞滿,舌苔黃白,脈弦緊而數。

綜合脈證,思之:陰虛津虧之證當見細數之脈,胃熱津傷者當見滑數之脈,氣陰兩虛者當見虛大而數之脈,今脈反見弦緊而數,脈證不相合也。又思:弦緊之脈者,寒也,飲也;緊數相兼者,寒飲凝滯不化之脈也。合之於證,必脾陽不足水飲不化膀胱不得化氣之證。乃予溫中健脾,化飲利水。

處方:
附子10g,肉桂10g,黨參10g,白朮10g,乾薑10g,甘草10g,澤瀉10g,豬苓10g,茯苓10g水煎,冷服。

某醫云:「此病津液如此之傷而反用大熱加分利,豈不危哉?」答曰:「《金匱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證並治》云:『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開用溫陽利水治消渴病之先河,乃其方通陽利水以促膀胱之氣化耳。本證非但膀胱氣化失職,水不下輸,不僅下焦蓄水,進而胃中亦有停水,故非以健脾溫中,通陽利水不能愈其疾。至於能否津傷而危殆,依余之見非但不能傷津,亦且助其津液生耳。服藥四劑,煩渴大減,精神增加;繼服廿劑,諸證消失,愈。

民國 朱進忠 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四時主氣相應加重案
李╳╳,男。廿多年來,每到冬天則發生嘔吐,其他季節自然消失。每次發病,少則每日嘔吐數口,多則每日數次,一次即盈盆盈碗。醫診神經性嘔吐。始用西藥治療不效,繼又用中藥降逆止嘔亦不效。此次發病雖然已經一個多月,但始終不見其效。細審其舌苔薄白,脈弦大緊。綜合脈證。思之:冬季陽虛寒盛之令,復遇脾胃陽虛,寒飲中阻之體,兩寒相應,胃失和降,故而嘔吐頻作。治宜溫中化飲,桂附理中合五苓散。

處方:
附子10g,肉桂10g,黨參10g,乾薑10g,甘草10g,白朮10g,澤瀉10g,茯苓10g,豬苓10g
服藥二劑,嘔吐即止。次年冬季又復發,但程度較輕,繼服六劑,愈。

民國 劉渡舟 劉渡舟醫學全書

水腫
金某某,女,52歲。1992年1月15日就診。
主訴下肢水腫,按之凹陷不起,時輕時重。小便不利,色如濃茶,排尿時見足跟麻木。口渴,胸悶,氣上衝咽,腰酸,困倦無力,時發頭暈。舌體胖大,苔白,脈弦無力。劉老辨為氣虛受濕,膀胱氣化不利,水濕內蓄之證。治應補氣通陽,化濕利水。

擬春澤湯:
茯苓30g,豬苓20g,白朮10g,澤瀉20g,桂枝12g,黨參12g
服三劑,小便暢利,下肢水腫隨之消退,口渴與上衝之症皆愈。轉方黨參加至15g,又服五劑,腫消溲利,諸症若失。

【按語】《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肺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氣化不及,水蓄於州都,則上不能潤而口渴,下不能通而小便不利。水氣內蓄,代謝不利,導致下肢水腫。春澤湯轉載於《醫方集解》,為「氣虛傷濕,渴而小便不利」設。方用五苓散潔淨府以通足太陽之氣。滲利水濕從小便而出。加黨參者,補益脾肺之氣,復振氣化之機,佐桂枝之溫通,則水能化氣,輸布津液於周身。

民國 劉渡舟 劉渡舟醫學全書

五苓散治驗
五苓散,即苓桂朮甘湯減甘草、加豬苓、澤瀉而成。此方能治「渴欲飲水,水入則吐」的水逆證(為水氣上衝之一),以及「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癇」的癲癇證。
王╳╳,男,18歲。自覺有一股氣從小腹上衝,至胃則嘔,至心胸則煩悶不堪,上至頭則暈厥、不省人事。少頃,氣下行則蘇醒,小便少而頻數。其脈沉,舌淡嫩,苔白潤滑。

辨證:心脾陽虛,氣不化津,發為水氣上衝之證。水氣上冒清陽,故有癲癇發作。脈沉主水,舌淡為心陽虛,小便不利為水氣不化。故知此證為水氣所致。
治法:利水下氣、通陽消陰。

處方:
茯苓30g,澤瀉12g,豬苓、白朮、桂枝各10g,肉桂3g
服三劑,病發次數見減,小便通利;繼服六劑,病除。

民國 陳瑞春 傷寒實踐論

五苓散治小兒遺尿
吳╳╳,女,13歲,學生。1987年4月6日就診。患孩經年尿床,每晚必尿1~2次,且量多。採用各種方法,從下午即控制飲水,夜間喚起床小解,依然無效。查體:小兒發育良好,體形偏胖,智力發育正常,性格偏於內向,少言寡語。除有尿床疾苦,其他體證無據可查。小便常規正常,尿比重正常。脈緩有力,舌苔薄白而潤。

擬以五苓散加味:
白朮10g,桂枝6g,澤瀉6g,豬苓6g,茯苓12g,遠志6g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

囑服三劑,以觀動靜。服一劑藥後,當晚小孩自行起床小解,未尿床,次日小孩表情歡快,精神振作。服完三劑後,基本不遺尿,食欲正常,神態敏捷,學習良好,多年痼疾得以臨床治愈。

半年後,又出現遺尿1~2次,自覺疲乏,肢體笨重,脈緩有力,舌苔白潤。小便常規正常。仍守原方加菖蒲6g,囑服五劑,遺尿自止,病告痊愈,至今三年未復發病。

【按】小兒遺尿,不能動輒補腎,小兒為純陽之體,妄補腎陽腎陰,於病無益,於體有害。為何小兒遺尿從化氣利水求治?因為小便量多實屬膀胱氣化不利之證,水濕內停,上蒙心陽,所以,多數小兒夜尿,均有夜夢遊玩,而出現尿床。故而用五苓散化氣利水,氣化則水化,加入溫通心陽之菖蒲、遠志,使之離照當空,氣機布化正常,則遺尿自止。筆者用此法治療多例,年齡小的7~8歲,大的25~28歲,均獲得很好的療效。

民國 陳瑞春 傷寒實踐論

五苓散治尿道感染
徐╳╳,女,48歲,工人。病者經常小便頻急,尿量少,少腹墜脹,小便常規檢查正常,診斷為尿道感染。用西藥PP粉外洗,皮膚乾,內服氟哌酸,能控制症狀,不能治本,反復發作。就診時主要症狀:尿意頻數,白天每2~3小時一次,甚至不足1小時一次,夜3~4次,尿量少,尿道輕微刺激感,少腹墜脹,口不渴,大便正常,舌苔白潤而滑,脈緩有力。

