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眼看红楼(九)孤独的石头

 金色年华554 2017-03-10

慧眼看红楼(九)孤独的石头

从写实的角度来看,贾宝玉多多少少算是一个问题少年。

但是这样一个“问题少年”自诞生三百多年来,在文学史上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很多人的喜爱和关注,到底原因何在呢?

小说第二回贾雨村有一段话,说贾宝玉这样的人是秉承了天地之间的秀气,“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就是不在万万人之中。是“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 …”之类的人物,总之就是和主流格格不入。

我们看书中对贾宝玉来历的设定:

他不是凡俗的少年,他是来自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他是来自西天灵河岸畔赤瑕宫神瑛侍者。

一块无知无识的石头,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又因机缘巧合,动了凡心,不顾“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的咒语,来到人间,“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最终“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又回到了原点。

贾宝玉的经历恰好回答了所有宗教和哲学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慧眼看红楼(九)孤独的石头

一块顽石来到世间,只为了“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本没有打算家国天下,更没有想什么“后手不继”,你如何叫他修身齐家?

所以贾政的期望和贾宝玉的本性根本就是鸡同鸭讲,背道而驰。

贾宝玉有没有忧患意识呢?有,但是和贾政的那种忧患家族命运的意识不同。

且看看贾宝玉的几段名言:

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哪里去就去了。 (第十九回)

比如我此时果有造化……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第三十六回)

慧眼看红楼(九)孤独的石头

这些话出自于一个富贵之家的小孩子之口,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胆战心惊又悲凉绝望。

这是对生命既不追问来历又不追寻归宿,超哲学超宗教的大绝望后的大超脱。

他不想着一生应当肩负现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义务,只从内心深处痛感着生命本身的短暂、孤独、虚无。所以他喜聚不喜散,更想抓住眼前的快乐,哪怕是转瞬即逝的快乐。

这种观念,他从来没有和一心指望他“光宗耀祖”的贾政交流过,即使交流也不可能得到沟通认可。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唯有林黛玉不曾说过“混账话”。

他们俩因为某种因缘,离开了西天灵河岸畔,各自东西来到茫茫人世,他们的相逢不仅是普通的木石前盟的会聚,更是孤独者和孤独者之间的对话。因为除了他们彼此,在这世上在没有第三个能够锲入他们的心灵。

这一切,不足为外人道。

在这一点上,贾宝玉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小说情种的角色,也超越了一个富贵纨绔子弟的角色,他已经上升到中国传统文人的孤独心态的代表人物的高度了。

慧眼看红楼(九)孤独的石头

贾宝玉的孤独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

设想一下,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起锻炼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每一块都是长十二丈,高二十四丈,码在一起那也是一个相当壮观的场面,突然之间,其他三万六千五百块都上了天,就剩你一块孤零零地被遗弃了,这种被集体所抛弃天地悬隔的恐惶,这种孤立无援不知所措的迷茫,这种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只有无尽时间无限空间的绝望,足以打垮任何一块坚硬的石头。

好在这漫长的令人绝望的日子突然之间有了转机,某一天来了一僧一道,谈起那红尘繁华,让这块石头有了新的希望。

红尘之中,那就是集体所在热闹所在,这块被孤独折磨的日夜悲号的石头急于找到一个归属所在。

石头来自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历经世上悲欢离合之后又回到原处。

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慧眼看红楼(九)孤独的石头

如果再追问一句,大荒山下那块石头又来自何方?

也就是女娲炼石补天之时的那些石头又来自何方?

难道不是来自于世上千千万万无数的石头吗?这样一来,石头又似乎是来自于尘世间,凡心一动也只是回到尘世间,这又是一个循环。

石头来自尘世,归于尘世;来自大荒山,又归于大荒山。

环环相扣环环相接,到底谁是谁的本源,其实也不太分明起来了。这又是那个古老的话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谁是谁的开始,谁又是谁的终结?

还可以再追问一句:不管尘世也好大荒山也好,最初的石头从哪里来?

石头的问题其实也是全人类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宇宙的问题。

皇帝顺治悟道时有一首诗曰: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眼朦胧又是谁?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人生短暂,到底有没有目的?人生如梦,这梦能不能延续?人间多苦,这苦有没有尽头?未曾生我谁是我?我死之后又是谁?这声音响自宇宙的源头,追寻着生命的奥秘。

石头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孤独的石头。

* * *

慧眼看红楼(九)孤独的石头

高鹗的续书为很多人所诟病,但我每每读到最后一回,贾宝玉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后,走向茫茫雪原一段,却是悲怜之情萦上心头。

贾政说:“那宝玉生下时衔了玉来,便也古怪,……只道宝玉果真有造化,高僧仙道来护佑他的。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

世外的宝玉和世俗的贾政,最后还是达到了和解。

慧眼看红楼(九)孤独的石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