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五行的贡献与没落

 real寿元调养 2017-03-12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五行的贡献与没落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法家、道家等早已家喻户晓,而其他很多学术派别则往往被人为忽略,其实它们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比如阴阳家。战国时代,有一支主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称之为“阴阳家”,当时以齐国人邹衍、邹爽为主要代表。“阴阳说”是把“阴”和“阳”看做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这正是老子所说构成世界的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随着世界的复杂多变,当一切事物二分法的简单思考方式已经无法解释眼前发生的现象。遂衍生出新的思考模式,像“八卦”是用来表示阴阳的移动与变化,代表着各种自然现象,可以用在推算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以及人生的各种际遇,充满智慧的古人于是将这些现象的诠释整理成“易”,至周超流传至今的参考典籍就是“易经”。“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不断循环并从而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

阴阳五行的贡献与没落

阴阳家的思想

阴阳思想作为抽象概念,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周易》被奉为儒家典籍,只能说明文字是百家思想的发源之地,地球到今天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时期的先哲们脑海里只有天地,阴阳,昼夜,四季,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对立的,对立的结果则必有阴阳,我为阴则对立为阳,我为阳则对立为阴,几千年之后,儒道阴阳,纵横佛法,谁记得诸子百家,百家思想源于何处?跟人类从哪里来可谓是异曲同工,寻找阴阳的过程就是寻找人类起源的过程。

阴阳家的贡献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 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 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始终”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理论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阴阳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对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阴阳家的没落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阴阳五行的贡献与没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