擬用五苓散加味:
白朮10g,澤瀉10g,豬苓10g,桂枝10g,茯苓15g,白茅根20g每日一劑,水煎分二次服。

服上藥五劑後,尿頻消失,尿量增加,少腹墜脹感明顯減輕,口和舌潤,脈緩有力。囑再服五劑,症狀消失,一切正常,臨床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病。

【按】尿道感染是婦科常見病,多數以消炎、清熱解毒藥治,有的有效,有的無效,且反復多。而用五苓散治療病,主要是抓住尿意頻急,次數多量少的臨床特證。這個病證,實際是氣化不利,故小便不利。因而用五苓散化氣利水治療。加白茅根有清解下焦濕熱,淡滲清熱之意。有時尿中檢出白細胞,則加用金銀花、白花蛇舌草、苦參、十大功勞葉之類,任擇1~2味。如尿道口瘙癢,伴白帶較多,用五味消毒飲加土茯苓、十大功勞葉、蛇床子之類,煎水坐浴、外洗,有清熱解毒、清潔外陰的功效,與五苓散配合用,內外合治,相得益彰。

民國 劉景棋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癲癇
陳某某,男,46歲,1979年7月20日初診。患癲癇已三年,為受驚後而起,最初每月數發,近半年來每天發作,發則不省人事,驚叫抽搐,項背強直,口吐涎沫,每次發作約持續8至12分鐘,屢用西藥,未能控制。口渴自汗。苔薄白,脈浮滑。辨證:氣化不行,水飲上衝。治則:化氣行水,祛風止痙。

處方:
茯苓18g,豬苓18g,桂枝18g,白朮18g,澤瀉30g,追地風30g,千年健30g,鉤藤30g,防風21g
服六劑已控制發作。服廿四劑,臨床治癒,療後三年無復發。(《經方驗》1987:101~102)

【按語】五苓散治癲癇,國內外均有報導,方對水飲型癲癇,療效甚佳。

民國 楊君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解顱(腦積水)
李某某,男,9個月。患兒出生後至第7個月前一切正常,第7個月後,發現右手不靈活,右腿活動能力較差,之後患兒頭部明顯迅速增大,到8個月時雙眼已呈「落日」狀,頭部青筋顯露,顏面紫紅,頭不能抬,四肢不能活動,身體極度消瘦。頭圍56釐米,前後囪門擴大而飽滿,凸出於顱骨。先後經數個醫院診斷為腦積水。

處方:
茯苓、大腹皮各15g,豬苓、澤瀉、牛膝、車前子各10g,白朮5g,桂枝2g水煎頓服。

服藥後尿量明顯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狀,至服完第六劑藥後,囪門明顯凹陷,面色漸轉紅潤。前後共服藥廿七劑,患兒四肢漸能活動,頸部亦有力,能抬頭活動,囪門未再凸起而痊癒。服藥期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七年半後追訪,患兒已9歲,精神飽滿,智力良好,沒患過其他疾病,頭圍仍為56釐米,惟有手腕部以下發育欠佳,活動力較差。身高、體重均與同年齡健康兒童無異。(《新醫藥學雜誌》1978;〈8〉:45)

【按語】腦積水症類似中醫「解顱」。有虛實之別,屬實者,每由水液內蓄、上泛顱腦而發;屬虛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致囪門開大所致。由於五苓散具有滲濕利尿作用,既可以減少腦脊液的產生,又增加了腦脊液的吸收,從而降低了顱內壓,對腦積水屬實者有效。此例腦積水兼見目腫、消瘦、四肢不能活動,顯係脾腎功能失調,水液內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廿七劑即獲痊癒。

民國 嚴仲慶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頭痛
顧某某,女,24歲,1983年1月23日入院。發作性頭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暫意識障礙反復發作近三年。曾四次住院治療,發作期間漸趨縮短,多次腦電圖、腦血流圖及顱片檢查無異常發現。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劇烈頭痛,兩側太陽穴及前額尤甚,經治療無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擬診為血管神經性頭痛,癲癇待排。診見頭痛欲裂,入夜益劇,甚則四肢捶床,抱頭痛哭,口乾,渴飲渴飲,舌紅、苔微黃而少,脈細數。予清熱平肝,祛風滌痰之劑不應。細詢之,知其雖口乾渴飲,但小便卻不多。故撇開頭痛一症,但從口乾渴飲,小便反不多入手,予五苓散原方:
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各10g
是夜頭痛即未發作,七劑後痛止出院,囑續服一個月。觀察三年餘,未見復發。

【按語】水蓄膀胱,經脈不利,不通則痛。治用五苓散通利膀胱經脈之水氣,則經通竅暢而愈,足見經方之鬼斧神工。

民國 吳克純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耳鳴
徐某某,男,32歲,1982年9月8日診。患者耳鳴三月餘,曾服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耳聾左慈丸、補中益氣湯六十餘劑皆罔效。刻診:兩耳內有蟬嗚之聲,時或如風入耳,聽音不清。查體質壯實,飲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數次,色淡不黃,舌質淡紅、苔白,脈浮,兩耳內未發現異常變化。此清竅不暢致耳嗚。以上病治下,上竅不暢,瀉下竅,以利小便之法治之。

試投五苓散加味:
澤瀉30g,茯苓、白朮各15g,豬苓12g,桂枝、石菖蒲各9g
服一劑後,小便次數增多,耳鳴漸減,連服五劑,耳嗚消失。(《新中醫》1989;〈5〉:47)

【按語】腎開竅於耳,主二陰。腎不化氣,水泛清竅,亦可致耳嗚、耳聾。採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之法,利小便,泄下竅,下竅通而上竅暢,耳鳴隨之而愈。

民國 錢光明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能近怯遠證(假性近視)
楊某,男,14歲,1985年6月10日初診。患兒近來視力下降,1985年5月在校普察視力,雙眼均為0.1,經本院眼科檢查,角膜透明,無水腫和雲翳;晶體透明,眼底視盤清,A:F=2/3,黃斑部光反射存在。排除眼科其他疾患,診斷為假性近視。後經同學介紹求治,余想五苓散為通陽化氣利水之劑,似可緩解睫狀肌水腫痙攣狀態,詢知渴欲飲水,查舌淡苔白厚,脈和緩,予五苓散:
澤瀉20g,豬苓、雲苓、焦白朮各10g,桂枝8g水煎服(治療中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藥)。

五劑後自覺視力好轉,上課可不戴眼鏡,上方再予十劑。一月後復查視力:左眼為0.5,右眼為0.6,繼服上方五劑,以資鞏固。(《國醫論壇》1988;〈2〉:27)

【按語】假性近視屬中醫「能近怯遠證」古人認為是陽微陰盛,以致陽被陰浸,光華髮越於近,多用定志丸或補腎藥治療。西醫學認為假性近視為在校青少年的眼科多發病,多因不正確的看書引起睫狀肌水腫痙攣,而失其調節的一種功能性變化,五苓散為通陽化氣利水之劑,據報導有緩解睫狀肌水腫痙攣的作用,故守本方而取效。

