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溪话散记5/10——小桥流水

 星海经 2017-03-09

坝头前面是桥头,桥头有一座精致的石桥。桥下有四个石墩,中间两个在水中央,其它两个分别衔接南北两岸官路。三个桥门每个桥门间的距离大约3米多。桥面铺有长4米,宽和高约0.6米的方块石条。整座桥全部用石条垒砌而成,没有用其它辅助材料。桥体坚实稳固。近两百年来历经沧桑,依然纹丝不动,像一道山间彩虹横贯南北两岸。桥下流泉欢歌,桥头绿树掩映,两岸花团锦簇,桥边卵石栈道沿溪延伸,溪水如练,远山如黛,构成了一幅绮丽秀美的山水画轴。


  
这座小石桥也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从前首溪村东边所有乡村的人要进城,都必须从首溪村前官道经过,由桥头过溪走岭西官道进城。溪中原来有一座简易小便桥,桥身低矮狭窄,溪水上涨经常淹没桥面,来往很不方便。过路行人有时都要脱掉裤子趟过去。据说首溪东边临海善友村有个老员外。夫妇俩只生有一个女儿,爱如掌上明珠,成年后嫁到溪西岭下先强村的一个大户人家为妻。她的丈夫在京城里当官,家里规矩多,轻易不能回娘家,可是老员外夫妇思女心切,三天两头派家奴前往催促,都无果而还。女儿好不容易熬到可以动身回善友村探望父母,却又被首溪溪水阻挡住了去路。便桥被水淹没了,轿夫要把轿子举过头顶趟过溪去,轿子才不会被水打湿。少夫人是富家女,脚缠三寸金莲,怎能下轿脱鞋过溪呢?只好半路折回。娘家父母左等右等,不见女儿影子。心中焦急万分,再派人打听,才知道女儿因溪水阻挡,过不了溪。老员外夫妇见不到女儿,寝食难安,思念成疾,于是决定捐钱重修首溪桥,好让女儿往返方便,也为乡里办件善事。在京城当官的女婿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感动,随即修书一封,请地方官协助督建。见有人捐钱修桥,行善积德之事,地方官何乐而不为。在地方官的监督下,首溪石桥很快就建成了。为了颂扬老员外夫妇的功德和疼爱女儿的舐犊之情,还在桥上刻下了“父母造桥”四个大字。通桥那天,五乡马里的百姓闻讯赶来看热闹,老员外的女婿也特地从京城告假回来偕同少夫人一起从桥上步行走过,然后再上轿到岳父岳母家,叩谢岳父岳母的深恩大德。为了表示孝心,这个官老爷女婿还专门告诉家里人,岳父岳母什么时候需要女儿回去,都要随时备轿送少夫人回娘家。


  
从此,父母造桥被传为百年千秋佳话。这座桥建成后,人们往返,畅通无阻,非常方便。不论有多大的山洪都未能冲垮桥体,过往行人再也不怕被溪水所阻了。每当人们经过这里都会驻足坐在桥头大榕树下的石椅上休憩,边观看桥下大人们带着孩子在溪水中嬉戏玩闹,边端详着这高高的桥墩、宽宽的桥面,寻思着父母造桥的良苦用心,不由得产生起感念之情,报恩之心。这正是:

溪水悠悠石渡横,

父母造桥留名声;

往来行人当知晓,

寸草春晖报亲恩。




  附言:现在看到石桥上好像还有重桥,那是六十年代为了引东张水库的水过桥,水利部门紧挨桥墩北面又凌空架起一座石渡槽,后来渡槽废弃不用,从远处望去像是重桥。

陈宏芳老师手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