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skysun000001 2017-03-10



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學則不固[二]。主忠信[三],無友不如己者[四],過則勿憚改[五]。」

 

[一]皇侃曰:重为轻根,静为躁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君子不重则无威,无威则人不畏之也。 

朱熹曰:重,厚重。威,威严。 

刘宝楠曰:不威由于不重,故言行轻薄之士,必不能远暴慢鄙倍,虽厉声色,綦刑罚,人莫畏之矣。 

不归按:论语中之君子,或指在位者,或指修养以至成德者,此则指在位者。程氏《集释》引《论语稽君子,谓在位之人也。春秋时世禄世官,或轻浮,或鄙陋,或诈伪,或狎暱小人,或怙恶饰非,皆列国卿大夫之通病。孔子以此戒勉之。」

法言·修身:「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敢问四轻。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是君子贵重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有威仪,即谓庄重其容貌也。《礼记·祭义:「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尧曰篇:「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威,威仪、尊严。君子不自重则必为所轻,为所轻则无尊严。既无尊严,焉能取信于民乎?

 

[二]孔安国曰:固,弊也。一曰:言人不敢重,既无威,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也。

皇侃曰:言君子不重,非唯无威,而学业亦不能坚固也。 

朱熹曰: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杨树达曰:礼记·哀公问曰:「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郑注释「固」为「鄙固」。学则不固,谓人能学则不至于固陋鄙倍也。

不归按:曰:固,弊也。」「一曰者,或为何晏集解之义也。即《礼记·曲礼下:「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郑玄注:「固,谓不达于礼也。」孔颖达疏:「固,陋也。」此谓君子处朝当正心直虑,不可因念及私事异事而回顾也。若回顾之,则不达于礼者,即为固也。

又《祭义》:「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孔颖达疏:「言其固陋不知礼。」诎,谓充诎,形容欢喜之貌,言孝子尸前而立,形貌恭敬,而颜色欢喜。不诎者,则言其无欢喜恭敬之貌,故曰其固陋而不知礼。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弗知而不问焉,固也。」问即学也。君子学至于成,则知类通达,不执一端,而能用乎其中,此即不固也。

子罕篇:「子绝四。」「毋固」即其一也。又宪问篇:「非敢为佞也,疾固也。」以固为病,思去之也。

 

[三]郑玄曰:主,亲也。 

皇侃曰:言君子既须威重,又忠信为心,百行之主也。 

朱熹曰: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

刘宝楠曰:者,引申之义。注意谓人当亲近有德,所谓胜己者也。然下文复言无友不如己,于意似重,或未必然。皇疏云:以忠信爲百行所主,是言忠信在己不在人其义较长。周语云: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韦昭注:主犹名也。义可互证。 

不归按:主忠信即以忠信为主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学则知类通达,不执一端,然行其所学,必以忠信为主导也。

乾卦文言曰:「忠信,所以进德也。」忠指为人谋,信指与友交均属人际关系。《卫灵公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或曰:依郑注则谓当亲于忠信之人也上曰:「汎爱衆而亲仁」,即此文之义也。

或曰:如人作客,以其所投遇之家为主。如孔子主颜雠由家,主于司城贞子家,主蘧伯玉家择忠信者为居停之主,即是「主忠信」之谓。其义窄,疑非。

 


[四]皇侃曰:明凡结交取友必令胜己,胜己则己有日所益之义,不得友不如己,友不如己,则己有日损,故云「无友不如己者」。或问曰:若人皆慕胜己为友,则胜己者岂友我耶?或通云:择友必以忠信者为主,不取忠信不如己者耳,不论余才也。或通云:敌则为友,不取不敌者也。蔡谟云:本言同志为友,此章所言,谓慕其志而思与之同,不谓自然同也。夫上同乎胜己,所以进也;下同乎不如己,所以退也。然则求友之道,固当见贤思齐,同志于胜己,所以进德修业,成天下之亹亹也。今言敌则为友,此直自论才同德等而相亲友耳,非夫子劝教之本旨也。若如所云,则直、谅、多闻之益,便、辟、善柔之诫,奚所施也? 

朱熹曰: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 

刘宝楠曰:《曾子制言》中:「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故周公言曰:「不如我者,吾不与处,损我者也。与吾等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吾所与处者,必贤于我。」由曾子及周公言观之,不如己者,即不仁之人,夫子不欲深斥,故衹言不如己而已。《吕氏春秋·骄恣》篇引仲虺曰:「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羣书治要》引《中论》曰:「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己者,须己慎者也。然则扶人不暇,谁将扶我哉?吾之偾也,亦无日矣。」又《韩诗外传》南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诸文并足以发明此文之旨。 

不归按:此言交友之道。《禮記·学记》:「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学未至大成,则不能强立而不反,故必求同志者为友,所以增益于己也。

礼记·曲礼上:「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郑玄注:「执友,志同者。」孔颖达疏:「交游,泛交也。」此即「汎爱众而亲仁」也。

或曰:字,应训作“似”,谓人可分不如己、如己、胜己凡三等。不如己者,下于己者也。如己者,与己相似,均齐者也。胜己者,上于己者也。如己者德同道合,自然相友。

或曰: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爲谋」也。人之技能有优劣,德器有大小,不必齐也。至于趋向之大端,则不可以有二。同此则是,异此则非。

《家语·六本》:「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黒。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此言必择善人而与居之,所以能日益,而非日损也。

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又《性恶:「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传曰:『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靡而已矣,靡而已矣。」杨倞注:「靡,谓相顺从也。或曰靡,磨切也。」

又《大略》:「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皆此义。

如不己者,求与我为友,必详而察之,若其果有进善之心,于义亦不能绝之也。子张篇: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亦曰:「三人行,则必有吾师。」盖贤与不贤,皆可为吾师也。

按:《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若同时代人难求如己者,则向古代以求之,向古人学习,与死而不朽者同居,此所谓与古为友者是也。

 

 

[五]郑玄曰:惮,难也。 

皇侃曰:勿,犹莫也。友主切磋,若有过失者,当更相諌诤,莫难改也。一云:若结友过误,不得善人,则改易之,莫难之也。故李充云「若友失其人,改之为贵」也。 

朱熹曰:勿,亦禁止之辞。惮,畏难也。自治不勇,则恶日长,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 

不归按:《·传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卫灵公》篇:「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又曰:「过而不能改,倦也。」「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下复而能改也。」此言君子当勇于改过,盖改过乃自新之道也。「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疾其过而不补也,饰其美而不伐也,伐则不益,补则不改矣。」此言他人之有过,若能改之,则友而弗弃。又言他人之过,虽疾之而勿补者,盖己若为其补之,则彼即不改矣。是无论己过人过,均改之为善也。

《子张》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若君子者,「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其有过误,乃出于不得已,然勇于承责,而不文以饰之,推诿于人。如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是也。

胡炳文《四书通》:「无心失理爲过,有心悖理爲恶。自治勇,则过可反而爲善,自治不勇,则过必流而爲恶。」

钱大昕《十斋养新录》:「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自以爲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爲有过,而过自寡矣。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言大过而不言小过,是圣人犹未敢言小过之必无也。颜氏之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故能不贰过而入圣域。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圣贤之学,教人改过迁善而已矣。后之君子,高语性天,而耻言改过。有过且不自知,与圣贤克己之功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