民國 錢光明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脾虛外感(胃腸型感冒)
王某,女,1歲3個月,1987年3月24日診。患兒兩天發冷發熱,鼻塞流涕,出汗,昨夜又瀉下水樣便四次,今晨瀉下四次,尿少,舌淡苔白厚,指紋淡,體溫36.4℃,證屬外感風寒,水濕內停,氣化失常,治當健脾祛濕,兼以解表,方用五苓散:
澤瀉6g,豬苓、茯苓、白朮各3g,桂枝2g水煎服。
一劑後腹瀉止,鼻塞失,舌苔轉薄。二劑而諸症皆除,病癒未發。(《國醫論壇》1988;〈2〉:28)

【按語】外感風寒,內兼脾虛濕停,故用五苓散外解風寒,內利水濕而愈。

民國 王殿威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汗出
王某某,男,25歲,1980年6月初診。自1978年患胸膜炎之後,便開始出汗,經過抗結核治療一年後,胸膜炎已痊癒,但出汗卻有增無減。白天動則汗出,夜晚寐則汗出,以後漸次增多,甚則身如洗浴,神疲乏力,極易感冒,飲食不佳,大便不爽,服中藥達數十劑,有從陽虛治療,用益氣溫陽,固表斂汗,服藥後反增煩熱;有從陰虛治療,用滋陰降火,固陰止汗,則汗出愈甚。余診其舌苔白膩,脈緩無力,辨證屬濕阻中州,脾陽不振,中陽不得外達。治宜溫陽化氣,健牌除濕。

方用:
白朮10g,澤瀉10g,豬苓6g,雲苓6g,桂枝5g二劑。
汗出十愈八九,再服二劑,三年之頑疾竟獲痊癒。隨訪一年未見復發。(《中醫藥學
報》1986;〈5〉:43)

【按語】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為人身之藩籬,攝衛禦邪。今水濕內盛,蓄於膀胱,氣化不振,則在表之衛氣虛弱,失於固攝而見汗出。當此之時,務利膀胱水濕,復其氣化,以振奮衛氣,則不補氣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矣。此經病治腑之法也。

民國 張祥福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血崩(功能性子宮出血)
楊某某,女,35歲,1978年5月12日診。患者素體肥胖,月經過多,先後無定期,經期七天,淋漓不絕,今日中午突然小腹劇痛,經血暴崩如注,經某醫院診治用止血藥、輸液等急救處理無效,轉請餘余診治。

證見面色蒼白,四肢冰冷,頭汗如珠,口吐濁沫,小腹劇痛,喜按,舌質淡胖嫩,邊有淤點,苔白微膩,脈澀。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6.5g,白細胞5200/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細胞30%,單核細胞2%。

診斷:暴崩(功能性子宮出血),證屬痰濕中阻胞宮。治以益氣止血,,,,通陽利濕。方擬五苓散加曬參10g,阿膠10g(烊化兌服),三七10g(研末沖服)服二劑,5月14日復診:精神大振,四肢轉溫,血崩緩停,原方續服五劑,漏血盡止而愈。(《湖南中醫雜誌》1989;〈6〉:19)

【按語】患者素體肥胖,頭暈胸悶,口吐濁沫,舌胖苔膩,仍痰濕內停之象。痰濕內阻胞宮,衝任不固,而為血崩,治以五苓散通陽利濕,並加曬參、阿膠、三七以益氣養血止血,標本兼治,故獲良效。

民國 姜曉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痄腮
袁某,男,11歲,1986年3月11日診。患兒三日前始感微惡風寒,納差,繼而發燒,體溫38.5℃,兩腮腫痛,惡心欲吐,不思飲食。曾服普濟消毒飲,病反加劇,昨夜體溫升至39.2℃,頭痛嘔吐,胸中煩悶。

刻診:面色?白,兩腮腫痛,嘔吐頻作,吐出物盡為水液,吐後渴飲,水入復吐,且伴睪丸水腫,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滑數。診斷:痄腮、水逆證。病機:瘟毒上結,水飲內停。治法:通陽化氣,水解肌。

方藥:五苓散。
桂枝6g,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各10g搗末,分作三次,水送吞服。
一劑後不再嘔吐,脘腹覺暢,能進飲食,頭痛減輕,體溫38.2℃。繼用原方作湯劑,並加山豆根10g,魚腥草20g,以解毒散結。二劑後,諸症消失,腮腫亦平,惟精神稍差,飲食欠佳,隨用參苓白朮散調理善後。(《四川中醫》1988;〈4〉:27)

【按語】痄腮治以清熱解毒法多,而本案上有渴而欲飲,水入即吐;下有小便不利,睪丸水腫。顯係五苓散證,乃脾胃陽虛,水飲內停所致。故治不宜再用常法,而逕用五苓散收功。

【補述】五苓散的臨床運用相當廣泛,本方略加變通,或與其他方劑合用,可以用來治療多種水邪蘊鬱的病證。本方加茵陳,名為「茵陳五苓散」,治療濕邪而小便不利的黃疽證;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為「桂苓甘露飲」,治療濕邪鬱而化熱的小便不利,煩熱而口渴;本方去桂枝加人參、肉桂,名為「春澤煎」,治療年高體弱,正氣不足,中氣虛衰,心功能不全而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蒼朮、附子,名為「蒼附五苓散」,治療素體陽虛,寒濕內生,證見腰眼發涼,兩足發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症;本方合平胃散,名為「胃苓湯」,治療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濕濁內停,而使胃脘脹滿,小便不利;本方加川楝、木通、小茵香,是陳修園治療疝氣的經驗方,臨床證明,凡疝氣而見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者,用之甚佳。(《經方臨證指南》1993:41~42)

民國 張家禮 四川名家經方實驗錄

運用五苓散加味治療水腦、腦積水的體會
吳某,4歲。因頭顱增大曾多方求醫診治。患兒一個月前曾來診治,服藥後病情好轉,本次為復診。

患兒舌質淡,苔白潤。脈道狹小,細直而軟,形態消瘦,面色?白,頭顱較大,目無神采,眼晴與太陽落山之象有幾分相似(這是腦積水患兒所特有的體徵之一)。小孩以前小便黃少,食欲不佳,表情呆滯,經常感冒,服藥後小便量明顯增加,次數也增多了,食欲增強,神志與智商均有改善。且很少感冒,只是最近一兩天有些輕微咳嗽和流涕,大便還有些乾燥。本次效不更方。

處方:
桂枝8g,茯苓10g,澤瀉10g,豬苓10g,法半夏10g,白芷8g,葶藶子6g,杏仁10g,石菖蒲10g,炙甘草3g(郭尹玲整理)

【按】腦積水為什麼用五苓散呢?五苓散不是《傷寒論》中治療太陽經腑同病的主方嗎?患兒並沒有明顯的太陽經腑症狀,且腦部積水,病位在上,而膀胱蓄水,病位在下,五苓散怎能切中其病機?但事實證明五苓散的療效確實顯著。仔細剖析此方,才發現其中自有深意。

