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年佳节过西厢

 江山携手 2017-03-13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年佳节过西厢

“从小读宋词”的第五十一篇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年佳节过西厢

◆ ◆

词解

重阳节如今是不怎么时兴了,在古代可是重要节日。大量的诗人在这天留下了传诵至今的名作。今天我们也来看一首南宋词人吴文英在重阳节这天写的这首《浪淘沙》小令。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年佳节过西厢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

重阳节重要的一个传统就是登高。相传登高的风俗始于东汉,从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南京的登高风俗尤为盛行。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王维的诗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除了登高,佩戴着茱萸也是一项传统习俗。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在本词中,诗人也是从传统习俗入手,写山色秋景。古人经常用女子的画眉来比喻远山,也同样喜欢用远山来比喻女子的画眉,在中国的诗词里已经成为一个符码般的意象了。诗人说,高处凄凉。首先是天气的凉爽,然后是离乡孤独的处境。

菊花清瘦杜秋娘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李清照的词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的就是重阳节的情景。这里诗人同样把菊花比作美人,用得是唐朝著名美人杜秋娘的典故。相传杜秋娘曾经是皇帝的侍妾,风华绝代一时。著名的唐诗《金镂衣》据传就是她所写:““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年佳节过西厢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独在异乡为异客,何以解忧?诗人说,将绿玉做成的杯子用清冽的井水洗净,要去吴见山家里盛满幽香的美酒。这首词的副标题就是“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可见是去这位叫做吴见山的朋友家里喝酒,共度重阳。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诗人又转笔写回自己,乌帽压吴霜,其实是在写自己的苍老,乌黑的帽子用来遮盖霜白的头发,吴文英是浙江人,古属吴国,正好他又姓吴,所以称自己的白发为“吴霜”。

一年佳节过西厢

再一次点明了词的主题,这一年的重阳佳节,要去老友家西厢房里饮酒。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收尾见功夫,整首词开篇以“凄凉”起笔,然后全篇似乎都在写饮酒作乐、采菊会友的旷达乐事。可在收尾这句,再度呼应起笔“凄凉”的情绪。

悲秋景物,秋雁南飞,无限愁苦,都在此刻眼前的斜阳之中,留给诗人去细细体会。

李商隐的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也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情此景,同是天涯沦落人。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年佳节过西厢

【从小读宋词】

这里是宋词的王国

浅吟低唱、风花雪月的世界

(关注微信公众号“从小读宋词”:leishusongci,词章小学问,人文大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