中醫認為腦積水可由腎氣虧損、脾虛水濕停滯等所致,故面色?白,舌質淡苔白潤;水濕壓抑脈道,則脈細。從腦積水產生的機理來看,「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髓海」,可知腎與腦關係密切。腎主骨的功能失常,則囪門不閉,腎生髓功能異常,則影響髓海的正常儲納。「真陽不足,不能化氣生髓,寒水為積,瀦留於腦。」而脾為後天之本,脾虛水停,痰濕上泛清空,聚滯腦絡,是腦積水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因而,脾腎兩虛,水濕內停,是此病證形成的關鍵。

五苓散的溫陽化氣、利水滲濕之功正好使停滯於內的水濕隨小便而去。雖然五苓散用於治療太陽經病證,但對於其相表裏的足少陰腎經也必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同時,太陽經與督脈相連,督主一身之陽,上通於腦,關係著腦脊液的循環。因而,五苓散也可間接調節其腦脊液的循環。脾喜燥惡濕,水濕去,則有助於脾功能的恢復。且方中白朮、茯苓均入脾經,又有健脾的功能。可見,五苓散針對各個環節,標本兼顧。

西醫認為腦積水主要由腦脊液循環發生障礙所致,因腦脊液產量過多或蛛網膜吸收發生障礙所致較少見。西醫常用利尿藥以減輕顱內壓而改善症狀。據動物實驗觀察,五苓散的排尿作用(排尿時間、排尿量)均優於呋塞米(呋喃苯胺酸、速尿)。這也為五苓散的選用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證據。

再看方中藥物,豬苓、茯苓、澤瀉三味藥合用通利小便,淡滲利水,而又不重傷津液;白朮苦溫運濕健脾,標本兼顧,既使脾氣轉輸,津液得以正常輸布,又有燥濕利水之功。桂枝辛溫,蒸化三焦之力可謂是此方直達病所之關鍵,桂枝外解太陽表邪,內入膀胱溫陽,通利小便,且蒸化三焦而使氣騰津化,使三焦通利,水道暢通,而使腦中之積水隨小便而出。上、中、下三焦兼顧,難怪五苓散對多種水濕飲停病證都有奇效。

在此基礎上,加上葶藶子強心利水消腫,降低顱內壓;法半夏燥濕化痰;白芷通竅,兼活血引經,興奮中樞神經;石菖蒲開竅醒神,改善智力低下;杏仁宣肺,提壺揭蓋,兼祛外邪,從而加強五苓散的力量和針對性。

當談及此病案時,張老師還提到《金匱要略》中的原文:「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五苓散中包含了一個澤瀉湯,用於健脾利水,燥濕除飲。小孩可能表達不清,但因水飲壓迫大腦,必定有「神不爽,頭暈目眩……泛惡作吐」等症狀。當腦積水病情嚴重時,可出現生長發育障礙,智力差,視力減退,癲癇。五苓散可治療水癇,亦可借治腦積水,對兩者可用作脫水或利尿藥。這一擴展,既加深了對《金匱要略》中條文的理解,又拓寬了臨床治療的思路。

民國 閆雲科 臨證實驗錄

水腫
張某,女,7歲。素日飲食不節,加之玩耍坐臥於濕地,時已仲秋,悶熱不減盛夏,其脾陽受困,由斯可見。晨起,臉下腫如臥蠶,全身亦腫,小便減少,大便便稀溏,納穀不思,神疲嗜睡,舌淡嫩,苔薄白,脈緩無力。化驗小便:尿蛋白(++),紅細胞(++)。觀其脈症,知係脾虛濕盛。《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虛則土不制水,致其氾濫成災。治當補中健脾,溫陽化濕,即喻昌崇土填臼之謂也。

擬五苓散加減:
黨參10g,白朮10g,茯苓10g,桂枝3g,澤瀉l0g,茅根l0g三劑。忌鹽及高蛋白食品。
二診:小便增多,水腫已散,胃納增加。化驗小便:蛋白(-),紅細胞(+)。原方三劑。

三診:諸症悉已。尿常規檢查已正常。因服藥艱難,囑其飲食起居予以調理。

【按】《素問·經脈別論》云:「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恍,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可見肺、脾、腎三藏與水液代謝密切相關。本案為脾不運化,水濕氾濫,故予培土制水,砥柱中流,則水自可歸川。且飲為陰邪,得陽始運,故用溫藥治之。然亦有陰虛水腫,如豬苓湯、濟陰湯證者,不可不知也。

日本 大塚敬節 漢方臨床四十五年

眼痛與顏面痛用五苓湯
是名叫三╳榮╳的36歲的婦人,初診為昭和44年(1969年)6月17日。體格和營養,均為普通。臉色稍微蒼白,由其丈夫隨著來院。主訴是從八年前起,兩眼的眼球疼痛劇甚,整天都須要按著眼睛。前往眼科診察結果,謂有亂視,故只戴眼鏡就可以了。雖然戴了眼鏡,但毫無減輕。旋又接受某大學醫院的治療,而在服用頓服藥之間,右方顏面的一半,開始疼痛,不久竟擴及於雙方,終於右半方的顏面肌肉,發生痙攣。在這兩三年間,除了眼痛之外,在眉間的地方而至鼻子的裏面,也發生疼痛,而醫師謂是鎮痛藥的中毒症狀。不久又發生言語障礙,變為口齒不清了。因疼痛劇甚,而服用頓服藥,則雖會稍微減輕,但口渴至甚,一天需喝一升左右的水,否則口渴難堪。食慾不振,稍會欲吐,變為沒有口涎,也不會流淚。而咽喉復又好像有什麼東西哽住似的,覺得非常不舒,家務和一切工作,都不能做。又會肩胛酸痛,和雙手發冷,血壓為110/80,脈弱,腹狀沒有特別的變化。據說經血普通,小便亦無變化。

以五苓散對於劇甚的頭痛和三叉神經痛,間能克奏顯著的效果,所以雖然沒有齊備五苓散證,但仍試與五苓湯。結果服用十日份後,據說眼痛減輕了一半,咽喉的不舒,亦為好轉。更給與十日份,而服用廿日的結果,便想從事工作,舉家非常歡喜,經服用四十日後,據說八年間的眼痛,顏面痛,就完全消除如拭了。從來的腳振顫,與腳好像脫力而痛的情形,亦已完全消除。且不服醫院的藥,也毫無痛苦了。據說,在服用漢方以前,是每天預先鋪好床鋪,而多睡在床裏,然而最近,能夠起來工作了。

日本 大塚敬節 漢方臨床四十五年

小兒的頭痛用五苓散
如果藥能對證,則病會霍然而癒,令人不敢相信。然與被認為是適應條件的症狀,雖不一致,但在實際上亦間能發生效果。

是名為藤╳正╳的15歲的男子,營養為中等度,顏色蒼白。據說胃腸虛弱,約自半年前起,就會下痢,並會時常腹痛,自生後懂事的時候起,就時常發生頭痛,經常服用Grelan和Sedes等鎮痛劑。似帶有貧血。經給與參苓白朮散每次1.5g,而給與二次之後,就甚能合證,而服用2~3個月之後,就不會下痢,胃腸的情形大為好轉。經再服用二週後來院說,胃腸方面,雖然已經痊癒,但仍會頭痛,沒有痊癒。他的母親問道,有沒有辦法治好他的頭痛。

於是給與五苓散的浸膏末每次1.5g,而給與二次之後,謂非常有效,而在服用4~5天之間,生來的頭痛,就霍然而癒了。這個患者為亦不口渴,也無小便不利。(《漢方的臨床》19卷12號)

日本 大塚敬節 漢方診療三十年

發生浮腫與呼吸困難的腎炎
是個5歲的女孩子,從1938年7月間起,因皮膚病接受醫師的治療,然自9月中旬起,隨著皮膚病的痊癒,發生氣喘的呼吸困難,全身漸漸出現浮腫。醫師的診斷為腎臟炎,且謂心臟亦有毛病,故接受各種治療,但症狀逐漸惡化,最近變為呼吸促迫、喘鳴強甚、小便有血,一次只排出20cc左右,一日僅有2~3次小便。大便為一日一行,便量很少。口渴而食慾不振。

我依以上的症狀,診斷為由於皮膚病內攻所引起的腎炎,給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這個時候,我使用此方的理由,是依《類聚方廣義》記載本方的應用說:「疥癬內陷,一身瘙癢、發熱、喘咳、腫滿者,加反鼻有奇效。」反鼻卽為蝮蛇,但我沒有加反鼻。可是,不知是否為未加反鼻所致,翌日早晨就打電話來,謂發生急變,請我火速前往出診。經馳往診察結果,頻頻出現喘咳,心臟動悸劇甚,頭及顏面冷汗如流,臉色蒼白,脈為沈微而濇,不能數其次數。

據患者的母親說,自服用煎劑之後,小便雖稍為增加,但全身出汗,食慾全無,昨夜因痛苦殆無睡眠。於是將預先準備帶來的茯苓杏仁甘草湯,煎與服用,暫時觀察情形,結果略為安靜下來,進入淺淺的睡眠。

我在回家的車上,後悔輕率的給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並就病勢為何惡化而深加考慮。1936年和1937年,亦曾對於腎炎患者給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均告失敗,而此次為第三次。然而前二例,都是以五苓散使之好轉。可是,想起此次是否可用五苓散時,心中頗為不安。

是夜,我決定給與三日份五苓散,觀察經過。結果服用完三日份後,患者顯著的好轉,能由她的父親帶著來院了。浮腫已經消除的顏面,顯得非常爽快,簡直判若兩人。可是很奇怪的,在兩足的腿肚,出現點點滴滴的水泡狀發疹。據說,這個發疹與發生腎炎前的相同。

我告訴患者的父親說:「這個發疹,請勿予以塗抹外用藥,必定可用內服藥治癒。」更與三日份的五苓散。結果服用之後再來院時,發疹就消除殆盡,並且尿中蛋白亦逐漸減少,三個多月就完全痊癒。自此以後,我就未曾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用於腎炎。

日本 大塚敬節 漢方診療三十年

月經時發生腹痛、嘔吐的患者
我曾將五苓散和茵陳五苓散用於腹痛。玆將茵陳五苓散用於月經困難症(痛經)的一少女,結果獲得奇效的症例,報告於次。

患者是個15歲的少女,但乍看起來,祇像12、13歲而已。身材矮小,血色不良。12歲開始初潮,從15歲的二月起,每月都在月經的初日,發生劇甚的心下痛,連吃藥、喝水都一概吐出,不能容納所有的食物。因為如此,所以接受各種治療,但均無效果,故於1955年8月20日,前來本院求治。初診日為8月的月經終了的時候,所以沒有任何痛苦,亦無特別症狀。於是決定等待9月的月經,診察其發作的狀態,其間雖曾考慮給與服用當歸芍藥散,然以她的主訴是兼起嘔吐的腹痛,故參酌「心腹卒中痛」,給與柴胡桂枝湯。

9月14日,因為月經開始來潮,故患者臉色蒼白,顯得沒有元氣,由她的母親陪著進入診察室。在尚未診脈之前,患者就將大量的污水吐在帶來的臉盆內。據說,在嘔吐之前,心下會發生強度的刺痛。吐盡之後,心下就會覺得稍為舒服。脈為浮數。腹診結果,臍上有動悸亢進,沒有振水音,口渴至甚,因想喝水,故給與一杯水。結果還不到一分鐘,就隨著劇甚的心下痛,吐出水來。尿利顯著的減少。果能夠奏效,心裡有些不安。然想起在《金匱要略》,對於霍亂病是用五苓散,先哲亦對於「疝」痛使用此方,而這個患者的心下痛,亦似為屬於先人所說的疝痛,故決定給與此方,似添蛇足也不一定,加入茵陳作為茵陳五苓散。

結果,服用此方三週份之後,患者就全無來院。我心裏暗想,可能是沒有效果所致。服完該三週份的時候,恰為她月經來潮的時候。10月也可能是遭受那樣的痛苦,想到這裏,我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然而11月6日,她以快活的姿態,走進診察室來。我迫不及待的問她說:「怎麼樣啦?」她很沈著的答道:「沒有什麼了。」說罷顯得非常冷靜。我緊接著又以不安的心情問她:「10月有沒有嘔吐?會不會肚子痛?」「沒有什麼呀。」她若無其事的這樣回答。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為什麼來院呢?我心想,可能是為了預防11月的來潮。這個患者的月經困難症(痛經),就此完全痊癒。我對於這個患者,雖然是用茵陳五苓散,但用五苓散也似為有效。茵陳五苓散,是在五苓散內加茵陳的藥方,故宜參考五苓散的用法而使用。茵陳具有能使肝臟機能旺盛,與治黃和利尿的效果。

日本 矢數道明 臨床四十年漢方自療百話

關節痛和粟起症與五苓湯浸膏末
是個名為北╳英╳的九歲的女孩子。初診為1967年8月。主訴為3歲時,即從六年前起手腕和腳脖子的關節疼痛,檢查結果被疑為是風濕症。

這個患者為生來皮膚過敏,有時出現濕疹,有時被診斷為嬰兒苔癬(Strophulus),也曾患過蕁麻疹。在洗澡等之後特癢。會發生盜汗,一般為屬於多汗。又容易引起斑疹,皮膚因粟起症而粗糙。有口渴,時常發生劇甚的頭痛,並會由於噁心而發生嘔吐。腹部為心下部稍為脹滿。經給與五苓湯浸膏末1.3g,一日服用二次,結果各種症狀均見好轉,三個月後皮膚變為非常乾淨,粟起症亦見好轉,發癢和口渴、噁心、頭痛等也全部痊癒了。而手足的關節痛亦隨之完全減輕,全身均告痊癒。此亦似為五苓湯頗能奏效的症例。

日本 矢數道明 臨床四十年漢方自療百話

頑固的三叉神經痛與五苓湯
患者是個70歲的老人,體格肥胖,臉紅,看起來是為實熱證。本症已從八年前開始,是為左側的三叉神經痛,從兩個月前起發生猛烈的疼痛,特別是左上顎部如被針所刺似的疼痛難堪。其他的症狀為發汗與全身倦怠,和腳有輕度的浮腫,小便不利,稍有口渴。脈為沈而充實,腹部脹滿,如同大鼓而有力,血壓為185~110。到了冬天時必會發生氣喘,已成為習慣。

我對於這個患者為給與五苓湯加川芎、白芷各3g,十日份。服藥五日之後,劇甚的疼痛便消除如拭,更續服十日份而完全痊癒。本症雖為具備水毒所引起的外證,然對於沒有水毒者亦間能奏效。

日本 矢數道明 臨床四十年漢方自療百話 神經系疾患神經系疾患

三叉神經痛與五苓湯的治驗
(1)是個九州的58歲的婦人,由鄰居的介紹於1968年10月,寫信來商量她的疾病。信中所說的症狀為:自從七年來就為三叉神經痛而苦惱,顏面的右半側疼痛會連續2~3分鐘,好像呼吸似的,又好像波浪滾來又滾回去似的反覆好像幾次發生疼痛,會發作性的連續3~4日左右。夏天更為嚴重,若使用肩部則容易發作。對於這個患者為勸她服用五苓湯,並寄處方給她。經持往藥局調劑而開始服用之後,便漸漸減輕,連續服用三個月後,七年來的宿痾就霍然痊癒了。服藥半年後的今年5月5日,又再寫信來。信說,今年已能去參觀七年來未能參觀的Zondag祭,並表示感謝。

我在前面已有報告,五苓湯或浸膏末對於以頭痛、頭重為主訴,並兼有粟起症和肩胛酸痛、嘔吐、關節痛等,長期痛苦的患者,在在較短的期間內使之好轉的症例。給與五苓湯而不癒的頭痛,雖有20%左右,然而對於以頭痛、頭重為主頭重為主訴的頑固的慢性症,五苓湯為多能奏效,似不一定須要具備五苓湯的適應條件之口渴和小便不利。我是將「霍亂、頭痛」當作如同霍亂的頭痛,把它作為五苓湯證而使用。乃將此時的「霍亂」看作「猛烈的煩燥悶亂狀態」的頭痛。

(2)是個65歲的婦人,初診為1965年7月4日。稍為肥胖,顏色汙穢,看起來顏面好像向右彎曲。患者的主訴,是於三年前患了嚴重的三叉神經痛,因為痛得無法忍耐,故在某大學醫院切斷神經。可是去年10月因再發生疼痛,故在其他的大學醫院接受注射療法。因此在一個月間完全不感疼痛。

然自本年5月中旬起,發生第三次猛烈的右顏疼痛,雖接受各種治療,都未見好轉。是以早晨最痛,無論打噴嚏、打哈欠、說話、換裝義齒都會劇甚的疼痛,自右齒根而至右顏一半的疼痛,令人難堪。

此外復有肩胛酸痛、胃灼熱、口渴等,而尿無特別的異常,血壓亦為140~80。如此祇有劇甚的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而已,並無特別具備五苓散證,但仍試與十日份的五苓湯。其他的一切治療,則因無功效而一概停止。

於服用五苓湯三日後,即從第四天起頭痛就大為減輕,即使說話,或把頭向後轉動也不會疼痛,祇在咀嚼時稍會疼痛而已。據說,覺得小便的量似有增多。又於服用此藥時身體會溫暖起來,覺得很舒服。經服用廿日份之後,其庝痛便已消除大半,卅日後就廢藥了。

五苓湯對於如此劇甚的頭痛和偏頭痛,與三叉神經痛等,為什麼有效呢?而此等劇甚的頭痛,是與《金匱》所謂的霍亂頭痛相當。因此似有調整偏在於頭部內的浮腫和腦壓的作用。

(3)是個45歲的婦人,由她的丈夫隨侍來院。初診為1965年7月18日。身體稍瘦。顏色稍為蒼白。一看其面貌,在右頰有一條皺紋,予人以右顏面神經麻痺的印象。經觀察這個患者的狀態,與據她所說,是因不能隨意開口,所以言語不清。舌頭不能伸出於外。且會每隔三分鐘左右發生一次右顏面肌的痙攣,繼則變為僵硬,於是趕快用手巾被覆右半臉,頻頻揉揉,使之緩解,如此痙攣便會痊癒,繼續說話。在問完大體上的病狀為止,發生了五次痙攣。

據說此病是於1955年開始,所以算起來已被折磨十年了。可是這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在一年之中是以寒冷時期的六個月間最為嚴重,而在夏季溫暖的時期較輕。然從今年1月起,特較往年為甚,因連續發作,故發語也感困難,且不能開口,亦不能咀嚼。又因開口不及一公分,所以不能吃下較硬的東西,也不能咀嚼。如果咀嚼,則會發生嚴重的痙攣。

今年為不分冬天和夏天,從1月而至8月的這樣炎熱的日子,也一天不止地發作,使人痛苦萬分。夜間則要服用鎮痛劑,才能好不容易的入睡。當天的血壓為95~50,脈為軟弱微小,腹部也是無力而軟弱。沒有口渴和小便不利。

從前雖曾接受一般醫院的注射,但於注射後反而疼痛更甚,所以停止注射。鍼灸、按摩、按腹術等也都接受很多次。在大學醫院的物理療法,雖為受過電氣和超短波治療,但此發作未見減輕。因於五年前實行過子宮肌瘤手術,所以已無月經。已生過三個孩子。肩胛和頸項雖在自覺上不會酸痛,但因忍耐疼痛而僵硬至甚。

曾閱大塚先生所著的《漢方診療三十年》,載有對於口硬而不能張開的患者,給與葛根湯後十天就痊癒八成的治驗。於是首先考慮葛根湯。可是這個患者的三叉神經痛,其頭痛的狀態為有如霍亂似的劇甚。所以乾脆給與十日份的五苓湯。結果於十日後,患者為笑嘻嘻的進入診察室來。據說,服藥之後從第三天起便漸漸好轉,現在已能自由地說話,且也能夠咀嚼,顏面亦完全不會發生痙攣,實在覺得感激萬分,復又為其效果而感驚奇。腹部也充實起來了。

我很高興的振筆書寫此例的經過。可是,是後這個患者雖無從前那麼嚴重,但又回復原來的狀態了。她說,在十天之間為甚麼那樣的急遽好轉,真是百思莫解。此為一個奇怪的症例。然其好轉雖為一時性,但五苓湯的效果似可予以承認。

日本 矢數道明 溫知堂漢方醫案 五苓散的治驗及其應用

對於偏頭痛的治驗
患者是名為三╳貴╳子的51歲的婦人,初診為昭和32年(1957年)8月24日。據說於7月30日發生感冒,39℃左右的發熱連續三天,由於治療而於8月12日完全痊癒而離開病床。可是到了8月17日,發生頭痛和左胸痛,體溫變為37.5℃。自後連續微熱與頭痛、胸痛,故去照X光照片,但胸部並無任何異常。

初診時的主訴是,據說,自左顏面而至耳朵周圍之間,發生劇甚而好像電擊的疼痛,自下午開始增甚,自傍晚而至夜晚之間,劇痛難堪,完全不能睡眠。除了胸痛之外,並兼起腰痛,完全沒有食慾,時時嘔吐,自傍晚開始淅淅惡寒,稍稍會發汗。小便為三次左右,大便為一次。體格中等,營養良好,稍為肥胖型,雖然生了五個孩子,但較其年齡為年青,看起來只有40歲左右而已。用左手按著以左耳為中心的疼痛之處,彎著腰皺著眉而忍痛。脈為沈細,舌有顯著的白苔而乾燥,覺得口渴與口苦。可是,並不很想喝水。腹部很有肉,心下部緊張而堅硬,按之則甚為敏感,按其兩肋骨弓下部,則會胸內苦悶。似為典型的胸脇苦滿的狀態。

發生疼痛的時候,則服用內科醫師所配的頓服。服後雖會暫時減輕,但約二小時之後又劇甚的疼痛。因為服用此藥,則胃會不舒,疲勞增甚,所以由家人陪同乘著汽車來院。

我在這個時候,推定為少陽病,外證未去的柴胡桂枝湯之證。即為:「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又認為是相當於《類聚方廣義》的註文:「失發汗期,胸脇滿而嘔,頭疼身痛,往來寒熱,累日不癒,心下支撐,飲食不進者。」而很有自信的給與一週份柴胡桂枝湯。

結果,打電話來說,雖然服用三天的柴胡桂枝湯,但頑強的偏頭痛一直沒有減輕,依舊每天到了下午便會發作,整夜哭泣。不得已在第四天,請她乘汽車來院。診察結果心下部稍為緩和,發汗亦止,胸痛與腰痛亦殆為消除,但是主訴的偏頭痛,毫無減輕。因此,我給與曾有經驗的五苓湯五日份。這個時候,雖留意檢查胃內停水的有無,但因為肥胖,所以不能清楚的檢查出來。口渴並不太甚,小便亦無不利。診察的時候是下午一時,恰為開始疼痛的時候疼痛就如雲消霧散似的減輕,不服頓服藥亦無問題,是夜就稍能睡眠了。翌日也是頭痛輕微,不服用頓服藥亦能安眠,自後日並好轉,服完五日份而來院的時候,就殆為接近痊癒,在床上看了兩本小說,也去看過電影,亦無惡化,食慾也增進起來,吃得津津有味,9月11日便能依照計劃,伴同朋友前往溫泉旅行。據說,服用五苓湯之後,尿量增加了一倍。

日本 矢數道明 溫知堂漢方醫案 五苓散的治驗及其應用

用於尿毒症的治驗例
此為已是十數年前的治驗例,是50歲的肥胖的婦人。被診斷為尿毒症,而從兩個月前起,就兩眼失明。血壓為高至260毫米,自覺症狀為連續劇甚的頭痛與嘔吐,無論吃飯、服藥、喝茶都不能容納,喝則隨即吐出。口渴、小便不通。夜晚完全不能睡眠。

脈為浮大而有力,腹部軟弱如綿,有顯著的胃內停水。舌有白苔而乾燥,煩苦得沒有置身之地。若將此與右列條文比較,則為相當於第四條的水逆之症,並具備第七條的霍亂之證。經服用五苓湯之後,小便通利,而嘔吐、頭痛、發汗、不眠等症,頓告消除。此例為傳述漢方隨證療法之妙的上好材料。

日本 矢數道明 溫知堂漢方醫案 五苓散的治驗及其應用

小兒腎變性的浮腫與腹水
是個10歲的男孩子。全身浮腫至甚,有顯著的腹水,腹圍達90公分之大,腫得漏液從下肢滴流來。呼吸困難,咳嗽至甚,痰呈銹色,令人想起肺水腫來。尿利減少,祇有300或500cc而已。在治療的中途,前往出診時,目擊了頻頻吐涎沫沫沫沫,由此判斷,此依第八條的條文,適應於五苓散,於是將五苓散5g,分為三次給與服用,此雖然並非得到速效,但尿量以少量的漸漸增加,十天後便告急劇增加。最高有4350cc的尿量,在兩週之間,合計有36公升的排尿,全身浮腫與腹水,完全消失。

日本 矢數道明 溫知堂漢方醫案 五苓散的治驗及其應用

出現於疫痢後者
此為廿數年前的治驗例,我的長男在5歲的時候,發生疫痢樣的症狀,是給與葛根黃連黃芩湯之後,危急症狀消除的第四天的事情。頻頻發生口渴,給與喝水之後,隨即吐出,小便不利,脈為浮大而無力,沒有元氣,從棉被上翻轉下來頻頻拋擲手足,精疲力竭而好像非常苦悶。

這個時候,是請大塚敬節氏前來診察,但一進入病室,祇一眼看到在床上翻轉的情形,就斷定為五苓散之症。用米湯調五苓散予以服下之後,一服嘔吐便告停止,微微汗出,而小便通利,從當天的傍晚起,食慾變為旺盛而恢復。沒有比此時更痛切的感到五苓散的偉效。此乃出現如同第四條的症狀。在棉被上翻轉,拋擲手足而苦悶,就是煩躁。山田照胤氏亦在《漢方的臨床》二卷三號,發表與此例相近的治驗。並說,將五苓散作為粉末時,豬苓要很仔細的研得很細,否則無效。

日本 矢數道明 溫知堂漢方醫案 五苓散的治驗及其應用

用於中暑的治驗例
去年盛夏,我去出診平素胃腸不好的42歲的婦人。據說,兩天前冒著炎熱的天氣外出,回家後發生高熱,且嘔吐下痢、頭痛、小便不利、意識朦朧而苦悶、不能一睡。昨天和今天也是一樣,如果用餐則會嘔吐、口渴、渴水則吐、所以不能攝取任何東西,已完全衰弱。脈為稍浮而頻數,舌有白苔而乾燥、心下部痞滿、按之則欲吐。給與五苓湯之後、嘔吐停止,且能安眠,翌晨變為很有元氣了。本方為常用於中暑和夏季的急性胃腸卡他。

可是,當然並不限於夏天。據說,清水藤太郎氏,最初認識漢方的偉效,是對於令公子給與五苓散而得到速效而開始。他將那個時候的情形,在「藥局」的談話室,以〈漢方入門記〉為題,記述甚詳。這個時候,令公子所呈現的症狀,也是第四條的水逆。此外,並列擧藥專的學生,在嚴冬的2月,從感冒而發生同樣的水逆之症時,也是用五苓散一服而痊癒的症例。

又細野史郎氏,在某次宴會中喝了過量的酒,回家之後就發生嘔吐,翌晨亦發生好像傾注似的嘔吐時,從百味櫥抓出五苓散的五種藥味,嚼爛吞下之後,心下部就立刻舒服起來。此事曾在某次座談會上提出來說。也就是說,五苓散是宿醉水逆的妙藥。

日本 矢數道明 矢數道明醫話精選

眼痛及顏面痛運用五苓湯
作者經驗,對於頭痛(包托劇烈頭痛)及三叉神經痛,選用五苓散(湯)常可奏效。
如患者,36歲,女性,初診於1969年6月17日,因其患目痛並連及右半顏面肌肉痙攣疼痛而就診。患者眼痛特點為,有壓迫感,痛時雙眼球呈陣發性劇烈疼痛,常取鎮痛藥求其緩解。然終因逾八年而無效,乃採用中藥治療。患者還伴有曖氣和食慾不振等症,尤覺口渴難忍,每飲水每飲水竟達1000cc,卻仍目澀、口燥。此外尚有咽部「梅核氣」感、肩凝和足冷之主訴。脈弱(原文無舌苔記載)。儘管不完全具備五苓散證,但服用廿天後居然奏效,諸症消失。

日本 矢數道明 矢數道明醫話精選 五苓散治驗集

頑固頭痛(腎炎性、高血壓性)與五苓散
一位41歲婦女,十年來患慢性胃炎,有顯著的蛋白尿。血壓240/140mmHg。其高血壓和蛋白尿久治無效。

患者健康狀況一般還好,但苦於頑固性頭痛,肩凝和心下痞滿。對此患者連續試用了八物降下湯、大柴胡湯和半夏瀉心湯,但是自覺症狀和他覺症狀皆不見好轉。而且患者主訴頭痛更加劇烈起來,常常臥床不起。太陽穴處和後頭部疼痛更甚。對此劇烈頭痛投予兩劑五苓散各2g,結果頭痛大為減輕,患者心情轉佳。因用五苓散治好了十年來的頭痛,故患者高興異常,像是又獲得了新生。可是經查,尿中之蛋白仍是強陽性,血壓亦停留在200/130mmHg,至今已服藥三年,但常未停藥。然而,儘管如此,用五苓散還是把病人從過去長期頭痛的痛苦中解脫了出來。

日本 矢數道明 矢數道明醫話精選 五苓散治驗集

原因不明的頭痛與五苓湯
患者,48歲男子,以前曾患胃潰瘍,主訴心下部疼痛,服用柴胡桂枝湯得癒;後再度出現心下部痞滿時以養胃湯而獲好轉。該患者十多年來還患有慢性腎炎。血壓高,時達160/100mmHg。但是沒有更多的自覺症狀,一直工作。1967年6月2日來院時主訴,2月份前曾作痔瘡手術,術後至今一直頭痛厲害,血壓亦增至170/100mmHg。因頭痛劇烈,作了腦電圖檢查,結果未見異常。頭痛主要在後頭部,感到像有一塊什麼東西在時張時縮,痛時如炸裂,有跳動感,苦不堪言。

該患者沒有噁心和口渴症狀,小便5~6次/日,尿中蛋白(++)。他的劇烈頭病一直不減輕,反而愈加嚴重。近一週來一直休息,未曾上班。於是根據過去以五苓散療頑固霍亂狀頭痛的經驗,投給患者十劑五苓散,儘管他不特別具備五苓散的證。服用三日後,竟使持續四個月的頭痛大為減輕,第六天時頭痛完全消失,遂於6月8日恢復上班。上班後不覺疲勞,儘管加班加點亦無任何不適。但是蛋白尿沒有變化。血壓變為160/90mmHg。

日本 矢數道明 矢數道明醫話精選 五苓散治驗集

習慣性頭痛、肩凝與五苓湯
患者,53歲婦女。此人頭痛是從廿年前產後開始的,經常為頭痛和肩凝而苦惱,特別是頭、肩皆以左側為劇。兩個月前症狀更加明顯,動輒噁心,有時嘔吐,小便基本正常。年青時作過闌尾手術,因同時有卵巢囊腫化膿,所以也作了手術。患者體格營養正常,脈象常可,主訴心下部有動悸、壓痛。

對此患者照例按「霍亂頭痛」投予五苓湯。一日後即見好轉,嘔吐停止,肩凝及頭痛均見減輕,可見處方合證。一個月之後,患者判若兩人,自覺頭部清爽,和以往大不相同,已能和常人一樣生活。這可以說是以五苓湯治療偏頭痛、習慣性頭痛以及肩凝而獲顯效的代表性病例。

日本 矢數道明 矢數道明醫話精選 五苓散治驗集

陰囊水腫與五苓散
一個3歲男孩,生後一年陰囊腫大。曾有一段暫時縮小,但很快又腫大起來,且越腫越大起來。平均兩個月要抽一次水,已經抽過四次。初診於1967年1月14日。開始選用半夏厚朴湯散劑,一日二次,每次1g,共十日,結果毫無變化。於是換方為五苓散散劑,日服二次,一次1g,共十天。從服藥之日起,陰囊便漸漸減小,十天後基本恢復原狀。為防止復發又連續服用了半年,遂停藥。這是把副睪丸炎誤認為是陰囊水腫,而於五苓湯復加木通、車前子僥倖獲效的一例。

另有一個4歲男孩,兩年前左側睪丸陰囊腫得很大,開始亦認為是陰囊水腫,遂投給五苓湯加味十劑,服後竟無好轉。再仔細一診方知是右側副睪丸腫大。但是仍用原方,令患者連續服用十五劑,前後共廿五劑,結果睪丸腫大縮小到三分之一。

日本 矢數道明 矢數道明醫話精選 五苓散治驗集

美尼爾症候群與五苓散
患者,31歲婦女。一年前患頭痛,伴有肩凝、眩暈、噁心、耳塞。飲水即吐,且頭痛如割,有增無減。心情不快,難以忍受。

此患者,營養面色基本正常,脈象亦可,血壓120/80mmHg。無舌苔,亦無口渴、尿不利等症狀。被認為是美尼爾症候群,經多方治療不見效果。因該患者尚有血道病症的精神症狀及輕度胸脇苦滿,故投予加味逍遙散,無效。次取半夏白朮天麻湯,亦無效;遂改用五苓散料。結果患者稱比其他藥物都好,於是連續服了四個月。使頭痛、頭暈、噁心一併消除,肩凝亦完全消失。能獲如此顯效,實屬意外,患者非常高興。本例說明,與其他處方相比,還是五苓散的效果最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